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吸取多种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正是独特而重要的思想资源。由于时代条件、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差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是必然的要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既能克服传统生态思想的局限,彰显其独特价值,也能赋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民族特色,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现代转化,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实行传统文化的全面的现代转化,建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新型关系,适应现代生态经济要求,更好地理解并驾驭理性和科技。

  • 标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 现代转化
  • 简介:云南少数民族禁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动植物、山水、生产生活等的禁忌,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的禁忌背后所潜藏的哲学意蕴以及生态伦理价值,指出民族禁忌对促进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少数民族禁忌民族生存方式 生态保护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环境正义是指当代人及其与未来各代人分享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益的平等权利、,坚持环境正义原则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必然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根深蒂固、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认知局限及其难免的功利主义倾向、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实现环境正义面临着种种障碍。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现和消费观,健全利益机制,倡导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加强全球通力合作,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促进环境正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正义 困境 出路
  • 简介: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自然存在物有无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的不可公度性,意味着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而上学危机.如何摆脱这一危机,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观点为走出这种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统一的思想亦为消解这种对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简介:“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愿景式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吹拂着人们沉睡的心灵,也将其从单向度的GDP崇拜的迷思中惊醒,于是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价值傲然矗立,生态文明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理性选择。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发展 中国 GDP崇拜 理性选择 工业文明
  • 简介:生态伦理研究是伴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引起学术界普遍理性思考的新兴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生态传统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意义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学术质量也日益提高。其中,由佘正荣教授所著的《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一书

  • 标签: 《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 佘正荣 “天人”观念 传统文化
  • 简介: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不管从制度伦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功能助益,甚或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的公度与通约,都可以看出,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伦理生态之契合还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学期待.

  • 标签: 和谐社会 制度伦理 伦理生态 互构互益
  • 简介:“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韩国及国内11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中韩两国 社会发展 研讨会综述 生态文明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的终极目的。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的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的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的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的美德,即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
  • 简介:工程设计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而是富有文化意蕴的社会性的系统行动.它以生态保护为基本伦理原则,以以人为本为主要评价标准.工程设计伦理的主要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价值理性挑战工具理性的集中体现,环境伦理、技术伦理与社会伦理的融合统一.

  • 标签: 工程设计伦理 原则 标准 特征
  • 简介: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三种立国资本,即文化和民族灵魂资本、金融和经济资本、科技和知识资本。本文着重讨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是中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急需的第一资本,并提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 标签: 民族灵魂 灵魂教化 新教伦理 宗教真理 信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