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拳头产品,市场条件下的报纸也需要拳头产品。报纸的拳头产品就是高扬改革建设主旋律的重点报道。《湖北日报》社在省内16个地、市、州(林区)和上海、深圳、海南设立了19个记者站。由于记者分散作战,重大典型报道不多。而零碎、分散的应景报道,反映表象的工作报道,往往就事论事,内涵表浅,模式化,读者不爱看。记者部作为一个业务管理部门,需要的不仅是说教和上传下达,领导者要身先士卒,干出样子,用示范行动引导记者行为,进而提高整体素质。部主任当“首席记者”,并不是个新话题。但是,近年来,新闻单位的一些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后,大多“封笔”了。有人戏称:“提拔了一个部主任,减少了一个好记者”。我们认为,记者部主任带头采写重点稿件,是高扬主旋律的需要,是发挥集体优势,办好报纸的需要。

  • 标签: 重点稿件 业务管理部门 上传下达 《湖北日报》 改革建设 《文汇报》
  • 简介:纸质媒体经过不断改版扩版蓬勃发展,电视以其声像并茂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独领风骚,网络也正显现着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广播在多维传媒时代激烈竞争的格局中,是否能够始终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并不断扩大这个空间,这是广播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广播人只有不断寻找发现广播的新优势,不断开掘利用广播的潜在优势,不断在实践中发挥优势,才能增强自信,推进广播不断发展。

  • 标签: 广播优势 利用 纸质媒体 天然优势 激烈竞争 传媒时代
  • 简介: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定襄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考验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全县干部群众经过艰苦努力实现稳步发展的一年:既是全县基础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全县固定资产增值最快的一年:既是社会保障和民生实事落实最多的一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严峻局面,

  • 标签: 优势 传统 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建设 社会保障 资产增值
  • 简介: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之后,又一种全新的媒介载体——手机,已经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已经开始形成一定规模,人们把这一新兴的媒介称为“第五媒体”。我们上网搜索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就会发现“第五媒体”已经开始初试身手,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4年的南亚海啸、再到2005年伦敦地铁被袭事件,

  • 标签: 手机媒体 重大新闻事件 “第五媒体” 优势 2001年 互联网
  • 简介:进入21世纪,各项事业均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新闻传媒何尝不是如此。在十分强劲的对手面前,如何发挥广播有限的优势,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广播人不能不去思考。

  • 标签: 广播媒体 传媒竞争 21世纪 新闻传媒 广播人
  • 简介:一、《大河报》发行网络的兴起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报纸的发行采取"单一邮发"的模式,即报纸的发行工作全部由邮局来做,报社专门从事报纸的生产工作。这种发行方式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报刊种类少的条件下,对报刊的发行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使国内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报业经济日益繁荣,报业竞争不断加剧,这种发行模式相对于报社的各种弊端就日益凸显出来:1、每年通过邮局收订的报纸有上千种,邮局很难根据特定报纸的需求展开专门的促销征订活动,对处于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报纸,邮

  • 标签: 发行网络 竞争分析 连锁经营 报纸发行 发行量 报业集团
  • 简介:<正>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

  • 标签: 联合报 台湾 新闻局 曼德拉 《联合晚报》 国民党
  • 简介:2006年年底有两件大事引起了新闻界的强烈关注。其一:2007年的报刊征订大战虽然尘埃尚未最后落定,2006年12月24日,中国报业首届“文明论坛”就在北京召开。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在论坛上说:“广州日报已主动要求参与国家新闻出版数据统计机构的公开检测,愿以实际行动维护报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他的讲话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

  • 标签: 中国报业 公平竞争 维护 广州日报社 报刊征订 统计机构
  • 简介: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经营模式都造成巨大冲击。本文采用企业战略研究中常用的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我国媒体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即政策管制、媒体规模与人才等,比较了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媒体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详细解析了网络媒体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标签: 竞争态势 政策管制 媒体规模 中国 媒体产业 SWOT分析
  • 简介:一、传播偏向的现状分析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是信息(Themediumisthemessage)。信息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转型期的中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新闻传播业统计数据表明,各类传播媒介的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手段明显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总体水平上显著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标签: 媒介竞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麦克卢汉 新闻传播业 大众传媒 偏向
  • 简介:一系列关注民生类热线节目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受众新的需求,而从这些热线节目所延伸出来的服务活动,更是拓展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广播媒体的服务百姓生活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好热线服务节目,打造民生电台,无疑是地方广播媒体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本土受众的忠诚信赖的一条值得探索的经验。

  • 标签: 热线节目 地方 广播 竞争力
  • 简介:新闻的竞争是不争之词,广播大战也是硝烟滚滚。仅辽宁省的上空就有11家电台争奇斗艳,竞争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超越。惧怕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是对市场的胆怯,是对挑战的退避。不能面对挑战,迎接挑战就只能是败阵一种结局。

  • 标签: 广播媒体 媒体竞争 持续创新 广播新闻
  • 简介:在新闻竞争当中,历来有所谓“独家新闻”之说,指新闻事件只为一家媒体所报道,读者只能从该媒体报道中获得对事件的了解,别无他途。显然,独家新闻的报道,须以没有其他媒体采写为前提。这在新闻报道的现实中自然难以碰到。往往是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媒体记者蜂拥而至,采写同一题材,于是出现所谓同题新闻竞争的局面。怎么才能在同题新闻采写中胜人一筹呢?我们认为,

  • 标签: 新闻竞争 “独家新闻” 思维 新闻事件 媒体报道 新闻采写
  • 简介:在很多通讯员眼里.职业记者占有更多的新闻素材.可以写大题材、大人物。殊不知更多的新闻融于看似平常的生活之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里,融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善于捕捉、挖掘,是否善于分析筛选。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同理。处处留心有新闻。新时期党对新闻宣传提出“三贴近”的要求.就是要新闻工作者走

  • 标签: 基层通讯员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挖掘
  • 简介:一、2006年深圳地区电视竞争的主要特点(一)竞争阵营强弱分化严重刚刚过去的2006年,深圳电视收视市场硝烟弥漫,炮火隆隆。从总体情况来看,竞争阵营强弱分化严重,“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强烈显现。

  • 标签: 电视竞争 深圳地区 “马太效应” 收视市场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