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弹簧钢圈或PVA颗粒,对3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栓塞后出血均停止,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平稳,持续随访无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出血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栓塞 髂内动脉 出血
  • 简介:目的试探寻代谢因素与前列腺增生发生的相关。方珐收集2011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于福建省立医院常规体检男性资料。检测项目包括:身高与体重以计算BMI采血检验: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站秉入选患者1861例,前列腺体积正常与增大组问各均值比较显示年龄(47vs.69,P=0.002)、BMI(22.1vs.27.5,P=0.001)、PSA(0.72vs.1.58,P=0.034)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影响,相关单因素分析:PSA升高、超重、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7、P=0.028,1.565、P=0.036,2.112,P=0.003);多因紊分析: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前列腺增大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96倍,P=0.001。而PSA升高(0lR3.349,P=0.116)与体重超重(OR1.210,P=0.071)的作用被削减,为无统计学差异,并非影响前列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BMI≥28kg/m。)是前列腺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锻炼、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风险;并可作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代谢 BMI 肥胖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目的总结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方法122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单次TUR组)者63例和首次TUR及术后4~6周内ReTUR(ReTUR组)者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了解TUR后肿瘤残留及ReTUR对肿瘤病理分期的重新评估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5.3月,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28.81%和53.97%,P〈0.05)。ReTUR组患者中,23例(38.98%)发现有残余肿瘤,11例(18.64%)在首次TUR时肿瘤分期被低估。在发现残余肿瘤的患者中,有16例(69.95%)在原发部位。结论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能有效发现首次TUR术后残余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肿瘤残余 分期 复发率
  • 简介:膀胱癌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已经确定的膀胱癌风险因素不能充分来解释这种差异,目前一些研究已表明激素和生殖可能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为了研究生育与膀胱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作者对瑞典的2009811位女进行了一项前瞻研究,

  • 标签: 风险因素 膀胱癌 生育 人群 发病率 女性
  • 简介:目的比较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与单独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中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一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另一组只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灌注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中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7.7%,单药治疗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31.2%,单药治疗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预防中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独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复发 羟基喜树碱 乌苯美司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用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7年的男性患者和与这些患者年龄及各种风险因素相似的7年内不使用PDE一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癌发生率的情况。通过分析2000年到2006年的电子病例和数据库,以年龄在50至69岁,2000年前无前列腺癌病史的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2362名曾用PDE-5抑制剂治疗的男性和2612名不曾使用过该药物的男性。比较每组的人口数据。在研究期内:97名(4.1%)接受过PDE-5抑制剂治疗的ED患者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在非PDE-5抑制剂治疗组中,258名(9.9%)被诊断出患了前列腺癌(P〈O.0001)。在非洲裔美国人中,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的比例比不用的比例高(10.5%VS.7.1%,P〈0.0001)。接受过PDE-5治疗的患者,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的比例比较低(10.0%vs.13.1%,P=0.0008),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例比较高(38.4%vs.35.1%,P=0.0149)。接受PDE-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不易患前列腺癌(调整后的优势比为0.4,95%CI:0.3—0.5,P〈0.0001)。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用PDE-5抑制剂治疗ED的男性倾向于不易患前列腺癌。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ED) PDE-5抑制剂 前列腺癌 前列腺肿瘤
  • 简介:左氧氟沙星和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是目前治疗细菌和非细菌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联合用药时,a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急性细菌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将96只急性细菌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坦索罗辛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单用左氧氟沙星组),每组48只,分别在给药后o.125、0.25、0.5、1、2、4、85n12h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采集两组动物的血液、肝脏、肾脏和前列腺制作组织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peak)、清除率(CL)、最大药物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0-12),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前列腺组织中,坦索罗辛明显提高了左氧氟沙星的最大药物浓度(Cmax)、延长了药物半衰期(t1/2),且降低了药物清除率(CL)(P〈0.05)。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时坦索罗辛可能增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细菌前列腺炎时的疗效,而对其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大鼠 前列腺炎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a1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