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是一篇研讨性与操作性兼具文章,主要针对患有神经疾病的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老年病科神经疾病住院病人由于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如环境、体位、年龄可能引起的跌倒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自信心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预防和减少住院病人跌倒成为老年病科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神经系统老年患者 跌倒 护理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眼、脊髓和软脑膜等部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明确诊断时,无中枢神经(centralnervoussystem,CNS)以外淋巴结受累。由于CNS中不存在淋巴组织,因此PCNSL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PCNSL来源于外周淋巴细胞的恶性转化,依据是CNS原发和外周发生的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甲氨蝶呤 全脑外放疗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并且提供了评价组织的生理和功能的方法。磁共振成像提供了无创、无辐射的研究人类大脑生理学的方式。利用这些新的成像方法,我们可以对疾病作出更具体的诊断,以及预测和评估疾病治疗后的反应。本文对磁共振较新的技术DWI、MRS、SWI在中枢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普 磁敏感加权成像
  • 作者: 冉艳萍 李梅(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神经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是非神经肿瘤通过远隔效应损伤神经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儿童PNS常以神经异常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肿瘤相关神经抗体是PNS诊断、分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PNS的治疗应尽早进行,主要以原发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该文通过对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PNS,如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边缘性脑炎和自身免疫性脑炎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 边缘性脑炎 抗NMDAR脑炎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氧化磷酸化及合成ATP的主要场所,在维持钙稳态、调节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能量平衡与代谢、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线粒体可在细胞间发生转移,对机体产生保护或有害的影响。多种转运方式介导线粒体的跨细胞转运,然而深入的转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发现线粒体跨细胞转运在多种中枢神经疾病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跨细胞转运及其转运机制、线粒体跨细胞转运与中枢神经疾病进行概述。

  • 标签: 线粒体 跨胞转运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及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及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 标签: 胎儿中线结构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黑素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新生儿神经皮肤黑变病尸解标本、10例脑脊膜黑素细胞瘤及2例脑膜原发恶性黑素瘤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神经皮肤黑变病患儿全身多个部位可见黑素痣,大脑顶叶、颞叶、小脑等处软脑膜出现广泛黑色素沉着及脑实质内多灶性黑素沉着。黑素细胞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排列成片状或束状,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HMB-45、S-100阳性,部分波形蛋白阳性(7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yn及Leu-7阴性;电镜下胞质内可见黑素颗粒。脑膜原发恶性黑素瘤均为孤立肿块伴有浸润性边缘,与脑膜关系密切,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伴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提示HMB-45和S-100阳性,不表达波形蛋白等其他标志物。结论:中枢神经黑素细胞增生形成的3种病变均较少见,且三者间的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预后不同。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黑素细胞病变 免疫组化 电子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全身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2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后行全身亚低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神经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复苏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神经复苏预后,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亚低温 心肺复苏术 神经系统 预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肿瘤继发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医学上将神经或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称为神经副肿瘤综合征(PNS)。鉴于癌肿的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系统的不同部位,以及受累先后不一、症状单一或叠加等诸因素,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类也难以精确。2016年4月,我院收治1例中上腹肿瘤继发神经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本文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方面的思考。

  • 标签: 腹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灶部位、形态、数目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病灶在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功能性改变及强化方式。结果 研究共纳入1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检查出单发者有9例,多发者5例,剩余1例诊断为弥漫浸润型;共检查出22个病灶,多数病灶位于基底节区、脑室周围白质等部位(19/22,86.36%),8(53.33%)个病灶瘤周水肿为中度,3(15.00%)个为重度,所有病灶均未发现出血征象;肿瘤T1WI多为等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为等信号或等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有多种强化形式。结论  研究总结出,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检查中有较明显的特征,在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大的价值与作用,可以为医生对疾病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5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患者 92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 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6 例。研究 组给予甲强龙激素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激素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4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S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治疗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甲强龙的效果更佳,具有广泛推广及应用的 临床价值。

  • 标签: 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 脊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6 例胎儿神经发育异常孕妇,随机的将全部孕妇分为对照组( 33 例)、实验组( 33 例)两组。对照组采取超声检查,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确诊情况。 结果 :实验组确诊率为 93.94% ,对照组确诊率为 81.82% ,实验率确诊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对胎儿神经发育异常采取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率较高,有助于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机会性感染50例分析。方法:对我院在时间范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验,分析中枢神经机会性感染的感染类型、临床症状以及疾病转归。结果:经过分析后,感染类型中由HIV原发引起的感染患者有8例,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7例,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2例,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患者有2例,由弓形虫引起的感染患者有1例。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9例,头痛患者有44例,呕吐患者有26例,脑膜刺激征患者有14例。疾病转归中病情好转患者有22例,病情加重患者有20例,死亡患者有8例。结论: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机会性感染的疾病类型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仔细鉴别,展开有效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 机会性感染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训练干预用于脑损伤早产儿中对患儿神经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50例脑损伤早产儿,随机分组,A组早期训练干预,B组常规干预。结果:A组患儿治疗3月、6月、12月后,发育商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3月、6月、12月后,aEEG异常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患儿经早期训练干预,可促进患儿神经发育。

  • 标签: 脑损伤早产儿 早期训练干预 神经系统发育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中枢神经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颅脑术后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分为比对组(26名)和观察组(27名)。比对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比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结论 对于颅脑手术患者可通过采取危重症监护、使用免疫药剂、缩短住院时间、不使用抗生素可显著减少中枢神经感染的发生,并予以早期护理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术 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对胎儿神经发育异常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实验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择88例因胎儿神经发育异常前来我院进行诊断的孕妇进行调研,按照检查方式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44例孕妇。按照检查方式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检查方式为超声检查,研究组则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总结与探究2种检查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检查准确率为79.55%低于研究组的97.73%,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核磁共振 胎儿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压疮护理在神经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疾病老年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样本例数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法的分为研究组(40例)以及常规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组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预防性压疮护理。对比各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压疮风险 Braden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的 Braden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预防性压疮护理应用在神经老年患者中,不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同时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其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预防性压疮护理 神经系统 老年患者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在儿童神经免疫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神经免疫障碍性儿童患者24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方法的24例儿童患者中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3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6例、重症肌无力4例、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7例(抗NMDA受体脑炎5例,桥本氏脑病2例)、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4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1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每个儿童患者进行血浆置换2-4次,共计60次。其中16例儿童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和过敏反应。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有效治疗为3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有效治疗5例、重症肌无力有效治疗3例、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有效治疗1例、其他免疫介导性神经疾病有效治疗3例;【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对儿童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儿童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够应用在儿童危重症、难治性神经相关免疫障碍性疾病方面。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系统免疫障碍性疾病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