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与评估PDCA循环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内镜消毒流程的应用与安全性,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全年的100件内镜,分为两组,每组50件。对照组采用传统消毒流程,观察组则运用PDCA循环模式。研究重点是比较两组在清洗、灭菌和包装环节的合格率,并对器械、环境、消毒及包装质量进行评分。评估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满意度。通过对比分析,探索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内镜消毒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观察组内镜清洗、灭菌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6.00%、94.00%和98.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PDCA循环模式的观察组工作质量满意度提升。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内镜灭菌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清洗、灭菌和包装等环节的合格率,增强整体满意度。此模式有助于优化设备管理、环境管理以及消毒和包装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和推广潜力。

  • 标签: PDCA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腔镜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器械优化清洗消毒灭菌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80件腹腔镜器械进行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按照双盲法对腹腔镜器械分组,参照组90件采用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90件采用优化清洗消毒灭菌护理管理。观察对两组的消毒灭菌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器械优化清洗消毒灭菌护理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消毒灭菌效果,保障患者的使用安全。

  • 标签: 腹腔镜器械 清洗消毒灭菌 优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细节化护理措施对消毒供应室预防工作差错率和提高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共6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供应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细节化护理措施,对两组人员工作差错率和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工作差错率显著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7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工作差错率,实现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消毒供应室 工作差错率 灭菌消毒服务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进入无菌区的物品均应无菌化,目前行业内,多采用湿热灭菌法(脉动真空灭菌柜)对无菌区洁净服、工器具、器皿、灌注器、清洁工具等进行灭菌。湿热灭菌法是指物品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杀灭微生物,具有穿透能力强、传导快、无残留、灭菌能力强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脉动真空灭菌柜的验证方法及灭菌效果监测。

  • 标签: 脉动真空灭菌柜,湿热灭菌,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压力蒸汽灭菌器主要是利用真空泵来排空灭菌物品和灭菌柜里的冷空气,这会导致灭菌中有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蒸汽能够穿透到物品的内部,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应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优势较大,具有灭菌效果好、时间短、损害程度低、节约能源以及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如果根据真空的类型分类,可以将其分成脉动真空和预真空,我们现在使用的是脉动真空的灭菌器。灭菌质量直接受到冷空气排出量的影响,而冷空气的排出量又受到脉动次数和脉动幅值的影响。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计算得出,脉动次数为3的时候,能够排除灭菌柜中99.2%的冷空气,这也就达到了真空状态。使用脉动真空的灭菌器,制定出合理的升温灭菌方案,必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对策,比如升温控制方案、升温转灭菌时温度稳定方案、灭菌控制方案、B-D试验等温度控制对策。

  • 标签: 升温 灭菌 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 效果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监控与追溯管理,对复用器械清洗灭菌效果及器械损耗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01-01至2022-12-31间纳入的复用医疗器械32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质量监控与追溯管理,对比两组复用器械清洗灭菌效果及器械损耗率;结果:观察组复用器械清洗灭菌效果优于对照组,器械损耗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监控与追溯管理,能提升复用器械清洗灭菌效果,降低器械损耗,提升复用器械管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复用器械 清洗灭菌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损耗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供应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的12名科室人员纳入观察对象,2021年1月-12月采纳常规护理管理,设置为对照组,2022年1月-12月采纳PDCA循环管理,设置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的合格率来看,对照组均不如试验组,P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供应室 消毒灭菌 物品供应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现状,探讨加强规范管理对策,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方式,对13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组织制度及管理、消毒设备设置及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进行调查,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制度不健全,消毒设施和消毒液的缺乏以及使用不符合要求,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低(66.9%),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结论强化培训,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加强以小型医疗机构、诊所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卫生监督力度和处罚,同时应加强空气消毒工作的落实。

  • 标签: 医院 消毒 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追踪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6月抽取720批次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 2016年7—12月抽取的790批次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用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管理,对比两组器械回收到配送各个环节的合格率,器械损坏、丢失、标签错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回收、清洗、装配、包装、消毒灭菌、配送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损坏、丢失、标签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可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等环节规范化、标准化,能监控工作的质量问题,能提供医疗器械的追溯功能,确保器械包无菌质量。

  • 标签: 信息化追踪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灭菌物品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及追溯的管理情况。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给每一个手术器械包唯一条形码标识,从而到达预警、监控、安全、追溯的效果。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后,定岗定位、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工作质量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结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各科室的重点,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改变传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一次性灭菌物品 信息化管理 条码
  • 简介:  【摘 要】目的:对不同清洗消毒灭菌方式应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中的腔镜器械中随机选择 120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器械 60件。对实验组器械使用人工清洗的方式,而对常规组器械则使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方式。同时将常规组和实验组中的器械再次进行分组,实验组中分为 A组 30件和 B组 30件,常规组中分为 C组 30件和 D组 30件。分别使用等离子灭菌机和 2%戊二醛浸泡的方式进行清洗,对比清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清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清洗效果( P<0.05),在使用人工清洗的方法对器械进行清洗时, A组的清洗效果是最好的( P<0.05),而在使用 2%戊二醛浸泡的方式进行清洗时,人工清洗的效果要比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要好( 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腔镜器械进行清洗时,使用人工清洗的方法其清洗的效果更好,而在灭菌方面则是使用等离子灭菌的方式其灭菌的效果会更好。

  • 标签:   清洗消毒 灭菌 手术室 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清洗与消毒灭菌方法用于内镜器械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6 -2019 年 6 月需清洗消毒的胃镜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方式分为手工组和清洗工作站组,分别通过手工清洗和一体化清洗工作站清洗。清洗结束后,从手工组和清洗工作站组分别随机抽取 80条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细菌培养结果合格率以及洗消规范性,同时统计两组的人工耗时、总耗时和消毒时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①清洗工作站组 79条合格, 1条不合格,合格率为 98.8%;手工清洗组 58条合格, 22条不合格,合格率为 72.5%。清洗工作站组的合格率高于手工清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洗消规范性,清洗工作站组 75条规范, 5条不规范,规范率为 93.8%;手工组 70条规范, 10条不规范,规范率为 87.5%,清洗工作站组规范率高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清洗工作站组内镜平均手工耗时为( 3.9±0.5) h,显著短于手工组的( 6.8±0.6) h,消毒时间为( 24.5±2.5) min,明显短于手工组的( 30.2±2.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耗时分别为( 12.7±1.1) h和( 12.4±1.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一体化清洗工作站可显著提高胃镜的清洗效果和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 清洗效果 清洗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基层卫生院的医院感染,提高人流室的工作质量,保证人流手术器械有效地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安全,使器械最终达到符合清洗灭菌规范的必要条件。方法通过对基层卫生院人流包消毒灭菌效果的考核评价,分析人流器械消毒灭菌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原因。结果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关键,为确保灭菌效果,必须对污染的器材进行彻底的有效的清洗。目前基层卫生院院供应室对医疗器械进行的清洗方法,是传统的手工清洗,清洗效效果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结论有效控制基层卫生院人流室的医院感染的发生,人流器械的清洁灭菌致关重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关键,人人参与加强防控是落实措施的保证。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人流包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灭菌与追溯的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方法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及理念,细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消毒灭菌工作,同时精细化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灭菌包的追溯等。结果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能满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及包装,管理人员仔细核查工作,严格控制手术器械灭菌质量。结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医院管理中非常有效,且在以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构建及管理过程中,值得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精细化管理 追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72-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消毒供应包实施优质护理的对灭菌合格率影响。方法:对158件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79常规护理)、观察组(n=79优质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工作质量分值及合格率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消毒供应包对比对照组操作流程、质量监督、无菌操作质量分值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优质护理 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供应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消毒供应科工作人员16名为研究对象,我院消毒供应室2020年针对消毒灭菌物品供应质量管理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消毒灭菌物品日常质控不合格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消毒灭菌物品日常监控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前后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供应室 消毒灭菌物品 供应质量管理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供应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选取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共20名,分为实施传统的质量管理(对照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2组均为n=1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消毒灭菌物品供应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来提高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的供应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供应室 消毒灭菌物品 供应质量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消毒供应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023年间消毒供应室798件器械或物品,11名护理人员(按传统方式实施)为对照,选取2022年-2023年消毒供应室的800件器械或物品,11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开展QCC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消毒灭菌合格率和无形成果得分。结果:在及时提供的时间、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下收的工作、下送的工作方面,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数和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材料回收、分类、洗涤、消毒、干燥、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环节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操作技能、凝聚力、积极性、愉悦感、谐性、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责任心等方面的无形结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QCC活动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无菌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质量 活动管理 灭菌效果 模式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实施规范化管理前的200包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包的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的200包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包的为实验组。之后,比较2组灭菌包的合格情况。结果:实验组灭菌包的合格情况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包的合格情况。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医疗器械 灭菌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