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术治疗动静脉畸形巨唇症的临床经验,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动静脉畸形巨唇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3例;中位年龄4.5岁(2~57岁);上唇18例,下唇9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过(外院或本院)5~10次的介入栓塞硬化治疗,巨唇外形改善均不明显,3例病变进展增大。本组病例均采用“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术治疗。共行“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术28例次(1例2次手术)。27例次患者一期切口愈合,1例部分黏膜坏死,后经换药后愈合。有2例分别于术后半年内局部复发。随访1~3年,远期疗效评价Ⅲ级(好)24例,Ⅱ级(中)3例,Ⅰ级(差)0例。“三明治”式唇病变切除成形术切口隐蔽,立体式切除病变彻底,能最大限度保留三维结构,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远期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该手术方式。

  • 标签: 唇疾病 巨唇症 动静脉畸形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ACEI与激素联用方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5日至2018年3月25日期间我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ACEI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ACEI联合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Scr(131.25±15.39)umol/L、BUN(5.65±1.22)mmol/L、AIb(25.64±3.68)g/L、尿蛋白定量(1.54±0.52)mg/24h、APTT(37.89±5.87)s、PT(13.58±2.43)s、TC(6.45±1.85)mmol/L、TG(3.11±0.56)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ACEI联合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ACEI 激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8.6±13.7)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160) min与150 (90,180) min,P=0.264]、术中出血量[150 (100,200)ml与180 (120,200) ml,P=0.576]及术后住院时间[(7.0±2.7)d与(7.4±2.1)d,P=0.4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APN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LPN组[(23.1±3.3)min与(27.6±4.7) min,P<0.001)。RAPN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LPN组术后1例活动性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缘阳性病例。两组术后3个月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6.3) ml/(min·1.73 m2)与(70.5±7.6) ml/(min·1.73 m2),P=0.117]。中位随访22.6(6.0~93.2)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RAPN和L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LPN相比,RAPN可以降低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手术难度,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围术期疗效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肾肿瘤 完全内生型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OVCF)伴肋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63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38例,年龄61~93岁。按照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单侧组36例和双侧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腰背部和肋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伤椎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侧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均少于双侧组,分别为(31.75±6.60)、(38.96±6.77)min和(4.07±0.52)、(5.65±0.51)mL,而术后骨水泥渗漏率(27.8%,10/36)则高于双侧组(7.4%,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2、11.863, χ2=4.152, P值均<0.05);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伤椎Cobb角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3个月。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明显神经、脊髓损伤,以及穿刺血肿、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背部疼痛、肋间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肋间痛VAS评分、ODI比较,术后第1天、1个月双侧组均低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肋间痛的OVCF,其止痛和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效果相近,但双侧入路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术后早期缓解肋间痛更有效,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单侧 双侧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肋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