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处方中用药不合情况及对策。方法:从我院西药门诊部随机选取3000张西药处方进行分析,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有150张处方存在不合现象。结果:150例不合西药处方中,药物剂量不合61张,远高于药物选择23张、药物相互作用17张、用药疗程27张、超出适应症15张及其他原因7张,P<0.05,统计学有意义;合理处方2850张,占总处方的(95.00%),远高于不合西药处方150张(5.00%),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我院西药处方出现的不合问题,我院采取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加强要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减少重复用药不合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西药处方 对策 专业培训 学习交流 重复用药
  • 作者: 石晓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02
  • 出处:《药物与人》 2021年第8期
  • 机构:【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总结干预对策,为临床医疗用药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门诊、住院抗生素用药处方各1000份,对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基于点评方案,不合理用药887份(占比为44.4%),具体而言,用药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药疗程与时间上的失当、品种与剂型的不对症等。结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用药不合理的原因较为复杂,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应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与此同时,多个医疗部门应相互配合,制定科学的用药标准,以避免盲目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的不合用药情况及采取药师干预的积极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出具的360份抗肿瘤药用药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将有无药师参与诊疗过程作为分组依据,将360份用药病例平均划分为实验A组180份和实验B组180份。在抗肿瘤诊疗过程中,实验A组无药师参与,实验B组有专门药师参与,分别比较两组的不合用药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B组的不合用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实验A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诊疗过程采用药师干预的策略,能够降低抗肿瘤药物不合用药率,避免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干预效果 不良药物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药剂科实施药学干预对降低不合用药发生的干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1.01-2021.12期间,在我院就医的100例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以常规管理与药剂科药学管理模式实施干预,统计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合用药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在药剂科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降低不合用药发生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依从性,适宜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药剂科 药学干预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中药颗粒剂不合用药处方分析及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560张中药颗粒剂处方,以不同中药颗粒剂使用说明书为依据,联合药物知识理论、中医诊断理论、国家规定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涉及的标准及要求为依据,分析处方用药合理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560张处方中,23张不合处方,占比为4.11%;五官科、妇科、内科、外科占比分别是0.36%、0.54%、0.71%、1.25%,其他科室占比为1.25%,不合处方主要集中在妇科、外科、内科。结论 药物剂量不合、药物选择不合等是中药颗粒剂处方开具常见不合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中药处方开具管理和规范性的重视,明确每种药物的适用症及药理知识等,降低不合现象发生率。

  • 标签: 不合理处方 中药颗粒剂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用药的药学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8月内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用药指导)和观察组(51例,临床药师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住院时间以及不合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达96.07%,不合用药发生率仅为7.84%,对照组分别为79.59%和24.48%,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用药安全性较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用药的药学干预价值较高,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不合用药发生率,同时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用药依从性 住院时间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分析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药剂科档案资料中抽取97例处方作为本次实验的总体样本,按照先后排列顺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49例、B组(观察组)48例;对A组实行常规管理,针对医院不合用药情况给予B组药学干预;实验结束后比对两组不同管理效果。结果:B组的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使用率以及给药频次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医院中出现的各类不合用药情况,药剂科应当加强药学干预,采取针对性举措改善相关问题,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药剂科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用药为在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药物,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以植物药居多。近年来随着医药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用药在临床治疗中也应用越来越广泛,导致不合用药现象也日益严重。对于用药治疗的患者,不合用药轻则会对其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重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其死亡风险。用药师是指国家在用药生产和用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用药师资格制度,其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分析用药师在用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科一些常见的不合用药行为进行分析,找出诱因所在,并制定有效地管理应对策略,以降低不合用药行为的出现率。方法:选择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分析对象,总结其中存在的用药不合行为,其中的1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护理,另外150名作为研究组,实施必要的用药安全管理。对,一段时间之后,两组患者在用药差错以及患者对于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用药差错率方面,两组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差错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在满意度方面,两组同样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内科的救治,患者需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给予必要的用药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以降低用药差错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此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心内科 不合理用药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药剂科药学干预对医院不合用药情况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0例在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1日入院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分配组别,对照组做传统干预,试验组做要药剂科药学干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不合用药发生率汇总,试验组发生率较低(P<0.05),患者用药情况,试验组用药时间在组别间较短、用药费用较低(P<0.05)。结论:在患者就诊期间,实施药剂科药学干预,能够充分降低不合用药发生率,干预效果极佳。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部门对临床不合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22年1月开始落实药学部门临床用药强化管理措施,选择强化管理前(2021年1~6月)和强化管理后(2022年1~6月)本院开具的处方,各120张,作为常规药干组和强化药干组,对比分析了两组处方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 强化药干组临床不合用药检出率(1.67%,2/120)显著低于常规药干组(12.50%,15/120)(P

  • 标签: 药学部门 临床用药干预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对科医院不合用药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用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实验组实施药学干预管理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分析常规组、实验组用药患者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实验组用药患者辅助性药物等药物的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针对医院不合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药剂科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从用药情况出发,从药剂科出发对医院不合用药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患者1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其中A患者人数为90例,B组患者人数为90例。A组进行常规药物干预,B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药学干预,观察患者药品的数量、适应症、使用比例、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不合用药比例。结果:B组患者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A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有差异(P

  • 标签: []药剂科 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用药不合情况及药师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配备药师,观察组配备药师,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用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测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师对抗肿瘤药物处方进行审核,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咨询、用药建议等服务,提高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规范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用药不合理情况 药师干预 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率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四川省交通医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800份,在分析不合用药处方的原因基础上予以药师干预,分入试验组,并选择于2019.5~2020.5四川省交通医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800份,未施以药师干预,分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不合用药情况试验组明显较少(P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药学干预 不合理用药处方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抗生素不合用药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抗生素用药处方500份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并对处方的不合用药情况、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用药对策。结果 500份用药处方中有131份存在用药不合情况,不合用药率为26.20%,其中包括重复用药4份,占比3.05%(4/131)、服药时间不合93份,占比70.99%(93/131)、药物使用量过大13份,占比9.92%(13/131)、药物拮抗11份,占比8.40%(11/131)、其他原因10份,占比7.637%(10/131)。结论 目前临床上存在很多抗生素不合用药情况,临床应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药物管理,从而确保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用药情况。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头孢类药物使用率较高,共计2873张,大环内酯类1089张,喹诺酮类115张,硝酸咪唑304张,抗真菌类37张,氨基糖苷类234张,林可酰胺类883张(部分处方同时处在有2种抗菌药物)。不合用药处方共计236张,其中临床诊断书写不全65张,适应症不适宜为46张,遴选药物不适宜的为29张,给药途径不适宜的5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的41张,联合用药不适宜50张。结论 门诊抗菌药物在使用方面以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不合用药类型较多,在后续处方开具过程中须有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保障用药合理性。

  • 标签: 门诊处方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常见消化内科不合用药现象,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将2019.1~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32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合理用药规范(HLYY0020150301)》评估该组出现的不合用药现象,统计不合用药种类。结果 本次共有79例患者存在不合用药现象,占比7.66%。其中用药剂量不合(药量大)30例(2.91%)、药物配伍不合25例(2.42%)、重复用药24例(2.33%)。结论 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用药问题对消化内科药事服务的优化和改善具有指导意义,便于临床医生提高用药规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消化内科 用药安全 不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抗生素于临床应用中发生不合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的指导措施。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于使用抗生素治疗不合的患者中抽取204份进行分析,综合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抗生素不合用药情况,并对发生原因和指导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临床抗生素不合用药原因由高到低主要包括用药速度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给药时长不当、配比浓度不合、换药频繁、不符合用药指征等。抗生素用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及肌肉注射,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占比最高,为65.69%。结论 抗生素于临床应用中发生不合用药的原因较为复杂,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之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的管理,关注临床不合用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及对合理用药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方案措施,降低抗生素不合用药的发生。

  • 标签: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影响因素 指导措施 不良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师对静脉不合用药医嘱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受静脉用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干预前后的不合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不合用药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 在静脉不合用药医嘱中药师的干预能够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药师 静脉不合理用药医嘱 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