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分子自组装是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也是孕育先进材料的摇篮。家蚕丝素蛋白分子是研究大分子自组装的良好材料,近年来研究者对丝素蛋白的自组装进行了诸多研究,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丝素蛋白材料分子自组装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丝素蛋白的分子自组装方法和应用研究。丝素蛋白分子自组装应用研究,不但可以拓展丝素蛋白的多元化应用,而且会促进新型材料的发展。

  • 标签: 丝素蛋白 自组装 研究进展
  • 简介:本文对桑园栽培仿野生灵芝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对不同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桑园正常生产情况下,隔行间种灵芝,667m2(1亩)桑园可提高经济效益3800元左右;菌袋平栽比菌袋立栽其收益高提87%;桑园栽植仿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是其它灵芝菌株的10倍左右。

  • 标签: 桑园 桑枝 灵芝 栽植
  • 简介:利用斑纹限性品种在蚕期分辨雌雄,实现雌雄分养,提高饲育质量,提高雌雄分辨的正确性,进而提高蚕种质量。在目前蚕种场用工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家蚕品种 斑纹限性 蚕种生产 应用
  • 简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editingwithengineerednucleases)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被《NatureMethods》杂志评为2011年的年度技术。家蚕的基因组编辑在研究家蚕功能基因、培育家蚕新型素材、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紧跟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迅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9月,该团队在《PLoSONE》杂志上公布了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工具-TALE核酸酶技术(TALEN)实现对家蚕内源靶基因的可遗传敲除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发表以后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转载与评论,发表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即被包括《NatRevMolCellBiol》、《GenomeRes》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论文引用28次。随后,研究团队又围绕着建立高效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适用于家蚕基因组编辑的TALEN高效组装技术体系和活性检测平台。通过组装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高效的对人工设计的TALEN打靶载体进行组装。通过活性检测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便利地对组装的TALEN打靶载体的打靶效率进行评估,筛选高活性的TALEN打靶载体,这对提高对家蚕功能基因敲除,尤其是可遗传敲除的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成熟,为实现家蚕功能基因的大规模敲除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论文“High-efficiencysystemfor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ofcustomizedTALENsforsilkwormgenomeediting”于2013年9月28号在国家权威杂志《MolecularGeneticsandGenomics》上在线发表(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8-013-0782-4)。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峰、马三垣为论文�

  • 标签: 家蚕生物反应器 功能基因组 编辑技术 大学 西南 SILKWORM
  • 简介:据《EXUALPLANTREPRODUCTION》(2012年12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无核柠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花粉和胚囊育性、胚胎发育以及白花和异花授粉机制研究了“香水”柠檬无核性状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和成熟胚囊的育性正常,当“香水”柠檬白花或异花授粉后,花粉粒能够在柱头正常萌发。在自花授粉情况下,花粉管发生扭曲,前端延长,花粉管在柱头底部破裂;异花授粉时,花粉管正常生长,并且在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

  • 标签: 分子机制 柠檬 无核 香水 新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
  • 简介:介绍一种电动升降式熟蚕自动上蔟装置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对电动葫芦的参数计算和选型作了详细介绍。该装置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熟蚕上蔟的工作效率,降低.蚕农的劳动强度。

  • 标签: 电动升降 自动上蔟 装置 设计 应用
  • 简介:为提高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的桑蚕小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举办小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小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小蚕共育 创新技术 推广应用
  • 简介:2013年4月26日,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举办。学院主要领导、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夏庆友教授主持讲座并向大家介绍了三位特邀嘉宾,他们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缪云根,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导崔为正以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卫正国博士。

  • 标签: 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浙江大学 讲座 西南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简介: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仪可以简单、快速、高效和经济地实现各种标本核酸的自动提取。本文概述了核酸自动提取仪的原理及分类,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仪原理、分类、特点及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磁珠 核酸 NAT 核酸自动提取仪 分子生物学
  • 简介: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218.33kg,亩桑平均养蚕4.35张,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杂交桑品种 桂桑优12 桂桑优62 配套技术 推广应用
  • 简介:2013年3月20日,研究论文《VitellogeninReceptorMutationLeadstotheOogenesisMutantPhenotype‘scantyvitellin’oftheSilkworm,Bombyxmori》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15308。文章详细地阐释卵黄原蛋白受体在卵的形成及胚胎发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受体缺乏或异常会导致卵不能正常形成,卵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最终导致后代不能正常生长而致死。这一结果为鳞翅目害虫的卵黄原蛋白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

  • 标签: 研究论文 基因克隆 杂志 SILKWORM 卵黄原蛋白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