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一带一路”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局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空间数据作为国家的战略信息资源,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一带一路”倡议全局的角度,剖析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在“一带一路”区位发展中的定位。从方案总体设计和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两方面,提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体系的总体构架。以“数据获取-数据融合-数据更新”为主线,探讨保障空间信息智能服务顺利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供重要指导和参考。

  • 标签: 一带一路 空间信息 智能服务
  • 简介:以大连金普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和MapInfo等软件,从坡度、高程、地块开发区位、地块保护区位和地块破碎度等5个方面对金普新区进行退耕还林研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大连金普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退耕还林指标的阈值范围,提取金普新区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地块,一共需要退耕的耕地块数是8233块,退耕面积10841.61hm2,退耕率15.76%。将退耕还林的地块落实到金普新区31个街道中,提出退耕还林的次序是独立的、破碎的、距离城市近的地块优先退耕。

  • 标签: 退耕还林 地形分析 GIS 大连金普新区
  • 简介:在探讨三维激光扫描仪配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点拟合圆心的算法,根据圆心坐标加权求取靶标点云中心,并对其进行误差评定和点云拼接。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避免检测出无效圆和减小伪圆出现的概率,还提高了效率。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误差分析 靶标中心提取
  • 简介:传统的地名标牌提供的信息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公共治理与安全等多元化需求。结合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中电子定位标志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践,利用GPS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定位地名标志系统;重点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系统技术路线和工作原理等。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电子定位 地名标志 系统设计
  • 简介:介绍了轻便型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利用该系统及相关软件进行外业采集和内业点云处理及建筑物立面图件绘制的技术方案,通过工程实例和精度比对验证了轻便型移动测量系统运用在立面数据获取的可行性。

  • 标签: 移动测量系统 建筑物立面图 点云 全景影像
  • 简介:介绍了基于ArcGIS软件制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图及规划图的技术方法,通过GIS软件功能实现了数据转换、数据分层管理及专题符号定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图及规划图的制作。

  • 标签: 高标准农田 ARCGIS 现状图 规划图
  • 简介:介绍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矢量化制图系统,包括制图模块、图层管理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等功能。该系统利用三维的倾斜摄影进行二维的矢量数据采集,直接进行图形编辑,并实现了模型"单体化"。

  • 标签: 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实景建 矢量化制图
  • 简介: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提出了一种区域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遥感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提取成渝经济区城市范围,并分析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同时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成渝经济区城市面积由1994年的2074km2增长到2015年的4391km2,年均增长率为3.64%,且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略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②城市内的NPP均值远低于非城市区域,且近年来二者间的差异逐渐增大,成渝经济区快速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被NPP,特别是对城市内部的植被NPP影响较大;③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导致成渝经济区城市内植被NPP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成渝经济区 夜间灯光 城市扩展 NPP
  • 简介:为验证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建模的可行性和精度,采用旋翼无人机对重庆市高新区海王星片区进行了倾斜摄影,利用ContextCapture进行了实景三维建模;并采用外业实测控制点、检查点以及测量数据对模型的平面精度和测量精度进行了验证,最终对基于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实景三维建模的可行性、精度以及效率做出客观评价,为后期的行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 标签: 旋翼无人机 倾斜摄影 实景三维建模 空三加密 精度验证
  • 简介:针对互联网电子地图数据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提出一种用于矢量电子地图的非线性保密处理算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算法的原理和性能,并用模拟数据分析了算法对相对精度、绝对精度和拓扑关系的影响,将算法推广到一般形式,算法灵活性和适用性更优。

  • 标签: 电子地图 非线性偏移 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