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具有转型时代的特色。本文对康有为的《大同书》进行特征方面的剖析。从《大同书》的视野、思维、主体等三方面的特征,论证康有为“大同”思想视野上的超阶级、超国界、超人类特性;思维上的创新性、世界性与逻辑性;以及《大同书》所体现出的主体上的批判性、伦理性和责任性。从全新角度高度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它永远是人类理想主义的瑰宝。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书 大同思想 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
  • 简介: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陈克艰一、"汤因比定律"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小城哥尼斯堡里,那位踽踽独行的智者,大概难以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远东一个弹丸蕞尔之地的小岛上,遭遇到他最深切的知己。康德的慧命,如此完整丰腴地再现于牟宗三身上,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一个异数。汤...

  • 标签: 牟宗三 康德哲学 生命形态 王国维 物自身 西方哲学
  • 简介:《红楼梦》的“主义”周思源运用什么创作方法,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同样的生活积累、素材、观念、情绪,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可以使它成为大不一样的作品。由于对涉及创作的主观与客观的众多因子的扬弃、搭配、调制、改造的方式各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

  • 标签: 象征主义 《红楼梦》 魔幻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创作方法 “主义”
  • 简介:林衍经同志的新著《方志编纂系》,近期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作者20年来从事方志理论研究、参与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的成果,较详细地论述了省地县三级志书和城市志、部门志、专业志的编纂和续修,方志评论与方志编纂的密切关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部利于读者汲取方志编纂知识营养的读物。

  • 标签: 《方志编纂系论》 方志学 编纂理论 修志人员
  • 简介:<正>一、天台宗概述[天台宗的建立]我国的天台宗是以中国天台山高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教学》为基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所以,“天台宗”又叫“天台法华宗”。天台智者大师生活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陈隋年间,因其创立了古今无与伦比的《法华经》中心佛教学而被尊为东方小释迦。天台大师的法流分为两支,一支在中国大陆流传,称中国天台宗;

  • 标签: 天台宗 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 五时八教 止观 日本
  • 简介:《清议报》所载《国家》,以往学者多认为是梁启超抄袭吾妻兵治《国家学》。笔者通过比对《清议报》本《国家》、吾妻兵治《国家学》以及平田东助与平塚定二郎所译日文本《国家》,发现《清议报》本《国家》并非如以往学者所称的抄袭自吾妻本,而是以平田本为底本,参考吾妻本翻译而成。就《清议报》本《国家》的译者来说,笔者认为除梁启超外,罗普可能也扮演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 标签: 《国家论》 梁启超 伯伦知理 国家观
  • 简介:“万岁”一词,其源甚远。读先唐乙部之书常见此语,然用例漶漫,真义非一,非望而可知者。寇准之废,起于狂民迎其马首而呼万岁,遂为街使王宾推奏。由是知宋时“万岁”乃天子禁脔,非人臣所宜,然观班马诸篇则无此俗,盖“万岁”御用乃后起之事,即如霍布斯鲍姆(Hobsbawm,E.)所谓“被发明的传统”,今拟对此问题追踪蹑迹,略作钩考,不惟董理“万岁”文化意涵之演变线索,亦冀借此一窥皇权礼制建构过程之一端。

  • 标签: 万岁 先宋 天子 皇权 礼仪
  • 简介:赤水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在它的流域内,有在历史著作中很少记载也缺乏研究的古代国家"鳛";很可能存在还没有被发现的南方丝路古道。赤水河区域有护肝的灵药赶黄草;红军在这里"四渡赤水",毛泽东说这是他的"最得意之笔"。因为赤水河的神奇,专家们达成了《赤水河共识》。

  • 标签: 赤水河 古鳛国 丝路古道 好酒与好草 四渡赤水 赤水河共识
  • 简介:古代东亚各国官制无不受到中国朝堂政治文化的影响,但各具特色,同源异流。其中,地处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早且深,官制建设进展快,璀璨多彩。内政改革和官僚制度建设的需要,催生了百济冠带文化。接受中国儒释道文化要素的影响并加以吸收和再创造,则是百济冠带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较之高句丽和新罗,百济冠带文化具有崇德、尚紫和多样性的特点。作为大陆文化向日本列岛传播的主渠道,百济向倭国传播了包括官制在内的各种文化,促进了那里的历史进步。

  • 标签: 冠带文化 百济冠带
  • 简介:<正>诗观就是对诗的看法,构成诗论的基础。一个诗人的诗观,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基础之上的,杜国清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探讨杜国清的诗观,也必须从支撑诗观的三个支撑点入手。

  • 标签: 诗歌创作 波特莱尔 超然主义 宇宙观 美的本质 象征诗
  • 简介:本文认为,“主体民族”的提法混淆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易造成误解与纷争。田野调查表明,“主体民族”观不能表达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平等态度,属于轻视他们的语言文字和行为,加剧了弱势民族群体的自卑情绪、“等靠要”观念与民族隔阂。文章阐述了转变“主体民族”观念的现实需求、事实依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 标签: 主体民族观念 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 简介:睡虎地秦简中的“稗官”指官啬夫的佐、史、士吏等职官,地位在令史以下,龙岗秦简中的“稗官”可能指乡啬夫或其属吏,汉简中的“都官之稗官”俸禄为一百六十石,大致与官啬夫、乡啬夫相当。且“稗官”之“稗”在秦汉皆含有“别”的义素,因“别”而产生“小”的意义,“稗官”的使用与秦汉简帛文献“从大数到小数”的称数法有关,这种称数法在汉代之后近于消失,是“稗官”一词不再使用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秦汉简牍 稗官 称数法
  • 简介:“帝制农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本特征是,帝制——官僚——郡县体制与农商混合经济达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生态。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覆盖广袤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来保持基本社会平衡和持续性,具有独特的性征和演进倾向,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其生成的轨迹的梳理有助于重新解读秦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进的历史,对其遗产的考察则有益于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 标签: 明清 帝制农商社会 西方中心主义 社会形态
  • 简介:杨志玖教授(1915-2002)是我国当代著名史学家,从事学术研究六十余年,著述颇丰,一生出版学术专著八部,发表史学论文近二百篇。杨志玖教授在元代回族史、马可波罗来华问题、探马赤军问题、隋唐史、土地制度史、中西交通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走向国际史坛,成为国际学术界这些领域的著名学者。杨志玖教授在学术研究中精于考证、追求真实、富有创见、从善如流、坚持操守、与时俱进的学风及深邃的史学思想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标签: 杨志玖 史学思想 元代 回族史 治学精神
  • 简介:乡官在东周秦汉社会是文官系统中的最底层吏员,甚至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命官,职卑禄薄或根本无禄。但乡官却是广大农村的最高长官,担负着直接治民的重大职责,在监督考核制度相对疏陋之时,行政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乡官又往往与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紧密粘合,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威望和权势,在乡里社会一言九鼎。因此,乡官的选任及其行政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乱和王朝的安危,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东周秦汉 乡里组织 乡官
  • 简介:葛洪因早年平贼旧功,东晋时被再荐重任。因仰慕交趾富产丹砂和仙药,心系丹鼎的葛洪贱求勾漏令,希求在交趾"炼丹以祈遐寿"。葛洪远赴交趾的丹道之行由于史载不一而历来颇有争议。根据《太清金液神丹经》中的《抱朴子序述》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葛洪在晚暮之年确曾不顾鄙俗毁誉而南下交趾弘道传教,对丹鼎派道教南传越南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 标签: 葛洪 勾漏令 道教入越
  • 简介:古格·其美多吉和索朗仁青在《西藏研究》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各种情感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区新增地名密若繁星。

  • 标签: 《西藏研究》 情感色彩 地名 情感因素 改革开放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