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在孔子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其所谓的“成于乐”,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 标签: 孔子 艺术情感 道德情感 自由情感
  • 简介:《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回答仲弓问政时提出的"先有司"主张,也见于上博简《仲弓》《颜渊问于孔子》篇。三种文献所记内容相近,可以对读,但学者对"先有司"所指仍有不同看法。受清华简《系年》篇"先建"读为"选建"的启发,将"先有司"释为"选有司",不仅能够贯通文献,也使得文义更加顺畅。"选有司"是孔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先有司 《论语》 《仲弓》 《颜渊问于孔子》 先建
  • 简介:孔子"郑声淫"所指的"郑声"是春秋时郑国的流行音乐,它明快和谐,节奏多变,讲究声色之美,相对于其它俗乐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力与穿透力。郑声的这种特点促使了它在各国都得到传播与接受。虽然其它诸侯国也有俗乐存在,但郑国的姬姓这一特殊性,使得郑声更显示出"礼崩乐坏"的事实。站在维护周礼的角度,"郑"声自然成为孔子憎恶的对象。

  • 标签: 孔子 郑声 郑国 姬姓
  • 简介: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承认上智"生知"的先验论,重视"学知",提倡"学思"并重的认识方法,"叩其两端"、"温故知新"的辩证法思想.

  • 标签: 孔子 教育思想 唯物主义 教育哲学
  • 简介:“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其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此,学者们有很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孔子儒家思想关注的中心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精神。“克己”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特性,“复礼”是遵循人的生存之道,“为仁”是去成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永葆精神的光芒,不断进行文化创造,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 标签: 孔子 儒家 精神 文化
  • 简介:孔子的为政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者应富民、重民,举贤人,“宽猛相济”。梁启超的为政思想以“自由”为精神,认为应助民、听民,用英雄,“放任干涉相结合”。它们都蕴涵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精华。

  • 标签: 孔子 梁启超 为政思想 比较
  • 简介:日本儒学派的思想家们,十分崇拜孔子,推崇孔子的学识。在过去的年代,他们把孔子教育学说中的孝道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以此来端正社会关系。现今的日本虽说不如先前那样古板,但孝道无处不在,无时不讲,仍是其民族行为的信条。

  • 标签: 日本 孔子 孝道 儒学
  • 简介:  什么人最成功  "克己"功夫到家者,印度人为最.大家熟知的佛陀是一例,达摩初祖是一例,圣雄甘地是一例.而把"仁"的修养成功用于经世致用者,甘地是一个最为突出的典范.就衣食住行而言,他坚持穿自己织的土布衣衫,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是素食,三十五岁就彻底禁欲,把蹲监狱当去作客.……

  • 标签: 到底远 孔子到底
  • 简介:2009年5月19日.中国作家余华做客维也纳孔子学院。他介绍了自己30年的创作生涯以及当今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并回答了多位奥中文学爱好者的现场提问。

  • 标签: 中国作家 维也纳 学院 孔子 余华 文学爱好者
  • 简介:曾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蒇),字皙。“皙”字《说文解字》训“人色白也”。又《左传。定公九年》“皙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云:“皙是面白之名。”

  • 标签: 弟子 解诂 孔子 《说文解字》 孔颖达
  • 简介:孔子诗论是儒家诗论的核心内容,在价值上体现出的政治伦理特征,不仅贯穿于诗歌的认识价值之中,而且贯穿于诗歌的审美价值之中,形成了其诗论鲜明的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孔子 价值取向 政治伦理 诗歌 文学评论 审美价值
  • 简介:孔子为了维护处在上升时期的封建制,自身践行了中庸之道,体现了在认识论方面的积极的实际意义。中庸之道具有积极的修身、正心的强烈意识,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当今建构和谐世界也具有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孔子 中庸之道 方法论
  • 简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两大哲人。文章从《论语》和《老子》入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教学、道德两个方面的比较,总结了孔子和老子的相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老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有力补充: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标签: 孔子 老子 教育 自然主义
  • 简介:摘要: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是教育过程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对人类的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珍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如今研究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阐述其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基本策略、发展影响、教育启示,进而总结出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 标签: 孔子 因材施教 思想 基本策略
  • 简介:中国政府向世界推广的软实力——汉语,得到了世界主流舆论的一致好评。作为其推广策略之一,"孔子学院"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其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师资缺乏、教材不统一、教学手段不丰富等问题在其发展中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从孔子学院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优势以及研究和设计三个层次,论述孔子学院网络课程设计流程,对孔子学院,特别是网络课程的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

  • 标签: 孔子学院 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 简介:理想的制度形式与理想的道德规范相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贤人政治"在东西方各具特色.孔子的人治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孔子的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

  • 标签: 人治思想 法治 贤人政治 制约 一致 柏拉图
  • 简介:对于孔子的仁,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从形上角度看,仁是全德、道与理的统一。仁作为全德,是诸德之总名,体现了仁既包含诸德,又统摄诸德;仁作为道,即是道之体,又是道之用,行仁的过程一方面是行道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体复归的过程;而仁作为理,体现了仁的规则性、遍在性、主宰性与绝对性。作为全德的仁与作为理的仁都以道为基础,通过道来融合全德,融合理。这三者,统一于孔子仁学思想当中,构成了仁学思想完整的形上内容。

  • 标签: 孔子 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