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美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美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美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美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冷战初期,国际新秩序尚待重新确立的关键时刻,促使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二大国)、法国(武器出口第三大国)积极从事武器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考量(内部因素);与美国(武器出口第一大国)竞争,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外部因素).特别是法国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做出对台重大军售的历史性决定,更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售高科技武器给台湾乃一贸易决定,出于商业动机;台湾则视之为一次重要的外交突破,增加了军购渠道和国家安全系数;北京却认为是对两岸军事平衡之严重破坏,是对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打击;对美国而言则是法国"逾越"其军事影响圈.

  • 标签: 军售关系 政治利益 两岸关系 法国 俄罗斯 武器出口
  • 简介:宜州近年发现的两面石寨山型铜鼓和画马崖岩画,同属一个地点.这一发现,为了解历史上宜州一带的壮族先民与滇越民族的关系,揭示宋代"宜州买马"的交易场所和明代"怀远驿铺"的历史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铜鼓 崖壁画 宜州马市 怀远驿铺
  • 简介:<正>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件,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民族资本经济在“九·一八”后也开始陷入困境,“商业一落千丈,工厂停闭叠起,金融枯竭”。民族和经济的双重危机,击破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党统治下“期政治之稳固,藉谋经济发展”的幻想,迫使他们对国民党政权建立五年来的历史进行回顾,结论是“五年来兵祸不能息,匪患不能止,天灾不能防,甚至党国自身,亦复不能保持完整”,“国是日非,民生愈困”,“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到了日暮途穷,非变

  • 标签: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国民党政权 国民党政府 宪政 领袖人物
  • 简介: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是指城市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社会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体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职住空间关系研究学派、职住空间平衡和城市通勤、居住选择和居住空间分异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认为国内相关研究应注重社会调查,加强个体层面的研究,从体制转型和个体社会经济特征等角度寻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及其演化的形成机制,并注重特殊群体,如外来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和原单位制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的职住空间关系和社会空间后果研究。

  • 标签: 职住空间关系 过剩通勤 城市通勤行为 空间失衡
  • 简介:郭玹的袭爵为皇权介入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埋下了隐患。明英宗曾试图通过搁置袭爵来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但在复位后出于巩固统治需要转而支持郭昌袭爵。成化年间至弘治初年,朝廷主张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郭昌之子郭良通过多种方式为袭爵营造有利氛围来影响皇权,最终成功袭爵。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体现出明代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

  • 标签: 武定侯家族 袭爵之争 勋臣家族 族权 皇权
  • 简介:毛洋海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宋代的祖国内地和藏区的经济关系主要是茶马经济往来。这些茶马经济关系,既有官方之间的贡赐关系,也有民间自发的商品交换。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唐宋以来的祖国内地和藏区的茶马等经济关系,不加区分地都称之为“汉藏茶马贸易”、“茶马互市”、“贡赐贸易”等。

  • 标签: 经济关系 性质问题 藏区 内地 祖国 宋代
  • 简介:历史研究需要进行科学分期,由于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因而分期的标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中日俄(苏)三国关系史可分为7个时期.1900-1917年为两强凌一弱时期;1917-1931年为三国关系初次变化时期;1931-1945年为战争笼罩三国时期;1945-1949年为三国关系特殊时期;1949-1960年为三国关系再次变化时期;1960-1972年为敌友关系相互转变时期;1972-1991年为三国关系终趋正常时期.

  • 标签: 中日俄(苏) 三国关系 分期问题
  • 简介: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后,德国并没有放弃侵略苏俄的政策,苏俄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仍面临着德国的重压,战争危机险象环生.为了维持俄德关系的现状,恢复经济,休养生息,苏俄奉行了妥协与抗争相结合的对德外交,布列斯特和约补充协议的签订集中表现了苏俄政府维护和平斗争的艰难性和外交工作的务实性.喘息时间的准战时性以残酷的方式昭示了苏俄国策的难点,在被动中为千头万绪的要务的展开指明了重点,从而为未来反协约国武装干涉做了主动的准备.

  • 标签: 布列斯特和约 俄德关系 妥协 抗争
  • 简介:北魏孝文帝给高句丽王高云的诏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诏书于太和十六年九、十月份发出,要求高句丽派遣王弟入朝,高句丽最终顺从了北魏的要求。诏书内容可以弥补多件文献阙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藉此了解孝文帝精心策划迁都洛阳过程中对内树立权威、对外极力笼络的手段,对研究高句丽国情、魏丽关系大有裨益。

  • 标签: 高句丽 北魏 孝文帝 朝贡
  • 简介: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运动,客家人不断进入壮族聚居地区,逐渐形成壮族与客家杂居的局面。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的分布以桂西南、桂西最为集中,往东逐渐递减;客家的分布以桂东南最为集中,往桂西、桂西北逐渐递减,桂中地区是壮族与客家杂居最为普遍的地区。总的来说.客家人在壮族地区的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的出现是和历史上客家与壮族的迁移以及民族融合密切相关的。

  • 标签: 壮族 客家 杂居 空间结构
  • 简介: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根本法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争沦的焦点之一,其起伏变化是比较大的.经历了—个笼统—详细—简单-详细的过程。当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探讨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但是在国民党的“党治”高于一切的环境下,根本法的存在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 标签: 国民党统治时期 根本法 中央 地方 关系 党治
  • 简介: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 标签: 旅游创新 旅游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制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楚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关于卡尔梅克疑问句中音长和音强的相互关系[苏]T.C.叶塞诺娃(ECEHOBA)语调是表达人们思维和感情最常用的句法手段。π.B.谢尔巴曾指出,所有不同语言里词尾音的消失说明了“语调是表达词和词组之间关系的最强有力的手段”①。语调是表达疑问句意义所必...

  • 标签: 一般疑问句 卡尔梅克语 语调 发音长度 句子 陈述句
  • 简介:文章通过对人地关系系统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系统的核心内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地关系论发展的最高形式的结论。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人地关系系统 人地关系论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是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立足广东,采用“主题-并置”的叙事结构,讲述身处“广东关系”中的鲁迅生活上的经历、思想上的转变,以及鲁迅与广东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并通过“浸入”历史的方式,让观众在互动关系中感悟、寻求真实的鲁迅.

  • 标签: 鲁迅 广东 关系 真实
  • 简介:撒拉语、蒙古语同属一个语系。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影响。这种接触和影响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语言中出现了相互借用的词语或有同源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撒拉族与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渗透的佐证。

  • 标签: 撒拉语 蒙古语 关系词 探析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与环境.并已经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民族关系的必要性.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民族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现阶段研究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 中国 国民 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