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颞下颌关节退行关节病的3种小鼠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为骨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4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别构建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注射模型、双侧TMJ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注射模型和右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3种小鼠颞下颌关节退行关节病动物模型。FC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FCA-1周组、FCA-2周组、FCA-4周组和FC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MIA注射模型共15只小鼠,分为盐水注射组、MIA-1周组、MIA-2周组、MIA-4周组和MIA-6周组,每组3只小鼠,6侧TMJ。关节盘摘除模型共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关节盘摘除组-2周、关节盘摘除组-4周和关节盘摘除组-6周,每组6只小鼠(6侧TMJ)。药物注射1 d后,采集小鼠双侧关节区大体照片及关节盘摘除显微手术4周后的髁突组织体视图像。将各时间点小鼠TMJ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滑膜组织进行滑膜炎症评分,对髁突软骨组织进行蛋白多糖百分比定量分析。结果FCA或MIA注射1d后,FC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60±0.46)mm]较盐水注射组[(21.63±0.52)mm]显著增加(t=4.25,P=0.013),MIA注射组小鼠双侧TMJ宽度[(24.50±0.62)mm]亦显著大于盐水注射组[(21.40±0.52)mm](t=3.82,P=0.019)。FCA注射组小鼠1、2、4、6周滑膜炎症评分均较盐水注射组显著升高(F=18.09,P<0.001),髁突软骨蛋白多糖百分比较盐水注射组呈现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F=21.59,P<0.001)。MIA注射组小鼠1、2、4、6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髁突软骨蛋白多糖丢失(F=13.59,P<0.001),滑膜炎症评分较盐水注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F=14.79,P<0.001)。髁突体视图像显示关节盘摘除组小鼠髁突软骨形态破坏严重,术后2、4、6周滑膜组织出现结缔组织致密性病变特征,髁突软骨组织较对照组呈现时间依赖的蛋白多糖丢失(F=40.62,P<0.001)。结论关节腔内FCA注射构建严重滑膜炎症特征的小鼠TMJ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关节腔内MIA注射构建典型TMJ骨关节炎特征的小鼠动物模型;关节盘摘除术构建严重髁突软骨破坏的小鼠TMJ骨关节病动物模型。

  • 标签: 骨关节炎 骨关节病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 弗氏完全佐剂 碘乙酸钠 关节盘摘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退行二尖瓣反流(DMR)患者二尖瓣环(MA)静态几何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35例DMR(均为二尖瓣脱垂和Barlow样改变)患者作为DMR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舒张晚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面积(MAA)、二尖瓣环周长(MAP)、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二尖瓣环前后径(DAP)、二尖瓣非平面角(NPA)、二尖瓣环高度(AH)以及瓣环高度与联合间径的比值(AHCWR),并计算以上各参数的收缩期变化分数。比较两组间MA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两组MA在整个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静态结构:DMR组整个心动周期内MAA、MAP、DAP和DALPM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中期和晚期鞍形结构较对照组扁平(AHCWR:0.17±0.01比0.21±0.01,0.15±0.01比0.23±0.01;均P<0.05),其余时相鞍形结构相对保留。动态变化:对照组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出现收缩前收缩(MAA、MAP、DAP、DALPM减小,均P<0.05),鞍形加深(NPA减小,AH和AHCWR增大,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DMR组MA收缩前收缩和鞍形加深均消失(舒张晚期与收缩早期所有MA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期动态变化也较对照组减弱受损,表现为DALPM、NPA及AHCWR收缩期变化分数小于对照组(均P<0.05),除DAP外,其余MA参数4个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常人MA鞍形结构明显,且MA在心动周期内动态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收缩前收缩,鞍形加深现象。DMR患者MA明显增大,且MA鞍形结构在收缩中晚期扁平化。DMR患者整个心动周期内MA动能均减弱,收缩前收缩现象消失,收缩期动态变化也不同程度受损。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 退行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在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0例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椎管减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创伤小,患者疼痛轻,对保证手术效果、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椎管减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VAS评分 OD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老年患者临床以关节置换治疗的可行。方法选取2016.2~2017.3期间入我院行关节置换治疗的64例膝关节后退行骨关节炎老年患者,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半年)进行评分比较,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提高,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关节炎临床以关节置换治疗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疼痛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关节置换 退行性 关节功能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测量在椎小关节头尾测趋向性变化框架下的退行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间收治的L4椎体滑脱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S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没有滑脱的椎小关节退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G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椎小关节头尾侧角实施测量。结果DS组患者各个节段头尾侧小关节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DG组的各个节段的小关节角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DS组滑脱节段与相邻节段头侧小关节相比都表现出矢状化的变化趋势。结论小关节头侧的矢状面趋向性变化及小关节尾侧冠状面趋向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退行腰椎滑脱最主要的病因学因素。

  • 标签: 椎小关节头尾侧 趋向性变化 退行性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方式对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zur踝关节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非手术方式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实际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关节镜手术 非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把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标准对两组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优21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13例,良6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63.3%。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80.5±9.9)min,出血量(109.6±9.8)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5.5±20.5)min,出血量(395.2±25.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手术对腰椎稳定性负面影响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皮全脊柱内镜 精准减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化随机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软骨组织分级情况。结果:MRI检查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与软骨损伤分级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MRI能有效并准确评估患者软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分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X线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病变情况以及分型情况和分型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与X线相比,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各种病变的检出率均更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分析意义(P0.05);将关节镜分级结果视为金标准,在对关节病变分析进行诊断时,相比X线诊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更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诊断中的效果极佳,可提供给患者较为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三维重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对比X线平片与MR影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5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分别实施两种临床诊断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则为MR核磁共振诊断,对比应用情况。结果:从诊断上看,观察组在实施MR检查之后,半月板损伤以及关节积液的准确率比较高,和对照组X线平片诊断相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MRI影像学检查能够更好的诊断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疾病,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X线平片 MR影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与MRI在膝骨关节退行骨关节炎影像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比较。方法:对象选择近一年来122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61例,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61例,采取MRT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采用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CT与MRI诊断膝骨关节退行骨关节炎各具优势,但MRI临床准确率更高。因此建议在临床首选MRI影像,辅助CT影像进行诊断。

  • 标签: CT MRI 膝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腰椎椎管狭窄症采取椎间孔镜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接受的60例退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30例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设定为对照组,30例实施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间孔镜 小切口微创手术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对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康复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症状、康复依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时[(2.4±1.0) vs. (3.5±1.1)分]及压痛点[(2.7±1.0) vs. (3.9±1.2)分]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5.2±1.0) vs. (4.5±1.2)分]、饮食[(2.2±0.6) vs.(1.6±0.8)分]及运动[(2.4±0.6)vs. (1.7±0.5)分]依从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应用于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中,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康复依从

  • 标签: 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疼痛 康复依从性 短视频 远程宣教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加味伸筋透骨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退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伸筋透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 标签: 加味伸筋透骨汤 玻璃酸钠 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ial,TGF-β1)对正常成年的羊椎间盘组织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TGF-β1注射进羊的椎间盘内,生理盐水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ingfactor,bFGF)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术前及术后2.4.6个月检查腰椎X线及MRI,观察影像学变化;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观察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羊L5/L6椎间盘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即出现明显退。结论外源性TGF-β1可以导致正常椎间盘的退

  • 标签: 椎间盘 转化生长因子Β 山羊
  • 简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此类疾病呈年轻化趋势。

  • 标签: 椎间盘 模型 动物 综述
  • 简介: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