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10月所有关于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CCT)。排除重复文献,低质量文献,观察指标不符文献以及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假体周围透亮线,5年假体生存率,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18 702例,其中生物组8 735例,水泥组9 9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型单髁组与水泥型单髁组比较,生物型单髁组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更低[比值比(OR)=0.08,95%置信区间(CI)(0.01,0.42),P=0.003],膝关节OKS功能评分更高[均数差(MD)=2.08,95%CI(0.51,3.65),P=0.009],5年假体生存率更高[OR=1.39,95% CI(1.20,1.60),P<0.0001],手术时间更短[MD=-9.23,95% CI(-13.72,-4.74),P<0.0001],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 CI(0.17,1.09),P=0.07]。结论与水泥型单髁相比,生物型单髁可以降低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提高膝关节功能及5年假体生存率,缩短手术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翻修术及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5~83岁[(71.2±2.0)岁]。病程60~267 d[(83.1±3.6)d]。骨折Evans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19例。23例行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人工关节翻修组),20例行LPFP翻修术(LPFP翻修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3.6个月。人工关节翻修组和LPFP翻修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d和(13.2±2.9)d(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0.2±2.8)d和(16.4±3.4)d(P<0.05)。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7±3.2)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70.7±4.8)分、(74.6±4.1)分、(78.6±3.3)分、(82.9±5.2)分、(83.8±5.8)分、(84.9±6.4)分;LPFP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1±3.7)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59.9±2.1)分、(64.79±3.4)分、(70.1±4.2)分、(73.9±4.2)分、(76.2±6.3)分、(77.9±6.8)分。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LPFP翻修组逐渐提高(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伤口愈合;人工关节翻修组1例发生股骨骨折,LPEP翻修组3例发生股骨骨折,均给予钢丝捆扎固定后愈合。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LPFP内固定翻修术相当,但前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更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不愈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通过抑制JNK-c-Jun通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衣霉素不同时间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确定最佳作用浓度。细胞分组为内质网激活组、内质网激活+SP600125(JNK抑制剂)组、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的常规培养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单丹磺酰尸胺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自噬、凋亡;用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JNK-c-Ju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NK、c-Jun,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衣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ng/ml,作用时间为72 h。在此作用条件下,内质网激活相关因子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增加(P均<0.05)。与内质网激活+SP600125组和对照组比较,内质网激活组JNK和c-Jun表达水平均上升(P均<0.05)。对照组与内质网激活+SP600125组比较,内质网激活组细胞生长活性明显受到抑制,MDC荧光强度值及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均<0.05)。同时,与内质网激活+SP600125组和对照组比较,内质网激活组中凋亡关键因子Bax、Caspase-3、Caspase-12被激活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通过激活JNK-c-Jun信号通路,降低乳腺癌细胞存活率,进而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内质网 应激 JNK/c-Jun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外周血及痰液矮小同源盒基因2(SHOX2)、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医院6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及痰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并比较外周血及痰液联合进行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液SHOX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4.17%、5.00%,痰液为61.67%、6.67%,血液或痰液任一阳性率分别为77.50%、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测在血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9.17%、3.33%,痰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00%、5.00%,血液或痰液任一阳性率分别为50.0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OX2、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外周血、痰液以并联方式联合检测(任一项阳性),其灵敏度为96.67%、准确度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2.86%,均较单项检测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痰液SHOX2、RASSF1A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取材方便快捷,且较单一基因甲基化检测灵敏度更高,特异度不受影响,是一种理想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 标签: 肺癌 甲基化 矮小同源盒基因2 RAS相关区域家族1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目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M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治疗可有效提升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再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另取同期门诊上呼吸道60例,下呼吸道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门诊诊治方案;进一步比较两组治愈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9.17%,和对照组的84.1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后应及早入院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治愈率的提高。

  • 标签: 儿科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治措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