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 标签: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人体位改变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的发生率,研究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65名老年人进行平卧位、立位3min内血压测定,据血压变化情况分成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采用动脉硬化榆测仪榆测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165名老年人中,OH组33例(20%),ONT组101例(61.2%).OHT组31例(18.8%).与ONT组相比,OH组、OHT组baPWV有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发生率较高;这种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并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体位性血压变化 P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