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2017年12月11日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风能资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下一世纪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可能会减少,南半球一些地区的风能资源会急剧增加。而风能利用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风能资源 资源分布 风电 科罗拉多大学 地球科学
  • 简介:对EN_1型测数据处理仪存在缺陷的处理措施及改进设想熊良鹏(佛坪县气象局佛坪·723400)EN1型测数据处理仪是EN型处理仪的改进型,功能较EN型增强且更趋合理,观测操作更加方便。但在使用中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1EN1型处理仪增加了打印输出1小...

  • 标签: 处理措施 处理仪 测风数据 存在缺陷 打印输出 风速记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陕西黄陵二号煤矿在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方面选用瓦斯综合治理手段取得良好效果,在二盘区多个工作面使用常规高位裂隙抽采钻孔与定向长距离高位裂隙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高位裂隙瓦斯,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探究定向长距离钻孔孔径对钻孔抽采效果的影响,在211回巷施工长距离高位裂隙抽采钻孔并通过二次扩孔,达到153孔径,通过抽采数据对比分析,评判大孔径钻孔优劣性。

  • 标签: 大孔径 定向高位裂隙 综合治理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其中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的支柱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较为普遍且成熟的风能利用技术就是风力发电技术。截止2021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占全国电源总装机比例约为13%。其中2021年全国新增电4757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三北”地区占比约39%,根据单体项目规模及场址地理位置分布来看,呈现“三北”“海上”规模化、基地化,中东部内陆地区集中式、分散式并举发展的态势。目前中东部平原电项目开发进入高峰期,基于此,本文章主要对我国中东部平原电项目前期工作优化策划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 标签: 风电项目 工程建设 前期策划
  • 简介:10月12日,“华杯”第二届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在扬子江畔南京市隆重拉开帷幕。笔者以运动员的身份,有幸见证了这一气象人隆重的盛会,亲身体会到“和谐、健身、拼搏、进取”的气象风貌,它让我重温起儿时的梦想,感受到那生命的激情,特别是,我省气象体育健儿所体现出的诚实、拼搏、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犹如扬子江中之蛟龙,风采奕奕。在参赛的大部分项目中,捷报频频,可谓全面开花,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运动员获得名次,项目总分比上届翻倍增长(达58分),

  • 标签: 气象行业 运动会 和谐 健身 风杯 精神风貌
  • 简介:摘 要: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成为常态,利于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降低用地成本,提升土地利用率,但盖下的自然通风效果却受到较大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基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对某地铁停车场盖下自然场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盖下自然通风效果,供其他工程设计参考。

  • 标签:
  • 简介:文章评估耦合气候模式预测台风季节(6~10月)西北太平洋纬向垂直切变幅度(Mws)的年际变化能力,分析显示欧洲多模式集合气候预测系统计划(DEMETER)中耦合模式数据基本具有回报MWS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能力,而回报MWS空间能力的不足区域与模式回报MWS与西北太平洋年台风数(WNPTF)的虚假显著相关区域相一致。过程中还显示西北太平洋低纬海区MWS与WNPTF正(负)相关,而强E1Nino年时该海区MWS对应正(负)异常,强LaNina年时则相反;这意味着在台风季节,强EINino年的WNPTF容易比强LaNina年的WNPTF偏多。在考察MWS的时间变异特征时,将MWS区域平均时间序列(MWST)和MWS的EOF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时间系数(MWSPCI)定义为纬向垂直切变指数,讨论指数与WNPTF、强ENSO间的关系。分析显示,MWST(MWSPCI)分别与Nino3.4指数、WNPTF显著相关,模式集合较好地再现了这种特征;但对强ENSO信号的响应,两个指数在ERA.40数据中是相反的,而在模式集合中却是一致的。

  • 标签: 纬向风垂直切变幅度 DEMETER 回报 西北太平洋 ENSO
  • 简介:摘要:质量示范效应在国能陕北新庄100MW精品样板电建设工程管理应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推行“样板引路、示范先行”的电工程质量管理模式,为区域电工程建设起到了借鉴和示范意义,也为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电工程发挥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 标签: 质量示范效应 管理创新 实践应用
  • 简介:由于对地球表层环境和大气环流形式产生了明显变化,青藏高原在新生代持续快速的隆升过程,就成为重要而壮观的全球变化事件之一。对该事件的关注与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和成果,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争论。发育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即甘肃省酒泉地区的新生界成砂岩及其相关沉积,代表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变化的特殊沉积。它们包括:(1)古近系白杨河组底部的成砂岩,代表了受到印度夏季季风控制的炎热干旱环境的产物;(2)新近系疏勒河组下部的成砂岩,表明了继续受到印度夏季季风控制的潮湿气候背景的沉积;(3)第四系玉门组冰水沉积中的成砂岩透镜体,表现为冬季季风(或盛行西风)形成的寒冷气候下的成砂岩。因此,研究区域的新生界成砂岩,成为窥视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的沉积学响应,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隆升过程提供了重要思考线索。

  • 标签: 风成砂岩 酒泉地区 新生界 沉积学响应 青藏高原隆升
  • 简介: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成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的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以成大型交错层理为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成砂沉积的存在丰富了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类型,为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材料。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 简介:从2004年台预报分析入手,着重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新技术、新信息综合分析和老预报员经验的总结等问题,探讨现代天气预报应该如何建立一套新的思路.

  • 标签: 预报思路 台风预报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 简介:在热带风暴或台风(以下统称为台风)的预报服务中,本地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过程雨量(以下简称台风雨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预报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1951—1987年83例登陆于广东——浙南的台风在过第二警戒线前后三天850、500hPa二层八种物理量场进

  • 标签: 物理量场 锋面分析 锋区 水汽通量 预报服务 假相当位温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典型古土壤一成砂剖面的释光(OSL)年代测定和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除Co、Rb、Sr和Ba以外的12种微量元素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较显著,其含量变化曲线上的峰值段对应于古土壤层而谷值段对应于成砂层,这一现象可作为气候暖湿、冷干波动的标志;区域金新世气候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11.8—10.0ka气候寒冷干燥,10.0~9.2ka气候逐渐趋于暖湿,9.2~4.6ka气候相对冷干,4.6~0.7ka气候相对暖湿,0.7ka以来气候明显寒冷干燥;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中存在8次寒冷事件,与青藏高原和北大西洋揭示的寒冷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共和盆地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 标签: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 简介:摘要:本次以商南县过楼镇产业扶贫生态茶园建设项目为实例,介绍了滴灌系统在山地等高落差地区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灌溉制度的确定,核算各级管道压力偏差、计算各级管道管径,完成山地茶园的滴灌系统设计。本次的滴灌设计计算过程较为全面,可为其他类似滴灌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山地滴灌 灌水小区 灌溉制度 水头偏差
  • 简介:2008年9月17日上午,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彩旗飘舞,花团锦簇,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这里隆重开幕。包括10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领域,工作在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开幕式。其中测绘界院士、专家、教授等130多人也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 郑州市 测绘 河南省 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