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二脱水塔系统通过粗代加工改造,降低脱水塔塔釜温度,减少蒸汽用量,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石蜡为原料,催化剂为硼酸酐,高碳制备工艺为催化氧化、水洗、水解、萃取。研究发现,基于石蜡质量催化剂用量为6.0%,氧化时间为4h,氧化温度190 ℃,NaOH 质量分数为4%,水解温度为85℃,最佳水解时间为3h此时工艺条件最佳,产率最高。基于FTIR分析产物结构,发现制备产物官能团与目标产物一致,测定工艺条件下合成产物,酸值为0.34,产率为20.12%,显著高于其他工艺条件。

  • 标签: 石蜡制备 催化氧化 萃取 高碳醇 工艺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操作中尼尔雌联合米索前列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进行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妇女12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这些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尼尔雌,观察组采用尼尔雌联合米索前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手术的成功率方面,观察组也是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操作中,采用尼尔雌联合米索前列比单纯使用尼尔雌的效果要好,可以降低手术中妇女的疼痛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雌三乳膏联合米索前列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疗效。方法选择绝经后要求取环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取环前一周予雌三乳膏塞阴道、术前3小时阴道塞米索前列,术时用2%利多卡因5ml宫颈旁阻滞麻醉;对照组术前不给药。结果观察组在软化、扩张宫颈,术中疼痛度度及取环成功率上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三乳膏联合米索前列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可改善宫颈条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取环成功率。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取环术 雌三醇乳膏 米索前列醇
  • 简介:目的优化和确定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固体分散体中紫杉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3,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30:30),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40°C,检测波长为227nm,内标物为炔诺酮。结果在4~40μg·mL^-1度范围内,紫杉浓度与紫杉/炔诺酮峰面积比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19%。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不但可以用于测定紫杉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含量,也可用于紫杉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检查。

  • 标签: 紫杉醇 固体分散体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戊酸雌二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在稽留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2)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进行治疗,观察组(n=63)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戊酸雌二,比较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满意程度、娩出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满意率为88.89%,对照组为79.03%,P<0.05;观察组患者娩出时间为3.76±0.79h,对照组为5.53±1.17h,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6.59±11.47mL,对照组为75.51±15.39mL,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可有效提高稽留流产患者宫颈的扩张程度,对于提高妊娠组织物排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稽留流产 米索前列醇 戊酸雌二醇 米非司酮
  • 简介: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西洋参(PanaxquiquefoliumL.)原产北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地区,是世界闻名的珍贵药用植物.西洋参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皂甙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糖和多糖类、脂肪酸类,其中所含的人参皂甙为主要有效化学成分.迄今为止,从西洋参中所获得的人参皂甙被证明分属三个类型,其一为母体结构为达玛烷型(Dammarane),其二是母体结构为齐墩果型(01eanane),其三为奥克悌隆型(Ocotillo1).达玛烷型皂甙属四环三萜类,其皂甙元有两种,一种为A型即20(s)-原人参二(20(s)-Proto-Panaxdiol以下简称二组),一种为B型,即20(s)原人参三(20(s)-ProtoPanaxtriol以下简称三组).研究证明二组包括-Rb1、-Rb2、-Rh3、-Rc、-Rd、-F2、-RH2、RAO等多种单体皂甙;三组包括-Re、-Rf、-Rg1、-Rg2、-Rg3及RH等单体皂甙.

  • 标签: 西洋参 化学成分 20(S)-原人参二醇 三醇皂甙 体育运动 生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尼尔雌与米索前列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门诊160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据病员自愿选择两种方法分为两组,(1)甲组:术前1周给予尼尔雌片4mg顿服,连服1周,取环;(2)乙组:手术当天晨起口服米索前列片200μg,取环前2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片200μg,取环,对比分析2组取环难易。结果及结论服用尼尔雌比阴道放置米索前列能明显减轻取环的痛苦(P〈0.01),缩短手术操作时间(P〈0.05),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取环成功率(P〈0.05)。

  • 标签: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妇女 取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氨激酶/1-磷酸鞘氨(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 标签: 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窦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紫杉脂质体联合顺铂与紫杉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方法45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紫杉脂质体175mg/m^2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紫杉注射液175mg/m^2静脉滴注。两组均联合顺铂80mg/m^2,21d为1周期。评价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及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化疗毒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紫杉相比,疗效相似,而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 标签: 紫杉醇脂质体 紫杉醇 非小细胞肺癌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增强CT检查当中应用碘海与碘克沙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43名患者参与应用碘海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海组。选取38名患者参与应用碘克沙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克沙组。通过在造影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CIN发生情况的不同,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经过增强 C T 检查后CIN发生率指标中碘海组9.3%的数据略高于碘克沙组,但差异并不显著。造影前及造影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应用碘海与碘克沙对实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肾功能造成的损害较小,可以较高安全度应用到危险系数较低人群。

  • 标签: 碘海醇 碘克沙醇 增强CT检查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增强CT检查当中应用碘海与碘克沙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43名患者参与应用碘海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海组。选取38名患者参与应用碘克沙的增强CT检查实验,并命名为碘克沙组。通过在造影前后不同时期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CIN发生情况的不同,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经过增强 C T 检查后CIN发生率指标中碘海组9.3%的数据略高于碘克沙组,但差异并不显著。造影前及造影的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应用碘海与碘克沙对实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肾功能造成的损害较小,可以较高安全度应用到危险系数较低人群。

  • 标签: 碘海醇 碘克沙醇 增强CT检查 肾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孕早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检测胎儿常见B-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导流杂交检测技术,用于B-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采用PCR技术与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相结合,设计3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及18种DNA探针,用于快速检测100例妊娠6~14W贫血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B-地中海贫血。结果40例贫血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中,检出10例β-地中海贫血突变,分别为4例杂合子CD41/42(-TTCT),3例-28(A→G),3例CD17(A→T)突变型。结论采用该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常见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对于防止新的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孕妇 血浆 Β地中海贫血 分子印迹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后再造舌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的9例舌癌联合根治术患者术后再造舌进行严密的观察和及时细致的护理,防止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术后出现皮瓣血管危象2例,经抢救处理1例成活,1例皮瓣坏死。结论术后仔细观察皮瓣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先决条件。

  • 标签: 舌癌 前臂游离皮瓣 再造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72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后不适症状轻,时间短,角膜创面愈合快,瘢痕小,随访1年,成功率高,仅3眼复发(4.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有助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及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手术 结膜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进游离皮片植皮的操作、提高成活率。方法对20例创面进行游离皮片植皮时,配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果20例受皮区游离皮片完全成活。讨论VSD介入植皮治疗后,操作省力、植皮成活省心并方便护理,这样的组合是个良好治疗方法。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游离植皮
  • 简介: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之一,舌癌85%以上发生在舌体,且多数发生在舌中1/3侧缘部,大多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淋巴上皮癌或未分化癌等。舌癌常表现为溃疡及浸润同时存在,伴有自发性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舌运动障碍,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线或侵犯口底,舌运动严重受限、固定,涎液增多外溢而不能自控,进食、吞咽、言语均感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1]。近年来,对舌癌的患者采用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加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如何做好术前及术后护理,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

  • 标签: 舌颌颈联合根治术 前臂游离皮瓣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