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及愈后情况。结果经综合治疗12周后,50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2例。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脑梗塞误诊原因以及处理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3年误诊患小脑梗塞换着1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运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结果这10例误诊小脑梗塞患者是后期的诊断过程中,被确诊患小脑梗塞,并且通过治疗后都能够顺利康复。讨论在诊断过程中有疑似为小脑梗塞的时候,要及时彩玉头颅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确诊以及及时的治疗,防止因误诊造成的危害与医患纠纷。

  • 标签: 小脑梗塞 误诊
  • 简介:脑梗塞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多采取保守治疗痊愈,但梗塞面积较大,症状严重者多预后不良.我们从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手术治疗小脑梗塞患者11例,效果满意,并总结如下.

  • 标签: 小脑梗塞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对脑梗塞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中医诊断、中医辨症分型、辨症施治及针灸、康复对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等。

  • 标签: 中医 治疗 脑梗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青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治疗76例非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较非青年脑梗死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通过对青年脑梗死的分析,应加强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COPD并发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COPD并发脑梗塞患者病情都较单纯COPD病情重,治疗效果差、疗程长。结论COPD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COPD并发脑梗死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易被误诊。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出现不能用原发病或伴发症状所解释的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并发急性脑梗塞的可能,及时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极为重要,可减少误诊以便及时治疗。早期给予综合干预,及时做好抗凝治疗可预防病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COPD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 126 例脑梗塞患者,以数字法为基准,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配合奥拉西坦治疗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评估 2 组临床治疗状况、不同时段血流变指标、心率、 NIHS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2 组相较而言,试验组临床治疗状况更好( 92.06%vs.76.19% )( p<0.05 );试验组血流量、心率改善较优( p<0.05 );试验组接受药物治疗后 NIHSS 、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 p<0.05 )。 结论 在脑梗塞临床治疗中给予丹红注射配合奥拉西坦治疗,可以大幅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多项临床指标,减轻疾病造成的神经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奥拉西坦 丹红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