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共99个结节),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ARFI检查,观察并记录ARFI技术剪切波的速度(SWV)值,分析良性和恶性结节、病变结节同周边无病变组织间SWV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的截断值,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对诊断良、恶性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68±0.51)m/s、(3.09±0.53)m/s和(2.42±0.22)m/s,恶性结节的SWV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与周围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1.108±0.205)、(1.27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诊断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74.14%、69.70%、63.41%和74.14%。SWV比值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4%、79.31%、69.70%、64.86%和72.58%。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技术用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 鉴别诊断
  • 简介:<正>亚洲神经肿瘤协会(AsianSocietyforNeuro-Oncology,ASNO)和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八届亚洲神经肿瘤会议(8thASNOMeeting)、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第五届韩-中神经肿瘤会议(5thKorean-ChineseNeuro-oncologyMeeting)定于2011年5月26日-29日在苏州举行。

  • 标签: 神经肿瘤 ASNO MEETING TH 学术会议 壁报交流
  • 简介:患者男,65岁,农民,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因持续性左胸部疼捕伴痰中带血2月.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左侧胸部持续性锐痛,左肩部牵涉痛.无放射痛;痰中间歇出现少量暗红色血,无咳嗽及呼吸困难。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食纳差,大小便正常。体重2月下降5kg。体征: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血压15/10kpa。两呼吸音清晰。

  • 标签: 肺鳞状细胞癌 胸部 血吸虫病流行区 虫卵 牵涉痛 纳差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和重复癌影像诊断联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6例乳腺癌患者发现肺部病变,先根据影像学资料判断肺部病变性质,再选取病灶最佳活检靶点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分析穿刺病理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6例肺部病变影像学分析均考虑原发性肺癌。一次穿刺成功率100%。6例中穿刺明确诊断恶性病变5例,其中4例免疫组化标记符合原发性腺癌。结论乳腺和重复癌影像学诊断联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可以满足临床诊疗的要求。

  • 标签: 乳腺癌 肺癌 重复癌 影像诊断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用小鼠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紫杉醇(泰素)与照射同步使用致损伤的研究,对其损伤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照射同步(CRT组)4个组,照射和用药的小鼠行全照射21Gy/5次/5天和周1与周4共2次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从实验后第1个月~第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蛋白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水肿和细胞浸润以及肺纤维化积分共6个指标的情况.结果:在紫杉醇照射同步组因损伤死亡小鼠(19/54)比单纯照射组(10/54)明显增多(P<0.05),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除第1个月外,均比单纯照射组高,在第4个月明显(P<0.01).单纯紫杉醇组第1个月也比对照组高,而且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紫杉醇照射同步组的肺纤维化积分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差别从第3个月后开始出现,而以第4个月明显,肺纤维化积分分别为5.6±0.7与3.8±0.7(P<0.05).结论: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能扩大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单纯紫杉醇也可致组织损伤,但损伤相对较轻,与照射同用可使致死性损伤增加.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化疗性肺损伤 紫杉醇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及术前CT检查在低分化鳞癌T及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5月~2006年5月共有179例低分化鳞癌患者在我院进行了CT扫描检查(其中132例患者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其中行CT增强扫描者142例,行CT平扫37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由2位科放射科医师共同对所有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分期(包括原发肿瘤及淋巴结病变),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有179例低分化鳞癌患者,中央型病变53.6%(96例),周围型病变46.4%(83例)。96例中央型病变患者中,CT影像学表现为门肿块者94例,腔内型病变者2例,出现空洞者5例,伴随阻塞性改变者69例。83例周围型病变患者中,最大径范围1.5—12cm,82例为实性病变,1例为部分实性病变;其中48例(58.0%)患者的病灶直径〉4cm,伴空洞病变表现的患者12例(14.0%)。直径≤3cm的病灶占周围型病变的21例(25.3%),中心可出现坏死(12例)及空洞(2例),可见广泛淋巴结肿大(3例)。术前CT对原发肿瘤及淋巴结分期(cTN)与术后病理对原发肿瘤及淋巴结分期(pTN)一致者46.2%(61例),cTN与pTN不一致者53.8%(71例)。CT对原发肿瘤(T分期)评估准确者78.8%(104例),不准确者21.2%(28例),其中低估12.1%(16例),高估9.1%(12例)。CT对淋巴结病变(N分期)评估准确者56.8%(75例),不准确者43.2%(57例),其中低估18.2%(24例),高估25.0%(33例)。结论低分化鳞癌多为典型鳞癌的CT表现。病灶直径≤3cm的周围型低分化鳞癌可发生坏死及纵隔广泛淋巴结转移。直径〈1cm的纵隔淋巴结可转移,而良性淋巴结肿大亦较常见。尽管CT在低分化鳞癌分期上价值有限,但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癌 低分化鳞癌 CT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加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伴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手术加NP方案化疗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7例(21.2%);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9%~100%;胸腔积液缓解总有效率93.9%;1年存活率78.8%,2年存活率51.5%.结论:手术加NP方案化疗治疗伴癌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外科手术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7例恶性腹水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腹腔置管,先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生理盐水2,000ml+顺铂50mg/m2)4次,于末次灌注化疗结束后排净灌洗液,经导管注入43℃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5mg+鸦胆油乳100ml后拔管.评估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对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27例恶性腹水患者治疗后,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超声检查腹水显著减少.治疗组中完全缓解者18例,部分缓解者7例,稳定者2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6%(25/27).治疗过程中无Ⅲ或Ⅳ级严重毒副反应,无肠粘连和肠梗阻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安全、微创、不良反应少而轻、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循环热灌注 鸦胆子油乳 顺铂 恶性腹水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恶性疾病化疗后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血液科化疗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的住院患者25例给予EPO联合G—CSF治疗作为治疗组,另21例仅给予G—CSF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经3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上升,对照组白细胞明显上升,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全血细胞上升明显,可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化疗 全血细胞减少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简介:目的探讨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压迫大气道的纵隔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大小10cm×6cm×5cm~20cm×18cm×18cm。13例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气管局部软化,予气管切开,植入加长气切导管,2周后顺利拔出导管。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10例;神经鞘瘤2例,胸内甲状腺肿2例。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评估、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的严格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纵隔肿瘤 支气管源性囊肿 神经鞘瘤 胸内甲状腺肿 气道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肿瘤已成为我国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多数病人的病情已属中晚期,病情重,症状多,痛苦大,疗效差。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肿瘤,老年人容易患哪些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主要途径,以及如何合理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肿瘤 和合 老年人 病情
  • 简介:目的:分析骨盆良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盆良性肿瘤的认识及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肿瘤科195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01例骨盆良性肿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析骨盆肿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回顾病理资料,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影像资料由两位高年资骨肿瘤专科医生阅片,确定肿瘤的解剖部位、影像学特点;综合上述资料按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发生部位、影像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各骨盆良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男114例,女87例,男∶女为1.31∶1;发病年龄5~72岁,中位年龄28.0岁,平均30.1岁。20岁以下病例58例(28.86%),21~30岁52例(25.87%),31~40岁54例(26.87%),41~50岁21例(10.45%),50岁以上16例(7.96%)。较多见的有骨巨细胞瘤59例,骨软骨瘤53例,单纯性骨囊肿17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4例,软骨母细胞瘤13例。髋臼周围为肿瘤好发部位,骨巨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较强侵袭性,易累及多个分区。结论骨盆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下人群,好发于髋臼周围。综合流行病学情况及影像学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骨盆 盆腔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病理状态 解剖学
  • 简介:虽然晚期初治乳腺癌一直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但是合理的综合治疗已使部分患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作者综合大宗回顾性研究和ASCO会议三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结论,认为在保证全程有序、有效、可持续的系统性全身治疗前提下,年龄〈55岁、激素受体阳性、肿瘤负荷轻、局部症状或体征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原发肿瘤手术。对于该类患者是选择先接受原发肿瘤手术还是全身治疗仍然存在争议,而通过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一定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乳腺肿瘤 晚期乳腺癌 原发肿瘤手术 预后
  • 简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全身静脉化疗方法无法在脑脊液中形成有效的抑瘤浓度,并且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经脑脊液途径给药可以避开血脑屏障,直接增加药物的在患区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机体其他脏器与药物的接触,

  • 标签: 脑肿瘤 脑脊液途径 抑瘤作用
  • 简介:肿瘤学专业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迈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本文总结我校留学生肿瘤外科临床见习带教的体会。

  • 标签: 医学留学生 肿瘤学 临床见习 体会
  •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的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的肿瘤免疫激活剂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的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剂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性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的免疫激活剂(B组)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的肿瘤免疫激活剂(D组)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的生长,67%的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剂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剂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肝癌免疫激活剂具有较强的抗小鼠肝肿瘤的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 标签: 癌症疫苗 肝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 标签: 尿路脱落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 多重荧光PCR
  • 简介: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中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双向转化的体系,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理念。本文通过介绍转化医学理念的内涵及发展趋势,阐述其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 标签: 转化医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