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颌畸形作为一种由于遗传或者非遗传因素导致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并且如果得不到有效矫正,很可能会衍生出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影响青少年患者性格和个性的发展,同时带来的后续就是就业择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基于此,论文介绍了颌畸形的基本情况及成因,说明了矫正工作的意义及颌畸形对青少年性格发展的影响和后续就业所带来的影响,希望可以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错颌畸形 青少年 性格发展 就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颈椎小关节缝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6例老年颈椎小关节缝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7.68%)>(76.74%),(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缝,疗效显著,可加快患者症状的改善,且方案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颈椎 小关节错缝 中医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合)是临床上骨性(牙合)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性Ⅱ牙合拔牙病例上颌切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完成的病例,组别骨性Ⅱ类拔牙组16(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6.23±3.56;骨性I类拔牙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15.05±3.47),两组资料矫治前在性别、年龄、拥挤度、等指标上具有可比性,通过矫治前后的模型及全口曲面体层片测量计算2组矫治后上切牙牙根吸收量,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骨性I类拔牙组和骨性Ⅱ类拔牙组矫治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2)骨性I类拔牙组与Ⅱ类拔牙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性II类拔牙患者上前牙拔牙代偿治疗后,根吸收风险增加。

  • 标签: 骨性Ⅱ牙合 上颌切牙
  • 简介:目的:寻求成人He患者修复前止畸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对16例伴牙列缺损的成人He患者,用Tip—Edge技术正畸,结合修复手段进行治疗,以建立正常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正常的失牙修复,经1年随访观察,有13例患者未见He复发和修复牙的异常,成功率为81.25%。结论:Tip—Edge技术结合义齿修复治疗,是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失牙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成人 错HE 正畸治疗 Tip-Edge技术 义齿修复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变合并需手术处理的外科疾病愈发多见,其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较无基础心脏病变者高2-3倍。笔者单位收治一例心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成人结肠构瘤患者,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并行病变结肠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肿瘤 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I分类下颌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例以下颌后缩为主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I分类患者,采用Twinblock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对比。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pee曲线整平,SNA、SNB、ANB、U1-NA、UI-SN、U1-NI、L1-MP、LI-NB等在正常值范围内或接近正常范围。结论以下颌后缩为主安氏II类I分类牙合畸形患者经双期矫治后面型明显改善,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咬合稳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Twinblock 矫治 固定矫正 安氏II 类I 分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外阴多发毛囊皮脂腺囊性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左侧外阴囊肿、结节10余年就诊。左侧大阴唇及阴阜多个米粒至花生米大的囊肿、结节,表面光滑,仅1个结节表面发红,质地中等、无压痛,可挤出白色物质。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毛囊皮脂腺囊性构瘤,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未复发。

  • 标签: 错构瘤 外阴 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诊断,鉴别
  • 简介:目前临床上对骨性Ⅲ类牙合畸形提倡早期矫治,常用的方法有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改良式牙合垫、上颌前方牵引等矫治方法。其中上颌前方牵引被认为是较为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可牵引上颌骨向前下方生长,同时引导下颌向下、向后旋转。本文旨在对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牙合畸形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上颌前方牵引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activator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颌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23名9-13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颌患者应用activator进行矫治。男11名,女12名。每名患者矫治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曲面断层、及手腕骨X线片。对activator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0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ANB、OJ、UI∕SN、UL-ELin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I∕MP、CO-GN、MP∕SN、LL-ELine等在治疗后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综合长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ctivator在生长发育期的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小覆合、覆盖、改善颌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Ⅱ类骨面型。对对于存在拥挤或下前牙较唇倾的Ⅱ类病例,activator及二期治疗时的拔牙矫治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activator 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结合治疗(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修复(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对患牙进行修复治疗后,51例患者的牙齿相较治疗前排列整齐,咬合度较好;随访1年后,患牙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讨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牙合) 伴牙列缺损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并对早期矫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治疗的40例儿童牙合畸形患者展开研究,采用T4K和T4A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以测量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矫正治疗后患者的SNA、ANB、SNB、U1-SN、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上牙弓宽度、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宽度、下牙弓拥挤度等测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4K和T4A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矫正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非常值得在本医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错牙合畸形 早期矫治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颌畸形并发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儿童颌畸形患者并发颞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前后的开口度、开口型、双侧髁突动度、颗领关节弹响、以及疼痛程度等情况。结果颞颌关节紊乱病并发错颌畸形儿童在正畸治疗前后的开口度、开口型、双侧髁突动度、颗领关节弹响、以及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正畸治疗对其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正畸治疗对儿童颌畸形并伴有颞颌关节紊乱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 标签: 儿童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颞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修复治疗对治疗安氏Ⅱ类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24例安氏Ⅱ类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口腔正畸、修复治疗联合诊治,对照组通过一般的口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病患的 SNA和 SNB的治疗效果明显好转,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同时,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显著, p<0.05。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类牙合畸形时,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正畸修复治疗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重度牙周病伴前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牙周病伴前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牙周病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探针出血(BOP)、牙龈指.数(GI)及菌斑指数(PLI),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D、BOP、GI及PLI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 中重度牙周病 前牙错颌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