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流式细胞检验中采取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方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日~2021年4月30日我院1101例行流式细胞检验的患者。其中甲组551例患者开展常规标本管理模式,乙组550例患者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联合生物安全管理方案,评估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乙组检验合格率为99.64%,显著高于甲组98.37%;乙组生物安全不良事件总发生率(0.00%)明显低于甲组0.91%(P<0.05)。结论:全程质量控制联合生物安全管理方案应用于流式细胞检验中,可提升检验合格情况,降低生物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流式细胞学 检验 质量控制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浆膜腔积液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明确分析。结果:血性积液标本检出恶性积液率与非血性积液标本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95%(188/190),灵敏度是57.14%%(4/7)。结果: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提升具有非凡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 恶性肿瘤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五年内各类卵巢肿瘤患者的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1. 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冷冻切片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略高于细胞涂片。2. 冷冻切片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良恶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3. 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在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无明显差异。4. 患者预后与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的诊断结果密切相关,准确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冷冻切片和细胞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冷冻切片在诊断准确性方面略占优势。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卵巢肿瘤病理诊断的有效手段,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病理诊断 卵巢肿瘤 冷冻切片
  • 简介:摘要通过细胞说的教学对学生理解细胞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是对“细胞说建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一课时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进行了全方位构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宫颈超薄细胞检验技术(HQTCT)在宫颈病变筛选临床实践中的优越性与实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例行宫颈检查的600例女性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宫颈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和传统巴氏染色涂片(PAP)检查分级诊断,并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证实,比较二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薄层细胞检查相比巴氏涂片检查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70%,在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150%,在癌(Ca)的检出率方面提高200%。结论宫颈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在宫颈病变筛选中具有极好的优越性,对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 标签: 液基超薄细胞检验 宫颈检查 巴氏染色涂片 宫颈病变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腔积液薄层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有组织对照的恶性胸水68例,每例选12张石蜡切片,作为A组,将每例胸水用薄层细胞术制片36张,随机平均分成B、C、D三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率是100%,B组准确率是98%,C组准确率是92%,D组准确率是90%,A和B组的准确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差异性(P>0.05),A组和组的准确率要比C组和D组高(P<0.05)。结论此次研究中,B组方式比C、D组优秀,能够更好的进行体腔积液癌细胞的诊断和鉴别,在数量有限的TCT涂片中能够发挥比较好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癌 体腔积液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抗原修复 退色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痰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临床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作出诊断。结论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分泌物。正常人痰量很少。当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时痰量增加。痰量和痰性状与呼吸器官病变性质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故痰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痰液 检查
  • 简介:摘要近年来血液骨髓疾病的研究发展如雨后春芛,实验室检查除普通的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与活组织切片正渗入组织化学染色、血细胞化学、免疫、遗传、染色体检查并运用了组织培养、活体染色、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及流式细胞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对血液细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正常与病理状态下血液病细胞的生长,动力状态,代谢过程及功能特征,对血液的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及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临床上,普通的瑞氏染色形态检查,可以为病情提供重要线索,为其他检查提供思路,因而是最基础的也是最经典的方法,对我们基层的医务人员由于没有高端的检查设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颈薄层细胞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老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20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都实施宫颈薄层细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BTA,尿脱落细胞,泌尿系CT联合检查在上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泌尿系CT检查)和观察组41例(另加BTA和尿脱落细胞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上尿路上皮肿瘤检出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上尿路上皮肿瘤漏诊率和误诊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BTA、尿脱落细胞联合泌尿系CT检查能够显著提升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诊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尿膀胱肿瘤抗原 尿脱落细胞学 泌尿系CT 上尿路上皮肿瘤 诊断效果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在鉴别肺转移性腺癌和间皮源性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96例胸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间皮细胞,在细胞形态上的鉴别及在CEA、CK、TTF-1、KI67、CR、Vimentin中的表达。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96例胸腔积液中诊断腺癌42例,间皮细胞54例。结论:细胞和CEA、CK、TTF-1、KI67、CR、Vimentin6种抗体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腺癌细胞和间皮源性的细胞,提高了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胸腔积液 免疫细胞化学 腺癌 间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特点.方法:对16例经组织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前细胞涂片进行回顾分析,重点观察细胞及其结构在诊断上的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常呈团状结构,细胞排列成乳头状,大部分可见纤维轴心,少部分乳头无纤维轴心.细胞团及散在细胞内可见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及核沟.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细胞检查表现为:①细胞团乳头状结构.②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核沟.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指标.

  • 标签: 甲状腺乳状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检测结果作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于期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儿90例作为对象,对其病情临床特点与骨髓细胞检测结果作详细分析。结果小儿血液病类型多见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偶见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骨髓细胞检测为血液病的基本检查项目,临床上可依据所获结果对患儿的病情分型,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临床实际应用时需全面分析患儿病情(必要时完善骨髓免疫分型及基因、染色体检查),以保证其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 标签: 小儿 血液病 骨髓细胞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宫颈癌疾病筛查中,应用薄层巴氏细胞染色技术检查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间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薄层巴氏细胞染色技术检查、常规技术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薄层巴氏细胞染色技术,对患者宫颈部位的症状检查,其异常情况检出率,明显的高于常规检查的情况。结论使用该技术对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检出结果较为精确,便于医生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的治疗。

  • 标签: 薄层巴氏细胞学染色技术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吸细胞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参照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对文献的设计方案、研究对象的选择、参考值的确立、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的35篇文献中有33篇与病理组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提供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等诊断行指标,对偏倚的控制有一定的描述,能分析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结论针吸细胞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一些不甚典型的病变诊断仍比较困难。

  • 标签: 乳腺癌 针吸细胞学 文献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p16INK4a免疫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募集2018年3—8月深圳周边地区902名25~60岁有性生活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行宫颈新柏氏薄层细胞(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p16INK4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定点+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方案,由2位细胞病理学主任医师对TCT和细胞p16INK4a进行判读阅片,评价p16INK4a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效率和判读一致性。结果筛查人群中HPV、p16INK4a和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腺细胞(AGC)阳性率分别为8.1%(73/902)、6.8%(61/902)和4.7%(42/902),任一筛查结果阳性者共137例,阴道镜回叫率79.6%(109/137),组织病理诊断为5例CIN2、5例CIN3。HPV阳性、p16INK4a阳性和TCT≥LSIL/AGC诊断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94.4%、95.3%和96.8%,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和TCT判读的Kappa值分别0.944和0.42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p16INK4a检测具有与HPV、TCT检测相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判读的主观差异小,提示p16INK4a检测作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细胞学技术 免疫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进行细胞诊断与病理分析。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具有的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细胞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研究,均为女性病例。在穿刺之前,对于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询问,并且对乳腺肿块大小、硬度以及活动度进行检查、涂片操作与HE染色。结果在6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乳头溢涂片细胞诊断正确者34例(占53%),细针穿刺细胞诊断正确者42例(66%),两者相结合细胞诊断正确者54例(占84%),误诊6例(占9%),可疑者4例(6%)。结论采用细针穿刺细胞检查与溢涂片,可以更加准确的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但是,诊断过程也要注重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 细胞学诊断 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