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病毒(CMV)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及凶险的并发症,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肺部感染,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快,严重影响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近年来,关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出现大量研究,该文就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诊断及治疗阐述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巨细胞病毒肺炎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颌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的特点。研究与颌骨成釉细胞瘤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途径)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基质蛋白酶-2等在成釉细胞瘤的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有关成釉细胞瘤增殖、凋亡及其侵袭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信号通路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对7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防治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腹腔镜术 嗜铬细胞瘤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运动损伤中,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涉及到内皮细胞的分化—血管的再形成发生;另外在某种特定的内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反分化现象,最后使得软组织发生钙化或骨化成骨。目前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转录因子的共同作用是内皮细胞分化过程的主要媒介者。细胞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都能诱导那些激活内皮细胞分化有关基因的转录,最终分化为动脉、静脉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重点从信号传导通路的角度来阐述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子信号的调控机制。

  • 标签: 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软组织损伤
  • 简介:骨肉瘤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为特征的骨骼原发恶性肿瘤,其较长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近端,随着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以往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即使选择截肢手术治疗,5年内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化疗药物的发现,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使得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对于原发无转移的患者,约70%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免疫治疗 CIK DC 原发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细胞凋亡与自噬都是机体的重要功能,对凋亡与自噬的形态结构及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凋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自噬的发生,自噬亦可以抑制凋亡。在研究二者发生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分子(如Beclin-1等)在二者之间的频繁交叉出现预示着凋亡与自噬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关系,预示着此种理论在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 标签: 凋亡 自噬 Beclin-1 Caspase
  • 简介: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状况。方法采用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的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108例HCC癌组织中仅有12例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1.1%。108例HCC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0%(75/108),其中14.6%(11/75)为细胞核阳性;57.3%(43/75)为细胞质阳性;28.0%(21/75)为细胞膜阳性。β—catenin蛋白在12例有突变的样本中表达阳性率为100%。结论广西地区肝癌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率比较低;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为导致β—catenin蛋白过表达的因素之一,并参与了肝癌癌变过程。

  • 标签: 肝肿瘤 Β-CATENIN 突变
  • 简介: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 标签: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文献复习。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以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的上皮样细胞为主,呈巢状、片状或围绕薄壁小血管生长。免疫组化检测HMB45弥漫阳性表达,SMA弱阳性,CD10、S-100、CK均阴性。结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HMB45阳性表达,肿瘤良恶性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

  • 标签: 子宫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HMB45 SM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结果348例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64例,检出率18.39%。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5例采用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患者133只眼中无感染病例,2例复发,1例结膜息肉,1例结膜植入性囊肿。结论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降低胬肉复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疗效
  • 简介:纳米Fe3O4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生物靶向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高梯度磁分离器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其潜在的生物毒性也备受关注。为研究纳米Fe3O4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氧化损伤,以昆明小鼠为受试体,设置5、10、20和40mg·kg-14个染毒组,腹腔注射染毒7d后,测定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Fe3O4染毒剂量的升高,肺组织ROS和MDA含量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各指标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10mg·kg-1,肺组织RO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20mg·kg-1,肺组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剂量≥40mg·kg-1,肺组织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较高剂量(≥20mg·kg-1)的纳米Fe3O4颗粒材料会引起小鼠肺细胞的氧化损伤。

  • 标签: 纳米FE3O4 小鼠 氧化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对收治的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休息、退热、抗炎、保肝等处理,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出院时好转或痊愈。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生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侏儒相关转录因子(Runx-2) 联合培养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摘要(carcinomaantigen,SCCA)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的一种糖蛋白,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由高度同源的SCCA一1和酸SCCA一2组成。目前SCCA主要在临床上应用于鳞状细胞癌的监测,但在临床学习时常发现血清SCCA在一些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天疱疮上明显升高,故从血清学、免疫组化、电镜、PCR等技术对银屑病与SCCA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鳞状细胞癌抗原 银屑病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对胃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纳入病理证实胃癌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复方阿胶浆,每天2次,每次40ml,连续服用一个化疗周期,通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与KPS评分,观察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1天、化疗后第7天及第二周期化疗前1天患者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与生存质量。结果化疗后第1天,2组白细胞计数及K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7天及第二周期化疗前1天,2组白细胞计数及KP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可以减少胃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白细胞减少的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复方阿胶浆 化疗 外周血象 生存质量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