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的相关性。以1998-2008年间发生的、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的国内非关联股权标的纵向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地点相近性、研发支出密度和契约密度衡量公司纵向并购双方的资产专用性。结果发现,并购交易双方资产专用性越高,收购方公司财富效应越大,且随着并购双方纵向关联程度的增加及它们所在地区产权保护程度的降低,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纵向并购财富效应间的正相关性越强,支持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说。这表明,在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较差的契约实施和低效的社会信任条件下,纵向一体化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保护交易双方,特别是对私人控股型的收购公司来说,有价值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能使其免受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

  • 标签: 资产专用性 纵向并购 纵向一体化 财富效应
  • 简介:以沪深两市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企业投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过度投资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公司的对应水平,过度投资行为将减少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公司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增加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率低下。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标签: 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 真实盈余管理 企业价值
  • 简介:2017年4月30日,首款乳酸菌科研产品“必净畅活性乳酸菌片”作为四川首批试点成功进入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公共平台。这也是全国第一款守护人体微生态平衡与肠胃健康的乳酸菌类产而。

  • 标签: 产品防伪 验证 保卫战 品牌 乳酸菌 公共平台
  • 简介:以2009—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研发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抑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驱动作用,企业较多的现金持有量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驱动作用。将经济理论与企业财务相联结,研究企业产业升级与企业现实财务状况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丰富了经济学领域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理论文献,从实践层面可以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类型的企业产业升级决策提供实证借鉴。

  • 标签: 劳动力成本 研发投入 融资约束 现金持有 要素价格 劳动力密集
  • 简介:考虑到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及企业流动性风险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及货币审慎调控规则模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2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增大会导致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增大,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增大;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则相对会缓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但是货币政策对于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存在一个门槛值,一旦超过门槛值,将会增大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即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的共同作用将会对货币政策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即当货币供给量增大时,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会增大货币供给量对于企业流动性风险削弱作用。

  • 标签: 货币审慎调控 商业信用 企业流动性风险 货币供给
  • 简介:以17家外贸上市公司为观察样本,王跃堂、赵子夜(2004)考察了出口退税滞后对公司外贸出口增长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出口退税滞后政策是否存在经济后果提供经验证据。文章发现,1999年以来外贸上市公司的应收出口退税额逐年攀升,而实际出口退税率和出口退税周转率逐年下降。由此给外贸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和经

  • 标签: 出口退税率 上市公司 经济后果 经验证据 流动资金 出口增长
  • 简介:本文通过选取美国家庭的微观数据,运用有序(ordered)Logit回归、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发现居民去教堂的次数会对借款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地,部分证实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去教堂的次数会改变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时,发现美国受访者信奉宗教派别的差异会通过其参加教堂活动的行为而表现出对借款决策的显著不同影响。更为有意义的是,利用中国的微观数据进行验证的结果仍然支持宗教派别差异显著影响借款行为的结论。

  • 标签: 宗教 借款 生活态度
  • 简介:本文通过选取美国家庭的微观数据,运用有序(ordered)Logit回归、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发现居民去教堂的次数会对借款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地,部分证实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去教堂的次数会改变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时,发现美国受访者信奉宗教派别的差异会通过其参加教堂活动的行为而表现出对借款决策的显著不同影响。更为有意义的是,利用中国的微观数据进行验证的结果仍然支持宗教派别差异显著影响借款行为的结论。更多还原

  • 标签: 宗教 借款 生活态度
  • 简介:连锁董事网络中承载着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上市公司2007—2013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连锁董事网络中的连锁董事个人社会资本、企业组织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董事网络中的连锁董事个人社会资本、企业组织社会资本均与企业投资偏离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作为社会资本的连锁董事网络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连锁董事网络结构位置对连锁董事社会资本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这可能是由于连锁董事网络的嵌入成本效应、钝化效应和连带寻租所致。这为我国市场发展深化时期企业的关系平台构建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 标签: 连锁董事 社会资本 网络中心度 调节效应 投资效率
  • 简介:按照财务公开的原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家公司1990年度财务报告已先后见报,本刊现予陆续转载,希望各上市公司在社会股东和市场力量监督下,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深圳市 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改造 升值 资产净值 董事局
  • 简介:自“非公经济36条”及新“36条”颁布后,隐性行业壁垒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的行业障碍。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壁垒水平及其分配行为的研究发现,隐性行业壁垒不仅造成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间分布的不平衡,使其主要处于国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隐性行业壁垒水平的高低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意愿、派现意愿及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和落实新“36条”、改善资本市场的分配现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隐性行业壁垒 股利分配 新“36条”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 标签: 公司价值 代理成本 所有权结构 国有股东 股权制衡
  • 简介:基于2010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不区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时,会计稳健性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总的非效率投资和投资过度,但对投资不足的作用不显著;第二,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加剧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衰退期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则相反;第三,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投资过度样本组中,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在衰退期企业最大,成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

  • 标签: 会计稳健性 非效率投资 投资不足 投资过度 企业生命周期
  • 简介:与现有关于信息披露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文献不同,本文从内控信息披露角度研究企业投资效率,考察了企业内控信息披露与过度投资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1)内控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内控治理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轻因信息不对称滋生或助长的代理问题,从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2)过度投资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过度投资越严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3)内控信息披露能减少企业因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研究丰富了信息披露与投资效率方面的文献,证实了内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表明当前监管机构加强企业内控披露的决策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本研究为实务界和监管机构制定有关内部控制和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 标签: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过度投资 财务危机
  • 简介:利用2005至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严谨的家族企业定义,本文深入考察了转型时期我国家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发现,在弱产权保护环境下,家族控股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具体的,家族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较差,对亏损的确认更不及时。本文研究表明,当法律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时,与其他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弱化了家族股东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动机,由此造成家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显著差于非家族企业。

  • 标签: 家族企业 产权保护 代理问题 会计信息
  • 简介:关于英、美等私有经济体制下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众多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由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受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进而面临的公司治理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政府干预下的控制权市场是否同样具备私有经济下控制权市场的基本功能仍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1999年发生的133起大股东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中位数)获得了18.89%(14.24%)的超额报酬(以市场模型法计算);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上市公司以总资产现金收益率(RCF)衡量的经营业绩比转移前平均(中位数)提高了2.01%(1.83%),转移后第二年的提高幅度甚至更大(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63%和1.67%)。本文最后关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与超额报酬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果则可以证明,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报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控制权转移后提高的经营业绩的预期,而非市场无效的“噪音”(Noise)所致。

  • 标签: 股价反应 企业绩效 控制权转移 中国 上市公司
  • 简介:在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背景下,通过手工整理方式获取了2008~2014年间完整披露了环保投资金额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环保投资强度(EID)为公司环保投资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环保投资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公司环保投资重在解决当前问题而尚缺少长远的显著性效应;公司环保投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带来显著的价值相关性效应;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的公司,重污染行业公司环保投资选择与公司价值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选择与公司价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却不然。研究丰富了环保投资在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理论,也为政府完善引导公司环保投资的环境政策、为公司在发展战略中优化投资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 标签: 环保投资 公司价值 发展战略 价值创造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0至200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检验了公司特征对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交互影响。我们发现,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总体上支持了关联交易的掏空观。并且,公司具体特征能够影响关联交易的性质。具体来说,上市公司附属于集团公司,加大了关联交易为掏卒的可能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关联交易为掏空的可能性越小:关联交易为掏空的可能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第二至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不能改变关联交易的性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对关联交易性质的影响不一致。

  • 标签: 关联交易 企业价值 掏空 公司特征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 简介: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内部控制 媒体监督 经济影响力
  • 简介:隐性成本是新股发行成本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其难以度量,目前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2004—2012年中国的IPO公司为样本,以IPO停摆的外生事件作为工具变量,利用二阶段回归考察新股发行的隐性成本对其上市后大股东行为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成本越高的企业,上市后大股东资金占用和股利发放水平都显著越高;并且,这些企业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表现也显著越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较高、上市时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公司,隐性成本对上市后大股东行为和公司业绩的影响都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 标签: IPO隐性成本 新股上市后表现 IPO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