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起源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就区域发展而言,河北地区的书院滥觞于唐,两宋时期发展较为缓慢,元代处于逐步上升阶段,就明清时期而言,地域上的分布开始由宋元时期的零星点状发展成为片状,在数量、规模及建制上逐渐发展完善至繁荣。自然环境、国家文教政策和政治动乱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明清书院分布的时空分布,本文以明清时期邯郸地区书院为例,对其时空分布及其发展原因及其成因进行述论。

  • 标签: 明清时期 邯郸地区 时空分布 书院
  • 简介:炎炎七月,大地如炉,然而,一走进雪峰山深处的湖南安化县,品一杯香味醇厚的安化黑茶,暑意已消除不少。安化县隶属湖南省益阳市,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可以说,正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安化黑茶独有的特质。今年7月中旬,本刊新闻采访组走进安化,寻访关于黑茶的古老传说,试图解开安化黑茶穿越千年却依然生命力旺盛的'密码'。

  • 标签: 时空魅力 穿越时空
  • 简介:摘要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凸显历史的学科特性,“从历史知识的本质、历史学习的本质去寻找答案。这涉及历史学科的基础和历史教学的方法论问题”。修订的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界定为“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其内容包括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等等。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许多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这些不仅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头脑中时空观的形成,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推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 标签: 初中 历史教学 时空观 培养
  • 简介:有人说,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是永生的。科学家,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事业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科学家是永生的。虽说《院士的爱国情怀》一书记述的50位院士中,已有不少位离开人世,但是他们守望了一辈子的精神田园,仍在产生丰硕的果实。“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

  • 标签: 爱国情怀 超越时空 中国科学家 院士 葛庭燧 精神田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时空速递,是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对新闻时间与新闻现场所占据的独有优势,港、台的电视新闻业者,凭借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对时空速递的独到理解,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总是力求以最佳的传播形式将新闻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及时地奉献给观众。1997年6月30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临界时间,主权移交活动逐项展开。这天集结在香港的中外电视媒介多达56家,彼此同在一个新闻现场,都是采用卫星直播连续48小时至60小时送信号,

  • 标签: 空速 报道形式 新闻现场 新闻部 主播 电视新闻的形式
  • 简介:位于太原市的娄叡墓是一座北齐晚期的大型墓葬,保存下来的彩绘壁画71幅200余平方米更是堪称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壁画以构图的层次、人物的形神、马匹的动势、精美的线条和浓淡相宜的色彩等营建了完美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使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栩栩如生的宏大场景,更给了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 标签: 娄叡墓 壁画 空间感 时间感
  • 简介:清代以来,随着移民的迁入和经济的发展,西南戏曲出现了外来声腔广为流布、民间地方戏日渐繁盛的局面,发展态势明显呈时间与地域性推进。清代西南连续不断的民俗生活构成了社会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戏曲的载体,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同步繁荣、相得益彰。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明清西南戏曲的分布差异,以及清代前期、中期、后期演剧活动总体空间分布、变化和发展,力图厘清从明代到清代不同时期西南戏曲分布区域的变更,以及清代西南戏曲的地域性和统一性。本文的西南概念范围界定在云贵川三省。

  • 标签: 四川 云南 贵州 戏曲
  • 简介:展览理念喜多俊之的创作一直都直面“未来”。在上海这个最具“未来性”潜质的城市.喜多俊之先生近期举办他的个人设计大展,与大家分事他的“未来观”.

  • 标签: 喜多俊之 建筑设计 设计方案 艺术创作
  • 简介:摘要: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绚烂的一个篇章,古埃及的建筑是最直接的反映古埃及文明的载体,本文通过对古埃及三个时期代表建筑的梳理,总结出古埃及建筑对后世建筑的影响,人类的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历史的规律中总能找到其根源,研读和思考过去的文明和历史,能够给现今的我们更多的启示,这个启示或许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对现象发展本质的思考又或是对艺术造作的挪用及拓展,无论如何都能给予我们更多创意性的来源。

  • 标签: 古埃及 建筑 影响
  • 简介:通过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山西蝗灾资料,对1368年至1911年山西蝗灾进行等级划分,探索明清时期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清时期山西蝗灾以1级灾害为主,蝗灾严重期为明后期与清中前期。该地区蝗灾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灾县的临水性特征和受灾区域从南到北递减的次数差异性特征。东亚飞蝗在该地为两代生并以夏蝗为主,主要集中于阴历6、7月。根据小波分析得出明清时期山西蝗灾周期长短不一,蝗灾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 标签: 蝗灾 明清时期 山西
  • 简介:品味旅美艺术家陶冬冬的作品是一次独特的心灵体验。受其个性及宗教信仰的影响,陶冬冬的作品色彩绚烂美丽,内在深邃而富于哲理,手法宏伟、精致,情绪激荡,震撼心灵。在其近作《水的世界》中,内涵与艺术手法的结合几近完美。陶冬冬的艺术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因爱的力量而产生,以美的力量给予乱世中人们的灵魂以启示。

  • 标签: 宗教信仰 作品 解析 空中 心灵体验 艺术手法
  • 简介:摘要:关中平原地理位置特殊,其中土壤剖面温度变化对干旱区包气带剖面温度对土壤中水汽热运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对关中平原土壤剖面温度场分布及日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从机理上对土层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发生的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包气带剖面温度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 标签:
  • 简介:本文利用固体潮调制法,计算了近十年青海省的小震调制比,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固体潮空间调制状态的调制块比,从而研究青海发生6.0级以上地震前这一参数的变化特点,实际情况表明,6.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调制块比都有一个从高值向低值的变化,并且在低值发震。也就是说空间受调制的区域面积由大变小时可能是青海省发生较大地震的信号。

  • 标签: 青海地震 调制块比 地震预报
  • 简介:时空整合理论是针对某一地域旅游文化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而提出的,是旨在提升旅游文化整体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是一个旅游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是很久以来面临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的困境。以齐长城为主线对山东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时空整合,恰恰能够极大提升山东旅游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增强其竞争力,成为打造“好客山东”旅游文化品牌的新思路新途径。

  • 标签: 时空整合 齐长城 旅游文化
  • 简介:摘要:新媒体能够对读者的阅读历史进行读取,并据此确定读者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而后对页面的展示内容进行智能化推送,这极大地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然而除了内容偏好之外,读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阅读需求也各有不同,所以必须要将新媒体阅读的优化与读者时空纬度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新媒体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时空纬度的阅读规律、明确差异化和人性化发展思路、应用定制化的智能系统,真正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 标签: 读者行为 时空纬度 新媒体 阅读体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