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骨折采用不同影像方法诊断,观察不同影像诊断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脊柱骨折5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CT诊断和X线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骨折线错位诊断出率、附件骨折诊断出率、总诊断出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49.09%、20.00%、100%,二组分别是34.59%、9.09%、74.54%,(x2=20.077,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CT诊断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脊柱骨折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 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作用及检出率进行分析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70例,对患者分别采用血清检验以及细菌性检验的方式,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血清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为51例,检出率为72.85%;细菌性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46例,检出率为65.71%;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检出率能够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在对布氏菌病患者的检验过程中,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两种方式都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检出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均能够达到诊断病情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布氏菌病患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我院2020.02-2021.02接诊布氏菌病患者取样53例,病情诊断中均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医疗差错率,据此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血清检验阳性检出率79.25%(42/53)与细菌检验75.47%(40/53)相比无统计意义,血清检验0.00%(0/53)操作失误,1.89%(1/53)标本污染,1.89%(1/53)信息匹配错误,合计3.77%(2/53)医疗差错率,与细菌检验5.66%(3/53)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病情诊断中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检出率相近,皆可为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检出率分析 细菌学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0001955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i-con、si-circ_0001955、miR-con、miR-149转染至DU145细胞中,分别记为si-con、si-circ_0001955、miR-con、miR-149组;将miR-149与pc-circ_0001955共转染至DU145细胞记为miR-149+pc-circ_0001955组,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_0001955和miR-149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MP-2、MMP-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γ-H2AX蛋白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_0001955和miR-149的靶向关系。结果细胞中circ_0001955高表达,miR-149低表达。沉默circ_0001955或过表达miR-149后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数降低,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4 Gy X线照射后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存活分数降低,敏感性比1.38。circ_0001955靶向调控miR-149,同时过表达circ_0001955和miR-149后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存活分数升高,敏感性比0.72。结论沉默circ_0001955靶向上调miR-149抑制DU14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circ_0001955 miR-149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西他滨四天治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白血病的实际临床效果。总结地西他滨四天治疗方案地应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019年1月14日——2020年11月14日在我处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白血病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为难治性白血病。对以上患者施用地西他滨四天方案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地西他滨四天方案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以上20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6例患者得到完全缓解,7例患者死亡。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地西他滨四天方案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白血病有效药物,其主要疗效表现在能够显著减少骨疼痛和减少白细胞效果。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患者的特异性不良反应选择适当的搭配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和病原构成,为制订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病例的人口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率,流行病特征,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链反应检测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2015年至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报告手足口病30 730例,年均发病率为171.50/10万,2016年至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症病例24例(0.08%)。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者分别为永平县、宾川县和大理市。6月至7月为夏季发病高峰,共报告病例9 168例(29.83%);9月至10月为秋季流行高峰,共报告病例5 988例(19.49%),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秋季高峰。30 730例病例中,男17 373例,女13 357例,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0.29/10万,高于女性的75.83/10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 637.467,P<0.01)。幼儿期(1~<3岁)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学龄前期(3~<6岁),分别为4 158.96/10万和1 953.11/10万。从幼儿期开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重症病例集中在幼儿期,共报告16例,占重症病例数的66.67%。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20 516例(66.76%)。1 29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者792例(61.21%),肠道病毒71型感染者为320例(24.73%),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182例(14.06%)。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龄和人群特征,应加强部门合作、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并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救治能力。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组蛋白1H2B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及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RNA测序数据库310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699例、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268例和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3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脑胶质瘤样本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共同差异基因,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评价该目标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该目标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作用。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筛选出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目标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且P<0.05)的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DAVID对其进行生物功能聚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链式反应(qRT-PCR)检测星形细胞株和脑胶质瘤细胞株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脑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LN229)中γ-H2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筛选,组蛋白1H2BH(HIST1H2BH)为目标基因。在上述4个数据库中,HIST1H2BH的表达量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及Ⅳ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其中在Ⅳ级中最高,Ⅱ级中最低;且HIST1H2BH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全级别脑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HIST1H2BH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ST1H2BH表达量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HR=1.275,95%CI:1.040~1.563,P<0.05)。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HIST1H2BH表达量呈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外基质调控。qRT-PCR结果显示,HIST1H2BH在HA、U87、U251和LN229细胞株中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分别为1.03±0.03、1.62±0.08、3.41±0.27、2.86±0.20,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替莫唑胺处理后,U87细胞株的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U251和LN229细胞株增加(P<0.05)。结论HIST1H2BH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病理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参与DNA损伤修复从而引起肿瘤细胞耐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组蛋白1H2BH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山东省医疗机构百日咳病原和血清诊断能力。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山东省60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截至日期为2018年12月,共收回调查问卷543份,问卷有效率为90%。通过问卷调查百日咳病原和血清检测项目(百日咳IgM和IgG、百日咳核酸和百日咳细菌培养)及各检测项目开始时间,同时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发病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报告病例(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采用定基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级别和地区有检测能力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差异,同时分析开展百日咳病原和血清检测前后的报告病例数变化情况。结果543家医疗机构占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90.0%(543/603),二级医疗机构356家(65.6%),三级医疗机构187家(34.4%);开展百日咳IgM、IgG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均为10家,分别占调查医疗机构的1.8%(10/543);开展细菌培养的医疗机构2家,占调查医疗机构的0.4%(2/543);至少开展以上一项检测者20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有8、12家),占3.7%(20/543)。三级医疗机构中具有百日咳IgM、IgG检测和核酸检测能力的占比[6.42%(12/187)]明显高于二级医疗机构[2.25%(8/356)](χ²=6.01, P=0.014)。2012—2018年,山东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定基比发展速度为3 834.69%,其中有病原和血清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则高达4 533.33%。有13家医疗机构开展百日咳病原和血清检测后年均报告病例数均高于开展检测前年均报告病例数。结论山东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百日咳病原和血清诊断能力有待提高。

  • 标签: 百日咳 横断面研究 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应用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动与药效。方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医院接诊的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行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且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此药血药浓度,分析莫西沙星的药动与药效。结果:(1)莫西沙星经单剂量给药后,其谷浓度为(1.42±0.09)mg/L、峰浓度为(3.68±0.10)mg/L、稳态血药浓度为(4.30±0.08)mg/L;(2)莫西沙星总有效率达到90.00%,包括5例无效(10.00%)、6例进步(12.00%)、5例显效(10.00%)、34例治愈(68.00%),且病原菌清除率为96.00%。结论: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应用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有较好治疗浓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毛蕊异黄酮(calycosin,C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SH-SY5Y细胞增殖和瓦博格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实验分为对照组和CA组、CA+siRNA阴性对照组和CA+siRNA TAp73α组。CA组的细胞用50、100和150 μmol/L CA分别处理24、48和72 h。CA+siRNA阴性对照组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质粒24 h后,再加100 μmol/L CA处理48 h。CA+siRNA TAp73α组的细胞转染TAp73α干扰RNA质粒24 h后,再加100 μmol/L CA处理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用化学检测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的水平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用液闪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量。采用细胞外通量分析仪检测细胞外液酸化速率、细胞氧气消耗速率和细胞糖酵解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A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TAp73α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50、100和150 μmol/L CA处理的SH-SY5Y细胞,在24、48和72 h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降低,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经50、100和150 μmol/L CA处理的SH-SY5Y细胞在48 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培养液中乳酸的水平,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的乳酸相对水平分别为(100±0)%、(84.31±5.14)%、(52.06±6.37)%和(32.16±4.11)%,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CA显著降低了SH-SY5Y细胞中LDH活力,LDH的活力在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分别为(24.32±3.77)U/mg、(19.39±2.34)U/mg、(12.34±2.64)U/mg和(7.61±1.06)U/mg,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A显著降低了SH-SY5Y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葡萄糖吸收的相对水平在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分别为(100±0)%、(78.36±6.22)%、(42.91±5.07)%和(26.18±4.39)%,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A显著降低了SH-SY5Y细胞的细胞外液酸化速率,细胞外液酸化速率在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的相对水平分别为(100±0)%、(75.37±5.37)%、(38.42±4.11)%和(22.31±2.86)%,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细胞氧气消耗速率的相对水平在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分别为(100±0)%、(85.76±5.29)%、(64.11±6.07)%和(42.86±3.85)%,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细胞糖酵解能力的相对水平在对照组和CA组(50、100和150 μmol/L)分别为(100±0)%、(75.87±8.06)%、(54.93±6.33)%和(36.75±5.28)%,对照组和CA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150 μmol/L的CA显著上调了TA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照组和CA组(100和150 μmol/L)的TAp7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76±2.64、35.84±5.61和67.51±5.97。RNA干扰沉默TAp73α的表达,影响CA对SH-SY5Y细胞增殖和瓦博格效应的抑制作用。结论CA可抑制人NB细胞株SH-SY5Y细胞的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TAp73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瓦博格效应有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毛蕊异黄酮 细胞增殖 瓦博格效应 TAp73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患者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2018—2019年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3个经基因检测确诊的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rio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及数据分析对家系中的患儿及父母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阳性检测结果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家系中的3例先证者均1岁内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丛集性抽搐发作,发作间期精神反应如常。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先证者1其父亲婴儿期有频繁抽搐,1岁以后无抽搐发作;先证者2的妈妈、舅舅、姥爷婴儿期均有无热抽搐,约1岁后无抽搐发作;先证者3其母亲幼时有无热抽搐发作,3岁后无抽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1 PRRT2基因发现父源c.937G>C杂合变异。先证者2 PRRT2基因发现母源c.1075_c.1076insC杂合变异;先证者3 PRRT2基因发现母源2号外显子杂合缺失。上述3个变异均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见报道。结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是一种婴儿期起病且预后较好的癫痫综合征,患儿表现为丛集性局灶发作或局灶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多在2~3岁后缓解。本文报道的3个变异(c.937G>C、c.1075_c.1076insC、2号外显子缺失)扩大了PRRT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癫痫,正常新生儿 PRRT2基因 遗传变异
  • 作者: 高梦鸽 付强 秦亚溱 常英军 王昱 闫晨华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赵晓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4 北京大学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4 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DEK-NUP214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急性髓白血病(AML)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15例初诊DEK-NUP214基因阳性的AML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的DEK-NUP214基因表达和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入组患者预后。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预后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57(62~2 212)d。初诊DEK-NUP214的中位表达水平为488%(274%~1 692%)。13例患者在allo-HSCT前已完全缓解。在allo-HSCT前,13例患者DEK-NUP214表达阳性,中位值为0.38%(0.029%~738.9%)。在allo-HSCT后,13例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的DEK-NUP214基因保持阳性。但其表达水平在移植后1个月内降低了约500(5.7~5 663.0)倍。移植后死亡5例,复发2例。移植前DEK-NUP214阳性患者的3年累计复发率是17.5%±11.3%,3年总生存率是60.5%±13.8%。在allo-HSCT后,DEK-NUP214阴性的患者比DEK-NUP214阳性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结论RQ-PCR监测DEK-NUP214融合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且更敏感地评估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状态的指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基因融合 DEK-NUP21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7-H3分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转移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法构建B7-H3低表达稳转细胞(shB7-H3)和阴性对照组(shNC)。RT-qPCR、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试验验证慢病毒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shNC组和shB7-H3组786-O细胞增殖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周期变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试验测定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和RT-qPCR检测两组细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抗CCL4阻断性抗体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高表达B7-H3分子,慢病毒转染法成功构建B7-H3低表达细胞株(786-O-shB7-H3)和对照组细胞株(786-O-shNC)。B7-H3分子对786-O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shB7-H3和shNC两组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意义。与shNC组比较,shB7-H3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EMT相关标志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shB7-H3组细胞中趋化因子CCL4及其受体CCR5表达低于shNC组,加入抗CCL4抗体阻断剂后shN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而shB7-H3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敲低B7-H3分子表达对786-O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影响786-O细胞的EMT进程,降低肿瘤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肿瘤进展。

  • 标签: B7-H3 肾透明细胞癌 786-O细胞 CCL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特罗定与坦索罗辛治疗泌尿结石术后放置双J管所致下尿路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泌尿结石术后放置双J管具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采用托特罗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评分(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最大排尿压。结果治疗前,两组OABSS、USSQ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ABSS、USSQ及IP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OABSS、USSQ及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最大排尿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8/70)与对照组(15.71%,11/7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意义(P>0.05)。结论托特罗定较坦索罗辛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术后放置双J管下尿路症状的效果更好。

  • 标签: 托特罗定 坦索罗辛 泌尿系结石 双J管 下尿路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化疗后继发急性髓白血病(AML)愈后再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区医院收治的1例胃癌化疗后继发AML愈后再患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以胃癌为首发肿瘤,经含顺铂、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的方案化疗8个疗程,化疗结束后3年余,诊断AML-M2b,染色体46,XX,t(8,21)(q22,q22)[15]。给予CAG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相继给予DA、HA、CAG、DA、HA、CHA、TA方案巩固化疗。化疗结束后3年再患ALL,染色体46,XX[20]。给予VDCP方案化疗第7天,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胃癌化疗后继发AML愈后再患ALL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基因易感性相关,使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可能是导致患者克隆演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 标签: 胃肿瘤 白血病,髓样,急性 多原发癌 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已发现的超过100种的疱疹病毒中,仅有8种能够感染人类,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HHV呈全球性分布,在一生中约90%的人会被感染,导致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受到轻重不一的影响。现就8种HHV的分子流行病特点及分布做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植入前遗传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中,卵裂期(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活检时间、囊胚扩张程度、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评分及囊胚滋养层(trophectoderm,TE)评分对其整倍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255个行PGT助孕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囊胚相关形态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①977枚囊胚进行活检,共937枚囊胚成功获得染色体结果(95.9%),其中整倍体396枚(42.3%),非整倍体541枚(57.7%)。②在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633枚囊胚整倍体率与女方年龄未呈现明显相关趋势,无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304枚囊胚整倍体率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0 1)。③校正女方年龄及不同周期的影响后,第6日、第7日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第5日活检囊胚(OR=0.7, 95% CI=0.5~0.9, P=0.009 1;OR=0.4, 95% CI=0.1~0.6, P=0.001 2);ICM级别为B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3~0.7, P=0.000 1);TE级别为C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2~0.7, P=0.000 4)。但囊胚扩张程度及已经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对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扩张程度与囊胚整倍体状态无关,活检时间、ICM级别及TE级别与整倍体状态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胚 整倍体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活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