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至2018年01月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西医治疗)和观察组(行中医治疗)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还能够显著减少毒副作用,维持基本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ANE相关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ELANE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自出生起即反复因感染性疾病就诊,感染部位多为口腔、肺部及皮肤,动态监测外周血粒细胞大致呈周期性变化,骨髓象示粒细胞增生减低,存在ELANE基因一处杂合子突变:exon4:c.G570A。故诊断ELANE相关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临床医生对反复感染及多次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应考虑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规律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有助于减少感染并发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ELANE基因 感染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减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GC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ARDS俯卧位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住院患者,以衰弱程度与肌肉减少严重程度作为相关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老年住院患者,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其中衰弱评估以表型定义与衰弱指数(FI)进行评估,肌肉减少以亚洲肌肉减少工作组标准(AWGS)判断,针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100名老年住院患者中,经衰弱分析,出现衰弱患者13例,衰弱前期患者63例,无衰弱患者24例;随着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程度的增加,在患者肌力表现中,出现四肢骨骼肌量、全身骨骼肌量、ASMI、握力、步速下降情况越严重。结论: 在衰弱条目分析中,老年住院患者握力、步速下降情况较为常见,衰弱与肌肉量及功能的多项指标呈现相关性,衰弱程度越严重,即表示老年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状越严重。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衰弱程度 肌肉减少症 严重程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利妥昔单抗(100mg/次)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儿童ITP的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及部分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的住院的22例患儿进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在父母同意后予利妥昔单抗100mg/次,每周1次,共2-4次(d1,8,15,21),甲泼尼龙1-2mg/kg,每周1次,共2-4次,另一通道利妥昔单抗前半小时开始使用,与利妥昔单抗同时结束。关注患儿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监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CD20+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22例患儿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11.8岁,病程2月-76月,随访时间12-23个月。治疗中有9例达初始反应(40.9%),12例持续反应(54.5%),10例完全缓解(45.5%),10例无效(45.5%),总有效率54.5%;1级出血3人,2级出血7人,3级出血5人,经止血对症处理均临床缓解,4级出血1人,并发颅内出血死亡。治疗后CD20+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例65-82%,治疗中共有7位(31.8%)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例发热患儿中2例确诊为感染,3例出现皮疹,经过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ITP有部分可获得长期缓解,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难治性ITP患儿的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10例甲亢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芪胶升白组(105例)。对照组采用甲硫咪唑+碳酸锂片治疗,芪胶升白组采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白细胞相关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芪胶升白组总有效率(94.29%,99/105)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7/105)(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我门诊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是否患有肌肉减少,分为肌少组(40例)与非肌少组(80例),收集相关的资料,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的各项因素。结果: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BIM指数、年龄、HBALC值、DM病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病程较长、高龄、血糖控制不力者,进行肌少早期筛查与干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肌肉减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老年白内障手术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结核病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应用 PICC留管术治疗血癌病人的合并。方法:该研究选取了本院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名血液肿瘤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4人,观察组44人,采用了护理介入,并比较两组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该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合并,包括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病率都要比对照的发病率要低,并且SF-36得分也要高于对照,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结论: PICC置管经护士介入后,能有效减少病人的合并发生,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血液肿瘤 患者 PICC置管 并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产前心理护理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效果。方法 研究本院收治的76例产妇,均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间收治,将其随机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产前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可以使产后的并发发生率降低,缩短产程时间,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前 心理护理 缩短阴道分娩产程 产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中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急诊患者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的预防及护理等。研究表明,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急诊患者并发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 预防性护理措施 并发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出血患者并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脑出血患者并发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脑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时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更有效判断出具体病因,提高诊断时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选自2017年3月至 2022 年5月某院接诊治疗的243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区分成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简称甲组)( 68例) 和非造血系统疾病组(简称乙组) (175例),对他们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 ( PLT ) 和白细胞(WBC)水平值进行对比, 另外对造血性系统疾病组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采集然后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疾病类型患者的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值与骨髓异常增生 (MDS) 程度分级。 结果 发现非造血性系统疾病组的HGB、PLT与WBC的水平参考值均高于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发现造血性系统疾病组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RET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AL患者低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非造血性系统疾病与造血性系统疾病引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检查的血液各项数值存有差异,不同类型造血性系统疾病患者RET水平参考值与骨髓增生异常分级也有显著不同,因此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时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为辩证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 中发生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 。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 93例,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或发生 1级 中性粒 细胞减少,62例)和观察组(发生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 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立危 险 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中性粒细胞绝 对值、化疗期间4级骨髓抑制患者构成比、放疗前白细胞计数、放疗前中性粒绝对值、放疗前血红蛋白、放疗计划靶 区体积(PTV) 等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4.511 、9.900 , t=2.286~9.900 , 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独立危险因素(P <0.05) 。 绘制的ROC曲线显示,PTV的 cut-off值为 733.28mL , AUC为 0.664 , 灵敏度 83.9% , 特异度 56.5% ; cut-off值为 2213.5cGy , AUC为 0.749 , 灵敏度 80.6% , 特异度 67.7% ; 两指标联合预测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 减少 的 AUC为 0.786 , 灵敏度 96.8% , 特异度58.4% 。结论 PTV>733.28 mL和 Dmean>2213.5cGy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中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可提高该是否发生的预测效能。

  • 标签: []  乳腺肿瘤 血液检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放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 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瘤,继发冷球蛋白血肾损伤。予六程抗浆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冷球蛋白定性定量均阴性,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副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冷球蛋白血症 抗浆细胞治疗
  • 简介: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虽为患者及临床护理带来诸多方便,但仍有其相应的并发,如长期留置可引起机械性或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若处理不当可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能引起医患纠纷。

  • 标签: 白血病患者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