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肠营养喂养不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80例行肠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肠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记录肠营养并发症及喂养不足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PA、ALB、Hb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营养并发症及喂养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肠营养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预防喂养不足。

  • 标签: 循证护理 胃癌 术后 肠内营养 喂养不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血肿微创救治重症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中,使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视为对照组,另有40例患者实施颅血肿微创手术,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 重症老年脑出血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应用自锁髓内针股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年 2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 5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的患者均采用自锁髓内针固定方法实施治疗,并配合护理手段,为了得出研究结果我们对这 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折愈合和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出现、无断钉退钉、无感染问题和并发症出现,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将自锁髓内针固定治疗方法应用到肱骨干骨折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必要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配合细致护理开展自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优化疾病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髓内针 固定 肱骨干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早期空肠营养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4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空场内营养支持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指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跟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早期空肠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能够使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得到显著的提升,并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痊愈速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早期空肠内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痉挛在神经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原发性肌痉挛治疗的患者72例,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实验组36例患者行神经镜辅助下显微减压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肌痉挛具有显著疗效,可防止对责任血管出现遗漏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痉挛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锁骨钢板固定术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外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锁骨钢板固定术治疗),每组患者40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锁骨钢板固定术治疗,相对传统外固定术治疗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骨折恢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锁骨粉碎性骨折 锁骨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即为终期或是末期的肾衰竭病人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经过维持和监测良好动静脉血管的通路为有效确保透析功能成功的关键措施。在医学临床上因为诸多因素导致的瘘狭窄与闭塞,可使动静脉瘘的功能减弱,进而透析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必须正确保护与使用自体动静脉瘘,进而降低和预防并发症,提高使用率,为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的内容。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血管腔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腔治疗的46例滤器相关IV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的总体靶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为86.9%。40例患者成功开通下腔静脉滤器闭塞段到单侧/双侧髂股静脉闭塞段,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0±0.3)h。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置入新的下腔静脉滤器,围术期死亡率为0,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无腔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d,腔治疗的总体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5%。39例(84.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显示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植入的支架形态学良好,未出现支架或滤器断裂,血管壁刺破等情况。术后12个月下腔静脉及髂股静脉支架再狭窄率为7.7%。结论结合抗凝治疗的腔治疗对于滤器相关IVCT具有满意的疗效,但是在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外孕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氨甲喋呤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6日至2017年6月10日收治的30例宫外孕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MTX-CF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进行腔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氨甲喋呤的方案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实验对比,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一定的优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宫外孕的患者进行腔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并注射氨甲喋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手术需要的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为患者的身体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患者的住院开销,值得在宫外孕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腔内超声引导治疗 异位妊娠囊穿刺 氨甲喋呤 宫外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全切术后患者行肠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胃癌全切术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予以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36.89±8.41)h、进食时间(20.12±8.78)h和术后排便时间(45.67±8.78)h都比对照组的时间短,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52.67±8.34)h、进食时间(33.56±8.67)h和术后排便时间(62.15±8.34)h,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59%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在行胃癌全切术后采用肠营养支持的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使用推广。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术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股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8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分别为49例患者。研究组采取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参照组采取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各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4例(8.16%)显著低于参照组13例(26.53%),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22.05±7.24)周显著低于参照组(36.37±7.43)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股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加快患者的愈合速度,同时,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股骨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营养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死亡人数、治愈人数、并发症情况等,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对照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持续时间超过79d,治愈率为54.55%,死亡率为9.09%,并发症发病率为36.36%;观察组为病情持续时间为55d,治愈率为78.79%,死亡率为3.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肠营养及相关优质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进而发挥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鼻窦炎鼻镜术后嗅觉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9例行鼻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镜术后嗅觉完全恢复率为6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大、嗅觉障碍严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和糖尿病史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应用清洗液是保护因素。结论行鼻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完全恢复率较低,术后嗅觉恢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术 嗅觉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足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微型钛钢板固定治疗,研究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患者中随机入组54例手足部骨折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根据数字表法均分,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实施微型钛钢板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实施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96.29%、骨折愈合时间(53.55±7.47)d、住院时间(11.44±3.56)d、手足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92.59%、并发症发生率3.70%均明显更优,将其对比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微型钛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微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切口双钢板对骨折-脱位型胫骨髁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根据就诊单双号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诊治骨折-脱位型胫骨髁骨折患者50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双切口双钢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不同方法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应用在骨折-脱位型胫骨髁骨折临床治疗中,效果突出,值得在骨折-脱位型胫骨髁骨折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 胫骨内髁骨折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期动静脉瘘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5年的首次动静脉瘘成形术55例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瘘使用情况。以早期动静脉瘘功能是否良好分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动静脉瘘的失功与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压为简单方便的早期动静脉瘘失功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早期失功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体会。方法对66例隐蔽性鼻出血患者实施全麻下鼻镜检查,对于在鼻镜下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实施电凝止血,对未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进行鼻镜下敏感区域填塞止血。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麻下48(72.73%)例患者均明确寻及鼻腔出血点,经电凝后止血。18(27.27%)例患者未能明确出血点,予以敏感部位镜下填塞后止血。结论全麻下应用鼻镜寻找隐蔽性鼻出血的出血点,同时予以实施电凝止血效果明显。对于不能明确出血点的患者,予以鼻镜下鼻腔敏感区域填塞后止血。所有患者均仅经一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相比传统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承受痛苦小。

  • 标签: 鼻内镜 隐蔽性鼻出血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鼻 -鼻窦炎应用鼻镜治疗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 129例,均给予鼻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按照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和疗效不佳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①疗效:术后 6个月、术后 12个月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 12个月嗅觉功能减退、鼻塞、头晕头痛、鼻后滴漏 VAS评分、 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术前 6个月,差异显著( P< 0.05);②影响因素:危险因素为年龄、饮酒、伴有变应性鼻炎史、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 P< 0.05)。结论:鼻镜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时,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疗效会受到年龄、饮酒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高度注意。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 -鼻息肉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研究不同结构形状的血管支架用于治疗颅动脉瘤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针对同一个体化颅动脉瘤模型,设计了三种网丝截面相同、通透率近似相等、结构形状不同的支架。将这三种支架植入颅动脉瘤模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切应力的变化情况。三种支架中,螺旋型支架对动脉瘤瘤腔的血流旋涡改善效果最佳,对动脉瘤瘤颈和瘤顶部分较高的壁面切应力削弱也最明显;周期型支架的柔顺性优于其余两种类型的支架。螺旋型支架植入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最佳,但不适合几何形状复杂的血管,本研究也可为进一步优化支架结构提供依据。

  • 标签: 血管支架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流固耦合 壁面切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46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是研究选取时间,所有患者均予以PFNA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过PFNA固定治疗后,其治疗优良率为86.96%(40/46),其中,优26例,良1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7.47±3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4.33±87.23)ml。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以PFNA固定治疗,具有十分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该种手术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式安全、固定性强。

  • 标签: 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