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千百年来,我国传统中医学将茶油视为延年益寿的食品,早在公元前《山海经》中便有茶油作为食用油的记载,同时将其归类为名贵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邓小莲等[1]概述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经典著作中记载的茶油食用与医疗功能。《本草纲目》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

  • 标签: 茶油 药理作用 保健功能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人对刺五加果实化学成分进行预试,对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为其功效提供基础资料,为以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刺五加 果实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 简介:主要介绍了桑叶的化学成分,综述了桑叶的生理功能和在工业中的应用,并就桑叶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桑叶 化学成分 生理功能 应用
  • 简介: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各阶段所取茶样的水溶性色素(TF、TR、TB)、水浸出物、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果胶等因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渥堆时间的延长,荼黄素(TF)、茶红素(TR)、茶多酚(TPS)、粗纤维含量减少,水浸出物、茶褐素(TB)、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渥堆发酵对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的品质特点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普洱茶 化学成分变化 品质形成 渥堆发酵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中共鉴定了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77%,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β-侧柏烯(12.54%)、1-石竹烯(5.96%)、β-桉叶醇(5.85%)、α-按叶烯(4.53%)等.野生天竺桂叶挥发油成分复杂,以萜类及其衍生物为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 标签: 天竺桂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西红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由于其较为稀有,所以其价格较为昂贵,且其用药部位仅为柱头,其余部分均不能够使用,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其非药用部分进行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相关人士共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西红花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西红花非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西红花 费药用部位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圆藤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圆藤的藤部乙醇提出物中分得6个结晶,经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结论表木栓醇,蜂蜜酸,棕榈酸,硬脂酸,白桦脂酸及胡萝卜甙是细圆藤藤部的乙醇提取物。

  • 标签: 细圆藤 三萜类 化学成分
  • 简介:本实验对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的细胞毒活性检测,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3种单体化合物

  • 标签: 体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细胞毒 子实体
  • 简介:目的:对条叶龙胆根和根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针对性地获得酮类化合物,采用ESI-MS和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acremoxanthoneD(1),sporormielloside(2),artomandin(3),oliganthaxanthoneA(4),oliganthaxanthoneB(5),pinetoxanthone(6),polyhongkongenosideA(7),1,5-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8)和bannaxanthoneI(9)。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1,2,5和9能抑制脂多糖所致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IC50值分别为10.8、5.7、12.5、6.8μmol·L^-1。结论:化合物1~9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条叶龙胆 酮类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医院接收的服用同类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式的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通过药物炮制前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Ⅰ组(水处理前分档)、Ⅱ组(炮制前分档)以及Ⅲ组(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评价对比3种筛选方式对中药饮片的效果。结果:药物通过炮制后,三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0%、73.3%、96.7%,与Ⅲ组对比,Ⅰ组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药饮片炮制之前,需严格遵照水处理前分档以及炮制前分档,可使患者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中药炮制 治疗效果 化学成分 中药饮片
  • 简介:采用压片法制样,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转炉渣中主要化学成分,经转炉渣国家标准样品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和精密均符合要求。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转炉渣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提取罗非鱼内脏的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检测出的主要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13种,相对百分含量为80.5%。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7.6%,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9.9%,二十碳五烯酸(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5.1%。

  • 标签: 海参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目的:从我国南海2种倔海绵属(Dysidea)海绵Dysideavillosa和Dysideamarshalla中提取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分别对上述2种海绵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化学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绵D.villosa中分离得到scalaradial(1),scalarin(2),12α-acetyl-19β,20α-dimethoxy-deoxascalarin(3),12α-acetyl-19α,20α-dimethoxy-de-oxascalarin(4),12-O-deaceyl-scalarin(5),(24R)-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胆甾醇(7),squalene(8)和δ-selinene(9);从海绵D.marshalla中分离得到1~3,6~8。结论: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HL-60、人肝癌细胞BEL-7402及人乳腺癌MDA-MB-435等肿瘤细胞株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3.4,5.8和4.8μmol·L^-1。

  • 标签: 倔海绵 Scalarane型二倍半萜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芦根最先记载于《别录》,被列为下品,但近年很多学者认为芦根味甘寒,运用于临床常见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如感冒,如口臭,如胆囊炎、支气管炎、肝炎、急性扁桃体腺炎等常见炎症,因而本文对芦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芦根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利用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ME446对麦草进行生物制浆特性的研究.菌丝能够迅速在麦草表面上生长,5d后就可以在麦草的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有力的网状结构.该菌株降解木素的模式是'同步脱木素',即同时降解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使细胞壁被腐蚀变薄,并且有孔洞和凹坑出现.这些孔洞和凹坑以及气孔,为化学药液进入细胞壁提供了通道,改善了化学处理的效果.该菌株对麦草进行'同步脱木素'作用,使得细胞壁变薄,并有凹坑出现.微生物处理还能提高化机浆的得率和成浆的强度性能,减少磨浆能耗,但纸浆的白度和不透明度有所降低.

  • 标签: 微生物预处理 麦草 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 白度 纸浆
  • 简介:摘要目的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枇杷叶中分得6个结晶。结论从枇杷叶中可以提取到二十三碳酸、苯丙酸、芦丁、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蔷薇酸、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 标签: 枇杷叶 三萜类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 简介:对光叶楮杆芯APMP制浆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表明:用光叶楮杆芯制APMP浆料,在热水预处理后得率下降高达5个百分点,这与光叶楮杆芯水溶液抽出物含量高有关.热水预处理阶段得率的降低是由于部分苯-醇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水抽出物及少量低分子戊聚糖的溶出造成的;在化学处理阶段和磨浆过程中得率的降低主要是碱性条件下,1%NaOH抽出物、戊聚糖和木素部分溶出的结果.含量高的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戊聚糖以及洗涤过程中薄壁细胞和细小纤维的流失,是导致光叶楮杆芯APMP浆料得率偏低的原因.

  • 标签: 光叶楮 APMP 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