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国际上高度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从年初到年中,西方国际研究学界出现了一种观点:担心亚洲出现紧张、冲突,甚至认为中国有点像一战之前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民族情绪高涨,军备快速增长,故而对中国是否会走上地区扩张道路有许多议论。在5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论坛上,这种观点尤其盛行。

  • 标签: 世界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高速发展 国际研究 和平问题 民族情绪
  • 简介:在非洲和平进程中,妇女成为实现和平非暴力力量,女性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自身安全。梳理布隆迪利比里亚两国内战对妇女影响、妇女在结束内战过程中作用以及战后重建中妇女角色与面临挑战,可以发现,布隆迪利比里亚妇女既是两国内战主要受害者,也是当地实现和平与建设和平决定性力量:布隆迪妇女发展存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已成为现实”“社会性别不平等”之间巨大差距;利比里亚则仍然处于由战争到和平过渡期,精英女性参与决策与妇女低代表性并存;发展问题两国两国妇女发展面临首要问题,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发展主流至关重要。

  • 标签: 妇女安全 建设和平 布隆迪 利比里亚 社会性别主流化
  • 简介:普遍认为,不论印度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在90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两大政治力量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印度...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外交政策 印度教徒 巴基斯坦 安全政策 克什米尔问题
  • 简介:新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支柱、九项基本任务、三种手段三个依托。该战略具有理想主义倾向战略哲学、扩张主义战略谋略实用主义战略原则。新战略表现出干涉主义更加明显、对非传统安全重视对中国发展担心。

  • 标签: 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
  • 简介: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比较特殊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性国家领土不容侵犯。过去,位于国家交界处边境地区敏感脆弱,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生存”重任,传统边境始终发挥其屏蔽功能,传统边境安全随之体现出“防范危险”“共存安全主要特性。如今,由于全球化进程国家开放政策,相应地引发了实体边界弱化“软边界”扩散等边境地区新变化,同时,边境屏蔽效应相对减弱,中介效应凸显,使边境地区呈现安全与发展并举甚至以发展为主导安全态势,边境安全特征发生重大转变。边境地区安全问题复杂化、安全渗透性联动性增强、安全中注入发展因素以及安全社会化建构等特征与“共生”理论中多元性、内生性、交互性、共生性等特征相似,而且有相适应研究议题,使边境安全问题可以从共生视角进行探讨。边境安全变化使边境在实现“共存安全同时强调“共生安全与发展”,在关注当下安全同时也注重安全未来。文章以边境安全特殊性为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共生安全新理念,并在“共存安全“共生安全”特性比较中,探索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未来走向。

  • 标签: 安全 边境安全 共存安全 共生安全 国际安全理论
  • 简介:“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价值实质“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关键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异质性”冲突,中国安全观与外交方式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成宁”、“和而不同”为标志“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思想内核与独特价值坐标。中国学者“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现实逻辑。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共享安全 中国视域 和合主义
  • 简介:西方学者几乎毫无例外地将发展与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然而,泰国,包括其他一些战后取得飞速发展东亚国家,恰恰在威权政治所形成稳定政治局势之下获得发展.由选举所产生文人政府,尽管他们组阁符合民主程序,其领袖亦可称为出色政治家,但他们常常只能维持一个只能以月计短期政府,政局始终处于混乱状态之中,以致陷入恶性循环怪圈.因此,稳定是泰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取得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基本前提.

  • 标签: 稳定 威权政治 民主 发展
  • 简介:20152月发布奥巴马政府任内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了美国持久国家利益,关注到国际权力结构变化,总结了美国主要安全挑战与首要战略风险,突出了美国经济复兴与维持国际经济秩序重要性,认识到在价值观层面“内修”与“外展”关系,强调了国际体系变革必要性。这份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将继续秉持战略克制、责任分担与慎用武力基本理念,展示美国护持霸权地位决心与手段。就涉华内容来看,美国延续了一贯对华政策基调,但也表达了更多更新战略关切,反映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复杂心态。

  • 标签: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中美关系
  • 简介:2010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在威胁评估、美国领导权、联盟体系等方面延续了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安全战略思想,但在大国态势、国际制度、武力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反思。该报告最显著变化在于,美国把自身重新置于国际社会国际机制中来考虑其安全利益。美国安全反思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否导向有效全球集体安全,取决于美国能否正确运用固有权力,以及能否容纳多元价值观等因素。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大国关系 国际体系
  • 简介: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因大国关系改善而趋于缓和,但仍面临着恐怖主义活动、印巴冲突、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等潜在现实安全隐患.美中俄及亚太地区各国加强安全领域内协商与合作,以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 标签: 2002年 反恐怖主义 核安全问题 亚太地区 安全形势
  • 简介:“共享安全”理论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安全理论体系话语权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共享”为核心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哲学方法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共依”“共存”“共建”“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安全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了安全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准绳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共享”安全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 标签: 共享安全 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学派 共建共存共享安全观 东亚传统安全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国际关系发展史表明,一个大国崛起都不能不在众多制约因素中进行,对于制约因素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崛起目标最终能否实现。而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国家安全是最重要方面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大国,在此过程中,其与外部因素互动关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日益彰显。因此加强研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来说就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制约因素 地区 世界 印度 外部因素
  • 简介:中国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中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维持韩国对中国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 标签: 东北亚 中日关系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 朝鲜问题
  • 简介:印度或许是继中国之后即将崛起国家,因为它拥有成为地区强国基本条件、具备较强综合国力、有主导亚洲强烈欲望、文明对其周边国家影响深远等潜在条件,但它亦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是存在明显地缘缺陷、缺乏世界谋略大师、面临着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巨大困难.

  • 标签: 印度 崛起 潜在条件 制约因素
  • 简介:冷战结束后,安全定义不断得到扩延发展.面对日益凸显广义安全威胁,中印两国安全观也相应发生转变.安全观转型为中国印度提供了更多安全合作契机,有助于两国在合作与互信良性互动中改善关系.

  • 标签: 安全观 中印关系 安全合作
  • 简介:90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影响具有积极消极双重性:一方面,中美之间存在着重大共同安全利益,因而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维系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仍沿用冷战思维,视中国为威胁,对中国采取了一些遏制政策,从而使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摩擦冲突。今后,这种双重性会继续存在,因此,未来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

  • 标签: 中美关系 安全因素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 简介:对于东南亚地区新兴民主国家或者正在历经民主化国家而言,通过宪法改革进程实现文官对安全部队控制,一直一项重大挑战。政府试图建立或巩固文官控制体系,但往往会遭遇政变或者政变威胁。要想把约束安全部队冒险主义法律条文正式写入宪法,总会要做出各种妥协,多则授予军队相当程度决策权,少则给予士兵刑事追诉豁免权。最终,要用宪法把安全部队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绝非易事。本文以两个国家为案例,对“有缺陷民主”(“defective”democracy)问题进行探讨。在这两个案例中,安全部队均已按照文官执政宪法框架朝向更加融入格局发展。本研究提出了4个问题。首先,在文官领导宪政之下,安全部队怎样实现体制化?其次,他们历程有何不同?第三,目前安全部队又在多大程度上被授予各不相同权限?第,基于过去经验,文官控制制度怎样才能长久持续下去呢?本文认为,宪法变更通常应征得安全部队同意,而不是文职官员们非正式谈判妥协。而事后,最初谈判可能或多或少遭到安全部队干预,这是基于3个变量:独裁主义传统不改,文官群体相对一致抵制安全部队,以及环境威胁。

  • 标签: 宪法 军政关系 泰国 缅甸
  • 简介: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本体性安全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两种倾向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缅甸在对中国依赖与偏离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 标签: 缅甸 不对称结构 本体性安全 中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