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化头框O4型(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subtype O4, p-FoxO4)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H9c2细胞正常培养24 h后,均匀接种于6孔板中,密度为4.5×105个/ml,每组≥3次重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1 h复氧1 h组(H1R1组)、缺氧1 h复氧3 h组(H1R3组)和缺氧1 h复氧6 h组(H1R6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4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法检测头框O4型(forkhead box subtype O4, FoxO4)、Bcl-2细胞死亡的相互作用介质(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 Bim)、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的mRNA含量,以此确定最佳H/R时间点。Control组与H1R1组分别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4、p-FoxO4、Bim、Bcl-2和Bax蛋白含量。将6~8周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 h组(R3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 h组(R6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 h组(R12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组(R24组)。采用qPCR法检测结扎小鼠左前降支后导致缺血的左心室前壁的FoxO4、Bim、Bcl-2和Bax的mRNA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H1R3组和H1R6组细胞相对生存率下降,H1R1组最低(P<0.05);与H1R1组比较,H1R3组和H1R6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升高(P<0.05);与H1R3组比较,H1R6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升高(P<0.05)。与Control比较,H1R1组、H1R3组、H1R6组FoxO4 mRNA表达增加(P<0.05),H1R1组Bim mRNA表达增加(P<0.05),H1R1组Bcl-2 mRNA表达降低(P<0.05),H1R1组Bax mRNA表达增加(P<0.05),H1R3组、H1R6组Bax mRNA表达减少(P<0.05);与H1R1组比较,H1R3组、H1R6组Bim mRNA表达和Bax mRNA表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R12组、R24组FoxO4 mRNA含量增加(P<0.05),R6组Bim mRNA减少(P<0.05),R24组Bim mRNA含量增加(P<0.05),R3组、R12组、R24组Bcl-2 mRNA含量减少(P<0.05);R6组和R24组Bax mRNA含量增加(P<0.05);与R3组比较,R12组和R24组FoxO4 mRNA含量增加(P<0.05),R12组和R24组Bim mRNA含量增加(P<0.05),R6组、R12组和R24组Bax mRNA含量增加(P<0.05)。与R6组比较,R12组和R24组FoxO4 mRNA含量及Bim mRNA含量增加(P<0.05);与R12组比较,R24组FoxO4 mRNA、Bim mRNA、Bax mRNA含量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出现较多核固缩、高亮的凋亡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H1R1组FoxO4、p-FoxO4、Bim、Bax蛋白含量增高,Bcl-2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p-FoxO4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内在途径参与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

  • 标签: 缺氧/复氧损伤 磷酸化叉头框O4型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创伤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顽固性疼痛及术后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神经瘤致痛与外周及中枢致敏、神经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神经瘤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非手术治疗包括脱敏、阿霉素、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神经瘤切除、神经残端封闭、神经残端疏导、重建神经连续性、定向肌肉神经移植、再生周围神经移植治疗等。本文就创伤性痛性神经瘤形成、相关致痛理论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瘤 综述 疼痛机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本人工作医院神经外科的69例患者资料,为纳入对比组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风险因素分析后行针对性护理,就不同护理模式后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予以对比。结果:就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比组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糖代谢的紊乱、局部组织缺血、超氧化物诱导的自由基产生以及轴突转运障碍等多病因共同参与糖尿病膀胱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被认为是上述病因的核心机制,它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神经营养因子代谢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影响细胞核内转录及翻译过程,导致细胞内多条重要细胞通路功能障碍及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因此,纠正血糖,改善背根神经节细胞周围的微环境,保护线粒体膜的稳定性或许是治疗糖尿病膀胱神经功能障碍的潜在方法。

  • 标签: 高糖 糖尿病性膀胱 背根神经节细胞 线粒体 糖尿病并发症
  • 作者: 汲凤平 张艳平 马源 窦启锋 张会清 文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3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中心 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国际联合实验室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新乡 4531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中心 45005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国际联合实验室 45005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新乡 453100
  • 简介:摘要儿童神经源性膀胱(PNB)多为腰骶部脊髓和神经发育不良所致,至今仍无理想的治愈方法。PNB常发生纤维化,如何预防和治疗PNB的纤维化也是世界难题。PNB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发生膀胱纤维化,表现为膀胱壁增厚、膀胱顺应性减小和膀胱出口梗阻等。研究提示膀胱纤维化不仅与膀胱平滑肌细胞有关,膀胱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参与其中,但纤维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膀胱高压及与之相关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信号通路的变化与之有关,动物模型中已有针对各种因子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但临床仍缺乏验证。对残余尿增多的PNB患者尽早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是否可预防纤维化有待进一步探讨。现就PNB纤维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纤维化 信号通路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患儿男,7岁。因发现右臀部肿块1年余行肿块切除术。镜下观察:病变由条束状增生的梭形细胞组成,浸润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panTRK均为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TRK1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结果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 6)、骨髓是否侵犯(P=0.020 7)、原发肿瘤部位(P=0.016 7)、年龄(P=0.003 3)、乳酸脱氢酶(LDH)(P<0.000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0.000 1)、血清铁蛋白(P=0.016 0)、D-二聚体(P<0.000 1)、纤维蛋白原(P=0.002 7)、肿瘤直径(P<0.000 1)、血红蛋白(P<0.000 1)、血小板(P<0.000 1)、血清白蛋白(P<0.000 1)在早期死亡患儿与非早期死亡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30个月,OR=2.824 (95%CI:1.084~7.359),LDH>1 004 IU/L,OR=6.991 (95%CI:2.135~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 (95%CI:2.024~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 (95%CI:2.024~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 (95%CI:1.267~9.965)。结论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 作者: 刘冲 孟凡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 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00070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102206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的特点,是临床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癫痫,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以神经电刺激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本文结合最新的神经调控基础研究,旨在更加充分地了解神经调控技术的治疗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癫痫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咽旁间隙神经胶质异位。神经胶质异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多见于鼻部,咽旁间隙罕见。CT表现为左咽旁间隙软组织密度肿块,邻近颅底骨质结构完整。MRI表现为左咽旁间隙卵圆形肿块,T1WI、T2WI均呈等信号,与脑组织信号相似,增强呈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包膜样线形强化,肿块与左侧软腭分界不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神经胶质异位
  • 简介: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物质降解系统之一,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质包裹于其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以自噬-溶酶体的方式完成对物质的降解。自噬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并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内耳发育异常、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等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伤过程中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有成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靶点的潜力。但也有研究指出耳蜗细胞中的自噬亦是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了自噬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噬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自噬作为干预靶点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的初步经验,探讨年龄、化疗、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等因素对ENB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87例EN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Kadish分期方法评估病变范围,采用Hyams分级系统进行病理分级。定期对上述病例进行随访,评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P<0.05的预后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控制混杂因素后,采用模型系数计算各个因素的风险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ENB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9.3%。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化疗、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性别、放疗和手术不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化疗、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可影响ENB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成感觉神经细胞瘤,嗅觉 改良Kadish分期 年龄 预后
  • 作者: 薛君发 董燕玲 周庆军 谢立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266071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50%,其眼部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研究发现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早于全身其他部位病变,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效帮助。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的神经损伤修复及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汇总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针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的解剖和功能改变、损伤及修复机制等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30-636)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角膜 周围神经 神经纤维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神经外科技术尤其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立体定向活检手术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精确诊断的有力手段。病理科将接收越来越多的活检小标本,并面对各种各样的非肿瘤性病变以及处于早期的病变。病理医师如何迎接挑战,突破瓶颈?该文从神经病理基本病变的识别,紧密结合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以及密切关注分子生物学新进展方面介绍作者在神经病理诊断实践中的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尾综合征(CES)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CES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无一例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腓肠、隐神经无一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F波、H反射、神经传导阳性率低于针极肌电图阳性率;针极肌电图阳性率高达100%。外伤起病者位置偏高(第2腰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者位置偏低(第5腰神经根)。CES可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与发病机制相关,但二者间统计数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在第3~4骶神经根功能检查中应用简单、便捷,可有效保护患者隐私。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判断CES简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对神经根损伤的定位、定性诊断意义重大。

  • 标签: 马尾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沉降征
  • 作者: 常海刚 孙涛 王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7期
  • 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卫辉 453100,宁夏医科大学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 750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杭州310003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复发率极高。神经调控技术,包括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脑深部电刺激(DBS),在治疗药物成瘾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岛叶是药物成瘾的关键脑区,其作为神经调控靶区在药物成瘾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介绍了岛叶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探讨了其作为脑刺激靶点治疗药物成瘾的前景。

  • 标签: 物质相关性障碍 岛叶 神经调控 脑深部电刺激
  • 简介:摘要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显著,治疗手段丰富。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异质性,复发转移依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疗效仍有待提高,亟需对其生物学行为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组学(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肿瘤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肿瘤微血管、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临床前研究模型构建(细胞系、类器官、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等前沿热点进行综述,并对具有临床转化意义的部分进行阐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组学 肿瘤微环境 模型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少见的异质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级和分期的NEN治疗和转归差异较大。晚期NEN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是近几年肿瘤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突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实体瘤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免疫治疗在NEN中的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单药治疗NEN的疗效有限,对于部分选择性人群可以考虑应用。与免疫治疗效果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包括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高(TMB-H)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等。抗CTLA-4联合PD-1/PD-L1抑制剂、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或细胞毒药物在NEN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其获益人群。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神经行为障碍是一类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器质性行为障碍。本文就脑损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分类、流行病学、神经损伤机制、康复评估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行为障碍 现状
  • 简介:摘要始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全球的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威胁。该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还存在眼部及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由于神经眼科学表现的报道较少,尤其早期以眼部及神经眼科学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并延误治疗。临床一线医生在初次接诊患者时,不仅需要询问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系统表现,还需要问及复视、视力减退、眼球转动痛、步态异常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因为这些肺外表现往往是严重感染的征象。了解COVID-19眼部症状、视觉传入障碍、视觉传出障碍及其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生及早辨别和有效治疗COVID-19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未来仍需更广泛的研究以证实COVID-19与神经眼科学疾病的因果关系,为全面了解COVID-19提供充分的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神经眼科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