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判断和决策时往往受到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的超出一般自信水平的非理性状态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本文试图探讨非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融资结构相关关系.在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31家企业2012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反向关系,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其资本结构越偏向于权益资本.

  • 标签: 管理者过度自信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
  • 简介:基于460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和删截回归模型,从资源禀赋角度实证分析了种粮大户农业生产资金资源配置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大户资源禀赋优势决定其资金资源配置行为,种粮大户自身特征变量中的身体状况、是否党员、粮食收入比重、经营耕地面积等变量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产生了负向影响,信贷可获得变量总体上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负向影响,经济环境、政策评价和风险意识等变量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渠道变量产生较弱的负向影响,依托粮食产业变量产生了较强的负向影响。

  • 标签: 种粮大户 农业生产性资金资源 配置行为 删截回归模型
  • 简介:《资本充足约束下银行风险偏好和行为研究》一书以“资本充足约束”为研究重心,试图解决关于资本充足约束“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其着眼于巴塞尔协议的演进历程和各国的经验数据,利用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资本充足约束下的银行行为机理和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资本充足约束制度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资本充足性 巴塞尔协议 银行监管 风险偏好
  • 简介:本文扩展了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通过对我国主要制造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较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扩大内需关键是降低过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

  • 标签: 企业异质性 贸易成本 扩大内需 制造业
  • 简介:我国职工和包含农民工在内的非职工就业人员在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职工的收入接近其持久收入,具有较高的持久,而非职工的收入持久较低。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劳动者收入中,职工收入占比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较大,接近单位弹性,而非职工收入占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弹性相对较小。规范劳动合同,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生命时间和就业稳定性,进而提高我国居民的职工收入占比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就业生命时间 职工收入占比 非职工收入占比
  • 简介: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 标签: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京津冀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 耦合协调 制造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