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康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及抗炎活性。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舍康唑抗炎活性的体内外试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舍他康唑 抗真菌 抗炎活性
  • 简介: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仅在伊犁州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珍贵资源,本研究对新疆巩留野核桃树的30cm处地径、树高、树皮光滑程度、树势、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统计了野核桃沟不同沟系野核桃树的分布数量、幼树所占比例、病(虫)害分布状况。用树皮的光滑度分析其年龄结构,并进行野核桃树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生长势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野核桃沟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30cm处地径小于10cm的幼树约占总株数的16%。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势。

  • 标签: 新疆巩留县 野核桃树 调查 基本数据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联合外用比萘芬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将82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口服比萘芬片联合外用比萘芬乳膏,疗程1周;B组40例,口服比萘芬片联合外用比萘芬乳膏,疗程2周。结果停药后4周,A组治愈率68.70%,有效率90.47%,真菌清除率90.48%;B组治愈率84.15%,有效率95.00%,真菌清除率97.5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周或2周疗程口服联合外用比萘芬治疗足癣均有效。

  • 标签: 特比萘芬 足癣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乳酸涂剂联合盐酸比萘芬治疗甲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甲癣患者临床98例,随机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将复方乳酸涂剂涂,直接涂在病甲上,2次/d,6个月后判定疗效.联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盐酸比萘芬片0.25g口服1次/d,连服6周为1个疗程.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为62.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4%.结论复方乳酸涂剂联合盐酸比萘芬片对甲癣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 标签: 甲癣 特比萘芬 疗效
  • 简介:念珠菌性龟头炎(Penilecandidiasis)以往常采用局部治疗,但有时由于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报告较多,但用该药治疗念珠菌病的报告较少,为进一步验证比萘芬对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予以比萘芬口服治疗,250mg/d。本研究分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结果证明,比萘芬对该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且2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1周治疗组(P〈0.05)。

  • 标签: 特比萘芬 白念珠菌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寻提高足癣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疗法。方法应用口服比萘芬联合外用1%比萘芬乳膏2周连续疗法进行治疗,与比萘芬系统治疗及1%比萘芬乳膏局部治疗作同期对照,比较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停药时联合治疗组、系统治疗组、局部治疗组3组的痊愈率分别是51.85%、35.19%、31.48%,χ2=6.32,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5.19%、72.22%,χ2=12.31,P〈0.05。临床治愈时间(d):联合治疗组7.54±1.09,系统治疗组8.41±1.93,局部治疗组8.70±2.63,F=4.85,P〈0.01;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后2组比较,P〈0.01。复发率:联合治疗组5.56%,系统治疗组18.52%、局部治疗组22.22%,χ2=6.64,P〈0.05。结论1种口服抗真菌药物加1种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足癣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足癣 特比萘芬联合疗法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目的评估舍曲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mg/mL氟康唑、10mg/mL舍曲、20mg/mL舍曲、10mg/mL氟康唑联用10mg/mL舍曲以及10mg/mL氟康唑联用20mg/mL舍曲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曲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曲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曲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曲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曲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曲或氟康唑。结论舍曲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舍曲林 体外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我们在2005年3~11月间应用盐酸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52例,取得良好疗效,并与克霉唑阴道栓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特比萘芬 疗效观察
  • 简介:伊曲康唑和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有效安全,目前已成为孢子丝菌病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1].但少数患者单用伊曲康唑或比萘芬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两药分别联合碘化钾溶液或两药联合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显示疗效增强2-6].最近,我们诊治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采用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失败,之后经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治疗才获得痊愈.鉴于该病例治疗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分离菌株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评价美浮^R皮肤抗菌液对致足癣真菌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抗真菌后效应。方法采用美国CLSIM27-A3和M38-A2方案测定美浮皮肤抗菌液对足癣常见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指示菌测定美浮皮肤抗菌液测定时间-杀菌曲线,同时测定其对白念珠菌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effect,PAFE)。结果美浮皮肤抗菌液对4属6种57株MIC的范围为1:40-1:160、MIC50为1:80、MIC90为1:40;对白念珠菌的MIC范围为1:40-1:80、对皮肤癣菌的MIC范围为1:40-1:160。该抗菌液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菌速度和程度随之变化。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0.5MIC、MIC、2MIC的PAFE分别为0.85h、2.1h、3.59h;且PAFE时间的延长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美浮^R皮肤抗菌液对致病真菌皮肤癣菌、白念珠菌具有快速、有效、持续的杀菌作用,该抗菌液对皮肤癣菌较白念珠菌具有更强的抗真菌作用。且该抗菌液对白念珠菌具有较长时间的后效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及白念珠菌所致的感染。

  • 标签: 最小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抗真菌后效应
  • 简介:目的为足癣治疗提供较理想的方案。方法盐酸比萘芬250mg,口服1次/d;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1次/d。250例足癣患者随机入组。A组口服1周加外用1周,B组口服1周加外用2周,C组口服2周加外用1周,D组口服2周加外用2周,E组单独外用4周。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24周、40周、56周、72周时对各组的疗效、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在停药后第24周时,A、B、C、D组与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第40周、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24周、40周时,A、B、C、D组真菌学疗效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真菌学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40周时,A、B、C、D组与E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比萘芬2周联合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2周治疗足癣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

  • 标签: 足癣 特比萘芬 联苯苄唑乳膏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CIPK蛋白激酶家族(CBL-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与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蛋白共同形成CBL-CIPK网络,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烟草中该家族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烟草(Nicotianasylvestris)中获得一个CIPK家族基因,该基因与拟南芥和杨树中的CIPK3同源性分别为68.4%和87.5%,将其命名为NsylCIPK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sylCIPK3具有CIPK蛋白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典型的激活环结构域和NAF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NsylCIPK3属于CIPK蛋白亚家族Ⅱ。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烟草的叶和腋芽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主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侧根、茎、花瓣和萼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在烟草成熟期的叶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高盐、紫外光和低钾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NsylCIPK3可与NsylCBL9互作。推测NsylCIPK3可能通过与NsylCBL9互作形成信号通路,激活下游靶蛋白,参与烟草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林烟草 CIPK3 非生物逆境 信号转导 蛋白互作
  • 简介:鲁杆菌病(又称鲁菌病,简称病)是由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病的主要传染源,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
  • 简介: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丁克")属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对临床上相应真菌的感染疗效显著。作用机制主要为特异高选择性的抑制真菌膜上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而对细胞色素P-450无任何作用,无严重的肝、肾副作用,具有杀菌、抑菌双重作用。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片 齐鲁制药 真菌病 特比萘芬 角鲨烯环氧化酶 丙烯胺类
  • 简介: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丁克')属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对临床上相应真菌的感染疗效显著。作用机制主要为特异高选择性的抑制真菌膜上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而对细胞色素P-450无任何作用,无严重的肝、肾副作用,具有杀菌、抑菌双重作用。对深部真菌的感染也有较好的疗效。为使比萘芬更广泛的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真菌病学杂志》杂志社商定,在全国医院开展盐酸比萘芬片(丁克)医学科研论文征集、评奖、交流活动。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片 齐鲁制药 真菌病 特比萘芬 角鲨烯环氧化酶 丙烯胺类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外用1%比萘芬乳膏,每日1次,共2周。开始用药后第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86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最后59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卢立康唑组、比萘芬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6.15%(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0.77%(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 标签: 卢立康唑 特比萘芬 足癣 临床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2006年6月~12月我科应用盐酸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和1%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爽肤王,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对其I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布替萘芬 环吡酮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