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研制的新型复合下肢托架,用于临床手术960例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制作复合下肢托架是由底座、支撑杆、高低调节杆及万向调节器、半椭圆形脚托组成,见图1。

  • 标签: 托架 下肢 复合 制作 应用 临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连续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分析,探讨高龄患者在进行下肢手术时的临床麻醉研究治疗体会。方法对70例ASAI—Ⅲ级接受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为连续腰麻,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治疗结果、用药量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两组高龄患者经麻醉后均安全完成手术,蛛网膜下隙用药后镇痛效果明显,组织平面均未超过T1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分别为(282±67)ml和(310±108)ml,输血量分别为(232±37)ml和(257±79)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2±67)min和(82±67)min,用药量分别为(10±2.7)ml,和(27.9±4.9)ml,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明显,而连续腰麻组的术后的恢复时间长于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恢复时间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腰硬联合麻醉组高。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及机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适合于患者的方式进行麻醉。

  • 标签: 高龄患者 下肢手术 连续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硬块形成,疼痛影响行走。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康复治疗 静脉系统 静脉瓣膜 皮肤表面 血管壁
  • 简介:报告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下肢血管彩色B超检查的异常结果,符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院于2007年至2010年间共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7例。主要病因是心源性栓子脱落,风湿性心脏病3例、瓣膜置换术后2例、房颤4例及冠心病3例。11例行动脉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本文就病因、诊断、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各种治疗方式优缺点进行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根据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666例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期护理经验,认为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缩短骨科病人住院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并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克服了对康复治疗认识上的误区,即常简单的将现代康复治疗等同于出院后的恢复治疗,认为单纯的理疗、针灸、按摩就是康复。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可使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血运得以迅速恢复,同时,还将增加滑膜液对关节软骨的营养,如果再加上部分负重,便会重新获得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的平衡,从而大大减少创伤后萎缩的发生。

  • 标签: 下肢骨折 早期 介入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治疗、点式剥脱法、硬化剂注射治疗、缝扎法治疗、瓣膜成形术、电凝法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进行综述,指出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硬化剂、电凝、激光等新的治疗方法则更倾向于微创和经济。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及病理 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双下肢淋巴水肿,实施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术后双下肢淋巴水肿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手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双下肢淋巴水肿缓解率,观察组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淋巴水肿 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