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105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血清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全血粘度(100s-130s-11s-1)红细胞压积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TCh、TG、HDL-C、LDL-C全血粘度(100s-130s-11s-1)、红细胞压积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组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关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是预防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冠心病 血脂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106例。分别用MRI和CT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在梗死病灶个数的检查要比CT检查要多,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CT检查的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要低于MRI检查手段,两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T和MRI对于大病灶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上差异(P<0.01);而对于基底节出血,则MRI的检查率要高于CT检查结果。结论MRI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基底节的检出率明显要高于CT检查手段。

  • 标签: MRI CT 多发性脑梗死 老年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内毒素定量测定和微生物培养结果比较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146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内毒素水平和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2.28~483.44EU/ml)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细菌阴性组(0~159.33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P<0.05)。其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1.54~159.33EU/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0~2.29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3,P<0.05)。结论检测血液内毒素水平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与细菌培养的结果比较,检测内毒素含量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诊治,为给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并能有效监控病情发展,对给药后的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大意义。

  • 标签: 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 细菌培养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86份血清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结果186例标本共检出13种乙肝病毒血清学表达模式,传统认定的大、小三阳模式仍高居感染期模式前位,其中小三阳13例,占6.99%;大三阳4例,占2.15%;而单项抗-HBs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均阳性占恢复期模式的前两位,前者73例,占39.25%;后者24例,占12.90%。结论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正确理解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辖区6岁以下婴幼儿的贫血现状,为儿童保健科对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和综合门诊就诊且做了血液分析的1383例3个月至6岁以下婴幼儿血红蛋白(HGB)检测结果和红细胞(RBC)数作为数据来源,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童占725例,贫血327例,男童贫血发生率45.10%;女童658例,贫血269例,女童贫血发生率40.88%,男童、女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不同年龄组发生贫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P<0.01)。结论我辖区婴儿组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3.0%,幼儿组次之。我院儿童保健科应加大宣传科学母乳喂养和营养膳食指导的力度,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 标签: 血红蛋白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营养膳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胆囊疾病进行超声诊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病程≥2年共计1256位患者行胆囊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56位患者胆囊B超检查异常者217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7.27%,明显高于正常人胆囊异常发病率。胆囊异常患者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程胆囊异常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患者胆囊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病程、年龄、性格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 抗精神病药物 胆囊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保山市性病门诊就诊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梅毒的流行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及云南省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2009-2011年保山市共监测性病门诊就诊者625例,年龄在15~44岁占79.2%,在婚占75.0%,本省户籍占95.8%,汉族占94.6%。HIV阳性率为0.64%,HCV阳性率为0.64%,梅毒阳性率为1.1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9%。最近3个月内与商业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的占24.5%,商业性性伴数为1(1,3)人,最近3个月内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25.2%,最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临时性伴数为1(1,2)人。监测对象报告注射过毒品的占0.8%,报告发生过肛交行为的占0.32%。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主要为青壮年、已婚人群,绝大多数是本省户籍及汉族人口。HIV、HCV、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相关高危行为发生率高。今后应有针对性的在青壮年人群中加强性病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同时开展高危行为降低策略。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危险行为 哨点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肾、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2006~2011年全市累计发生钩体病14例,年报告发病率0.15/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0.26/10万);病例主要发生在浮梁县,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8.58%;8-10月为钩体病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86%;发病年龄集中在10~60岁,占全部病例的85.72%;男女性别之比约为3.671;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体病监测发现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自然人群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为主,宿主动物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近几年我市钩体病处于最低发病水平,主要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为黄疸出血群,与自然人群感染主要菌群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稳定。培养分离出钩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今后仍应加强钩体病监测,为有效预防钩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监测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大连市2010-2012年饮服行业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现状。方法采用环状片测试法(TRUST)进行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结果饮服行业从业人员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全人群传染病报告的梅毒发病率。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抗体阳性率呈显著差异。结论由于存在着大量隐性梅毒,梅毒的筛查尤显重要。

  • 标签: 从业人员 梅毒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区洗浴场所公共用具的卫生状况,为提高我区公共洗浴场所的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区内的洗浴场所的公共用具连续4年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共监测各种用具3733份,合格3662份,合格率98.10%。合格率逐年上升,合格率2008年最低(69.49%),2011年最高(84.91%),主要是杯具类大肠菌群超标。结论我区应对经营单位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卫生业务素质,从而能进一步提升我区洗浴场所的卫生水平。

  • 标签: 公共场所 消毒质量 卫生监测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工作是消除病原微生物,改善环境卫生,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中心于2012年3月-12月对我市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消毒工作进行监测、评价。方法采用GB15982-2012规定方法对被监测单位各类检测点进行采样、检验。结果室内空气超标率为57.50%;环境物体表面细菌超标率为1.67%;医护人员手细菌超标率为0.83%;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合格率为4.24%,医疗器械和使用中消毒液均为100%合格,检测中所检不合格样品则以细菌总数超标为多见。结论医疗机构应强化消毒意识,把握好医疗卫生用品质量关,严禁使用不合格医疗卫生用品,保障就医人群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医疗机构 个体诊所 消毒质量监测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仪器之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刚通过仪器厂家校准过的Hitachi7180及为参比系统(X),以ARCHITECTci16200为待评系统(Y),每个比对项目每天找出8个新鲜血清样本(浓度分布参照EP9-A2要求),每个样本分别在两个系统上重复测定两次。计算待评系统与参比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偏倚,以相关回归分析中R2>0.95及偏倚小于美国CLLA,88最大允许误差的1/2为评判标准,评判两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偏倚程度。结果两系统比对项目相关系数R2值均大于0.95,两系统比对项目之间的偏倚都小于美国CLLA,88最大允许误差的1/2。结论两检测系统中的比对项目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生化分析仪 比对试验 相关性 偏倚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索2007-2012年文山市4类常食用基本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来源,了解污染状况,为有效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结论文山市常食用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情况不容乐观,所采集的4类食品中有3类(非包装熟肉制品、摊点冷食、散装冷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

  • 标签: 食品 致病菌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常规抗凝管和血常规管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规范采血。方法对40例患者分别用常规血凝管和血常规管各抽取一管血液,分离血浆后在BE全自动血凝仪Compact-XR上检测凝血四项指标(PT,APTT,TT,FIB),对用两种抗凝管抗凝血浆所得的PT,APTT,TT,FIB结果进行比较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相关性及结果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与常规血凝管的抗凝血浆比较,血常规管抗凝血浆的PT,APTT,TT延长,FIB含量降低。并且两种抗凝方式的PT,APTT,TT,FIB结果间相关性好,但两种抗凝方式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现有的技术及参考范围下用血常规管来检测凝血四项指标不可取,临床上应该规范采血。

  • 标签: 血常规管(EDTAK2抗凝血浆) 常规抗凝管(柠檬酸钠抗凝血浆) 凝血四项指标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1138对孕前医学检查的夫妇检查结果,探讨行孕前保健对优生优育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l-l2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妇幼保健所进行免费孕前检查的1138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流程,收集体检及化验资料,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66.43%的女性检查出有各项异常,其中妇科及影响优生的疾病占51.19%,以中重度子宫颈炎、阴道炎居多。35.94%男性检查出有各项异常,以高血压及肝功能异常居多。结论闸北区孕前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孕前人群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优质的孕前保健服务至关重要。

  • 标签: 孕前检查 孕前保健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区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学校教室等场所卫生指标检测,找出影响学生健康的环境不良因素,积极探索消除不良因素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分别于2010年11月~2011年3月和2011年11月~2012年3月采暖季节分批次对全区87所中小学校进行监督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教室采光与照明、教室人均占有面积、课桌椅设置、黑板照明、教室微小气候、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管理卫生人员配备等。结论经卫生学总体评价城区合格学校共26所,合格率为96.3%;农村合格学校55所,合格率为91.6%。在教室人均占面积、课桌椅设置符合率、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管理等具体项目上,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学校 综合卫生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检验结果差异。方法对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于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7个时间点行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差异。结果静脉血方法检测血糖值略高于末梢血,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血方法检测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末梢血糖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方法检测血糖准确性高,但操作较为复杂,时间长,而末梢血糖检测方便快捷,但不宜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糖 末梢血糖 糖尿病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2008—2011四年间各类标本检出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药敏试验情况,研究其间是否存在趋势性变化,为本地区的院感防治及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等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检出率分别统计2008—2011年每年所有检出细菌的大类分布及各自前十位的细菌名及所占百分比,比较分析其菌群分布变化情况及趋势。将细菌分为肠杆菌科类、非发酵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类三大类,并对其进行每年度的药敏情况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结果从大类上来看,检出细菌分布多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比例最小的是非发酵菌类细菌,但此类细菌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1%到2011年的12.6%,呈稳定上升趋势;几年中所检出占前十位的细菌大致稳定;三大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未发现呈现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的情况。结论近四年我院检出致病菌菌群分布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改变,药敏耐药率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敏试验 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