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简要概述了牧草遗传转化方向及牧草转基因所取得的主要贡献,介绍了牧草遗传转化三种方法,并就今后的发展前景和转基因育种生物安全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牧草 转基因育种 生物安全
  • 简介:本文介绍了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特性,并就国内外在辣椒素类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如辣椒素类物质的代谢,不同辣椒品种和不同生长期间辣椒素物质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综述.亦简述了辣椒素类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辣椒 辣椒素 辣度
  • 简介: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玫瑰茄花萼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单体花青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为75℃,浸提时间为50min.花萼与水的质量比为1:25。

  • 标签: 玫瑰茄 干花萼 提取
  • 简介:语义研究问题是现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对汉语经典语义学以及西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历史回顾,结合汉语语言事实,对各种语义流派给予评估,希冀能找出一种适合汉语的语义学研究方法.

  • 标签: 语义学 现代汉语 格语法
  •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沙棘叶中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对沙棘叶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并呈规律性变化,此项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沙棘的选种、育种和适宜采摘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 含量 变化规律
  • 简介:进入21世纪,种质资源保存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和重视,其广泛定义被描述为"人类利用生物圈(即全部生物)的管理,使其能给当代人最大的持久利益,同时保持它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愿望".从狭义讲,保存主要采用自然(原生境保存insituconservation)和基因库(非原生境保存exsituconservation)相结合的方法对种植资源进行保存.沙棘属有6个种12个亚种,其中6个种6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其资源量占沙棘总资源量的90%以上.因此中国承担着沙棘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重大责任和义务.为此,对沙棘属植物进行系统的收集、保存、研究和管理是实现沙棘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必然之路.

  • 标签: 沙棘 种质资源 保存
  • 简介:研究将同一批山麻鸭种鸭提供的1日龄山麻鸭雏1260羽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70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面圈养,试验一组采用笼养,试验二组采用旱地圈养结合间歇喷淋,整个饲养期其他饲养条件相同。结果表明:3个组的开产日龄(达50%产蛋率日龄),旱地平养组为109.7d,笼养组为111.3d,对照组为111.2d,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饲养模式 生物安全 蛋鸭 开产日龄 试验组 间歇喷淋
  • 简介:菜薹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研究,但在菜薹上的应用研究刚刚起步。ISSR主要是由单一引物且以重复序列为主要引物序列的PCR标记,其反应条件受模板DNA、TaqDNA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等因素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能明确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建立最优化的反应体系。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TaqDNA聚合酶、dNTP、引物、Mg2+4种因素3个水平对菜薹I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菜薹的ISSR反应体系并在7个菜薹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TaqDNA聚合酶1U、dNTP250μmol/L、引物0.25μmol/L、1×PCRbuffer、Mg2+2.5mmol/L、模板DNA30ng。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菜薹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Tsen et Lee)
  • 简介:据国外有关报刊介绍,自1982年开始,日本用原生质融合技术进行珍珠贝外套膜的研究。此法是把培养的珍珠贝外套膜组织分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酶溶去细胞壁,成为单个原生质体,再把两种珠母贝的原生质体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外套膜组织。这种组织可产生具有两种珠母贝特性的珍珠。

  • 标签: 外套膜 育珠 珠母贝 新技术研究 珍珠贝 原生质体融合
  • 简介:本文利用微量蛋白电泳方法,通过对3个鲤鱼不同养殖品种单个卵粒全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分析了鲤鱼单卵酯酶同工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鲤鱼品种酯酶同工酯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酯酶酶带的有无,也表现在酯酶酶带相对活性的高低。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微量蛋白电泳方法和显色技术对于研究鱼类胚胎发育和鱼类育种学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鲤鱼 电泳方法 酯酶同工酶 育种学 养殖品种 鱼类
  • 简介:关于人工繁殖遮目鱼的研究工作是从1973年开始,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74-1975年。本文包括了1975年研究完成的工作。同时也包括1972年与1974年在“内陆水产科研技术报告.第5期,1974年7月1日-12月”(InlandFiheriesprojcctTechnicalReportNo.5、July1--December31.1974)发表过的部份工作。

  • 标签: 内陆 科研技术 初步研究 持续 水产 研究工作
  • 简介:对不同类型下垫面温度进行系统测定,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证实下垫面类型和时间是影响下垫面温度的主要因素,而观测地点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不造成下垫面温度的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和新复级差测验对各种下垫面进行比较,得出人工构筑物的升温速率和平均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结合遥感数据,对人工构筑物、绿地和水体对热岛效应的贡献进行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城市化 热岛效应 下垫面 统计分析
  • 简介:为缓减饲料资源不足,开发利用新饲料资源,针对我国水果产量大、加工副产品多的现状,选用果渣为材料,研究其营养价值及替代精料的饲喂效果。本试验选用体重500千克左右、24月龄、膘情一致、健康、生长发育正常的西门答尔改良公牛16头,采用多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苹果渣替代15%精料组),改进了56天的对比饲养试验;并对苹果渣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15%苹果渣替代精料饲喂肉牛,试验组肉牛干物质采集量为9.418kg/d、每千克增重消耗精料为4.07kg、日增重平均为0.765kg,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9.343kg、4.10kg、0.776kg比较,肉牛干物质采量、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说明苹果渣可以替代精料饲喂肉牛。

  • 标签: 苹果渣 肉牛 精饲料 饲喂试验 采食量 饲料利用率
  • 简介:红头芫菁幼虫吃竹蝗卵,是竹蝗天敌。成虫喜食泡桐叶。在竹蝗发生区种植泡桐大量繁殖红头芫菁,是防治竹蝗的一个很理想的生物防治法。已知取食竹蝗卵的红头芫菁有红头豆芫菁和褐边齿爪芫菁两种。两种红头芜菁的生

  • 标签: 竹蝗 红头豆芫菁 泡桐叶 生物学特性 林中空地 林区公路
  • 简介: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工人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4.5%-88.9%,平均值达70.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标签: 斑Hu 人工繁殖 育苗 Gan鱼
  • 简介: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清朝经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所以称为西洋参.西洋参与中国人参为同科同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尽相同,所以药性有所差别.西洋参性凉,人参性温.由于西洋参没有人参有人服用后会出现鼻衄等副作用.所以近年来西洋参在我国的销售量猛增.市场上销售的西洋参加工产品比较单纯,主要是原皮西洋参及其饮片、西洋参袋泡茶等.由于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产地主要加工成生晒参类销往中国及东南亚,很少有人进行加工产品的研究.

  • 标签: 西洋参 西洋红参 单体皂甙 成分分析 人参二醇型皂甙类 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