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篇反映贫困边远地区神经外科手术开展状况的报道,实际上也是一篇神经外科的临床病例分析。虽然内容主要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脑创伤疾病,其创新性和参考价值均尚待提高,但是,通过本文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医疗设备的投入和加强专业医师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成效。过去必须转往城市大医院救治的颅脑创伤等急症患者,可以及时就地得到有效治疗,这不仅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和提高了疗效,也大大减少了贫困地区患者的医疗负担。本文作者身处贫困边远地区,在参考资料匮乏、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能收集、整理数十例病例资料,并写出比较规范、有专业性、有较好疗效的文章是难能可贵的。我刊本着贯彻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将继续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除刊出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同时亦为基层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选登一些来自基层的文章,以资激励基层医生,提高他们的医疗和理论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边远地区医院 贫困地区 临床病例分析 基层临床医生 颅脑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r,DNT)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对2001年至2007年治疗18例DNT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电生理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DNT病人表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与部位有关,14例行脑电图描记,其中10例行术中皮层脑电图描记切除病灶,术后随访1月~6年,3例仍有癫痫发作,15例癫痫发作消失,无肿瘤复发。结论DNT属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行术中脑电图描记可有效切除癫痫灶。

  • 标签: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手术 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测量技术
  • 简介:慢性酒精中毒多伴有神经系统损害,但有脑神经损害者相对少见.我院自1995~2002年共收治12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伴有脑神经损害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1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3例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36~72岁,平均51.2岁.所有患者饮白酒史均>10年,最长达53年,平均32年,平均日饮酒量≥200g,其中空腹饮酒者10例;经头部CT或MRI检查均排除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理化因子中毒导致的脑神经损害.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脑神经损害 患者 神经系统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puhnonaryedema,NP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提高癫痫持续状态并发NPE的治愈率。方法总结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1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征及治疗经过。其中9例比较了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NPE患者治疗前肺动脉楔压(PAWP)、PaO2/FiO2低于正常。治疗后PAWP显著下降,PaO2/FiO2迅速好转。1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自动出院,1死亡。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合并NPE的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癫痫 糖皮质激素 甘露醇
  • 简介: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血管神经复合体 解剖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单发囊性肿瘤手术效果理想,但位于脑干、脊髓等重要部位的大型、实质性、多发性HB疗效仍欠佳。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特征,并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目的采用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SSS)区硬脑膜,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SCG)摘除术前后在延髓和上颈段三叉神经脊束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数目的变化,以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血管源性头痛(如偏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SD大鼠(体重为220-250g)为实验对象,行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术后再手术暴露其SSS,然后电刺激SSS区硬脑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延髓和上颈段三叉神经脊束核NOS表达的变化。结果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主要分布在三又神经脊束核和上颈段脊髓的第Ⅰ、Ⅱ板层,双侧对称。假手术对照组、SCG摘除组每张切片的NOS阳性神经数分别为150.2±10.3、223.0±11.6,SCG摘除组NOS阳性神经数目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加(氏0.05)。结论颈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了头部血管源性疼痛(如偏头痛)中伤害性感觉信息导致的疼痛的产生、传导及调节过程。

  • 标签: 交感神经 上矢状窦 一氧化氮 三叉神经脊束核 偏头痛
  • 简介:目的探讨托吡酯时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后连续给予托吡酯80mg/(kg·d)和40mg/(kg·d)),共14d.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住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40mg/(kg·d)托吡酯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80mg/(kg·d)托吡酯组为(21.17±3.06)个和(21.16±3.87)个.80mg/(kg·d)托吡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1),40mg/(kg·d)托吡酯组TPM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PM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大鼠 海马神经 细胞凋亡
  • 简介:正常人的睡眠呈周期性.每个周期由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及其随后的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组成.通常每晚有3~5个这样的NREM/REM睡眠周期.正常人REM睡眠期有三个特点:1)低电压混合频率脑电波;2)快速眼球运动;3)低下颏肌电张力.

  • 标签: 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行为 神经系统疾病 睡眠周期 正常人 周期性
  • 简介: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进修医师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血管神经病学的理论基础是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临床实践过程是培养的关键环节,同时必须开阔视野,注重加强健康教育意识。

  • 标签: 教育 医学 继续 脑血管障碍 教学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的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系统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胚龄为20周的人胚胎皮质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并检测生长曲线,测定长期培养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及冻存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传代25代,总的细胞数增加了105倍.干细胞只有培养1个月后才能有效去除前体细胞.细胞周期显示细胞保持了活跃的增殖,多次传代后细胞冻存对细胞的存活力无明显影响,多向分化潜力表现出稳定性.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于体外长期培养,这也是细胞纯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人神经干细胞 培养 细胞周期 冻存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及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学组联合举办的第11届全国神经病理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11月3~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除举行全国神经病理学术会议外还将有亚洲及欧美等国际著名的神经病理学家进行讲座。欢迎全国神经内外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师及研究人员参加并赐稿。征文要求如下

  • 标签: 神经病理学 会议 征文通知 学术 中华医学会 神经内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