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8月收治的 AECOPD 患者 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gA、 IgG以及 IgG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IgA、 IgG以及 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时间以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可以显著提高 AECOPD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细菌溶解产物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人参皂甙Rg3,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髓系抑制性细胞CD11b+CD33+和CD3+CD8+的比例较对照组降低,CD3+、CD3+CD4+、CD4/CD8明显上升。结论人参皂甙Rg3能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人参皂甙Rg3 T淋巴细胞亚群 髓系抑制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将其中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1组,将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1组术后7d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2组,术后1d对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术后7d的指标相比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增高的现象(p<0.05)。结论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不同。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7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电针预处理组(EP组)和对照组(C租)。2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P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100 Hz,电流为1 mA)内麻点与足三里穴30 min;C组不做电针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于电针刺激前、术后2、12、24和48 h(T0~4)时评定安全等级和疗效等级并抽取中心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结果2组病人术后安全等级及其1级率和疗效等级及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C组比较,EP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与足三里穴预处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的免疫功能

  • 标签: 电针 胃肿瘤 老年人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汉防己甲素在治疗尘肺中应用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1-2015.1收治的60例尘肺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给予汉防己甲素,乙组患者采取矽肺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气紧、胸痛、咳嗽等症状均有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而甲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乙组,并且以96.67%(29/30)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的83.33%(25/30)。结论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确切,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尘肺 矽肺宁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前后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2011年1月^2013年6月40例PHC患者RFA术前24h与术后1周、4周时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含量。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IL-2、IFN-γ、TNF-α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术后1周,肝癌患者CD3^+、CD8^+、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术后1周、4周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RFA治疗1周、4周IL-2、IFN-γ、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射频消融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短期内的T淋巴细胞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T细胞亚群 TH1型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患者机体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变化受病情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取健康体检人员以及高脂血症病人各45例,分别纳入参照组与观察组,快速检测两组患者EIIAF;并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EIIAF百分数水平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指数水平升高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以及三酰甘油(TG)指数增高的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者EIIAF明显更低,说明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诸多影响因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重要一种。

  • 标签: 红细胞 高脂血症 免疫黏附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早期对自身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25例,在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分别对患者血液中的CD8+T、B、CD4+T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指标数值的变化情况。另外,在表达谱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下,将放疗前后血液标本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之后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信息传导通路与功能分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在患者进行放疗后,自身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数目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谱芯片筛选方式下,共整理出免疫炎症相关基因共368个,NK介导细胞毒效应、黏附分子、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患者体内CD8+T及NK细胞介导的杀伤免疫能够实现部分激活,与此同时,T细胞、NK细胞的分化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到信号传导通路的正常使用,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放疗早期 自身免疫 影响
  • 简介:试验研究生物活性预混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生物活性预混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断奶30-50d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料重比(F/G)显著降低(P〈O.05);C3bR、IC花环率在第20天显著增加(P〈0.05),其中C3bR花环率在第10天时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率在第10天、第20天分别为显著、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免疫器官脾脏指数在第10天、第20天显著增高(P〈0.05);血液红细胞在第10天、第20天,白细胞在第20天时显著增高(P〈0.05);血清IgG在第10天、第20天,IL-2在第10天,IgA、IFN-γ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P〈0.05);猪瘟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5d显著增高(P〈0.05)。添加生物活性预混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

  • 标签: 生物活性预混料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抗感染、化痰止咳等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缓解期间在足三里、神阙、关元、大椎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每周2次,共1年。治疗前后两组均抽血查免疫功能(IgM、IgA、IgG),同时记录两组1年期间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治愈所需时间,对比两组免疫功能、1年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gM、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1.58±0.34)g/L比(1.35±0.24)g/L、(1.58±0.73)g/L比(1.14±0.41)g/L、(8.98±0.97)g/L比(8.28±0.86)g/L,均P<0.05]。治疗组1年期间发生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9.25±3.68)次比(15.60±5.65)次、(4.26±2.12)次比(6.25±1.23)次,均P<0.05],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6.38±1.37)d比(9.03±1.67)d、(6.88±1.75)d比(8.88±2.67)d,均P<0.05]。结论艾灸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少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且治疗后期即使发生呼吸道感染也能很快好转,可以减少患儿输液,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艾灸 穴位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将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联合化疗使用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治疗的 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辩证为:肺胃阴虚证。收治时间为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随机数表将其分均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化疗方式为主,观察组以常规化疗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恶心、腹泻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降低至11.11%,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 结论:在对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化疗联合加减沙参麦冬汤使用,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化疗 免疫功能 减毒增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可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免疫功能,即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明显提升其免疫功能,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以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为实验对象,探讨自组中药方剂(复方A)水煎剂对鲟鱼体内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日按1.1g·kg-1体质量口灌给药,连续7d。给药结束后,每组取10尾鱼高温30℃热刺激2h后,与常温22℃实验组共同采样,测定鱼血浆中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连续7d口灌复方A有效提高了施氏鲟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及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促进了白细胞吞噬作用;在高温应激条件下能调节机体做出快速应激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对部分组织中溶菌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复方A 施氏鲟 非特异性免疫 影响
  • 简介:目前我国财政体系正逐渐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对现代国家审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公共财政体系下审计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深入分析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对现代审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公共财政 审计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定2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就诊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纳入实验组;同期选择2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IgG、IgA、IgM、TBiL均明显更高,PTA、ALB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将实验组发病1~10d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分别对比发病11d~20d各项指标检测水平、21~30d各项指标检测水平、31~40d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肝功能衰竭患者,价值较高,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本病患者。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肝功能衰竭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肝细胞肝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免疫治疗的特点在于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能力,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能力。前期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在原发性肝癌的各个治疗阶段,免疫治疗均存在单药疗法或联合疗法的潜在优势。正如我们所知,无论是短期内杀伤肿瘤细胞,还是长期达到控制肿瘤复发的目的,免疫药物起效的必要条件都是健康的免疫环境。本文对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微环境及各类手术或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变进行综述,为探索互相增效的肝癌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望有助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疗法 肝细胞肝癌 免疫微环境
  •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 标签: 热性惊厥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小儿
  • 简介:利用腹腔注射链球菌Streptococcussp.的方式制造链球菌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菌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菌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 标签: 链球菌 罗非鱼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