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近年来溃疡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维族)UC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3年2月-2012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维族UC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UC临床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并发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12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03:1(64/62),青年为高发年龄段(48.4%);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多见(50.0%);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83.3%);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见(45.2%);并发发生率低(4.8%);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结论:喀什地区维族UC患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以青年高发,慢性复发型多见,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并发发生率低,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肝硬化并发肝脑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精氨酸治疗,观察组(n=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和乳果糖灌肠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w。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HE计分为(2.71±0.68),与对照组的(2.67±0.7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HE计分为(0.87±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0.56)(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89.7±28.1)μmol/L和血氨(70.3±24.5)μmol/L较对照组(172.5±49.3)μmol/L,97.4±32.7)μ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HE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氨水平,缓解HE严重程度。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保留灌肠
  • 简介: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的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的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的关系,CD44的高表达在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价值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6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为食管癌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伴双下肺感染,19例患者为食管癌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02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食管扩张,再进行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35例患者直接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结果163例患者先后放置174个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不适,有32例支架再狭窄,其中19例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11例于原支架上端内部分重叠再放置一支架,有26例行氩气刀再通治疗。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有2例支架进入食管瘘管内于次日在内镜下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食管破裂、食管血肿或出血等严重并发,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中晚期食管癌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胃镜 食管癌 覆膜食管支架 食管狭窄 食管气管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定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定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定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其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 简介: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近期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3例和脐血组32例;骨髓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治疗后8w,骨髓组和脐血组白蛋白水平分别由(31.0±4.6)g/L上升至(34.6±7.1)g/L和由(34.6±7.1)g/L上升至(37.8±8.3)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由(48.8±13.4)%上升至(55.5±11.2)%和由(47.5±12.5)上升至(58.9±14.0)%,但两组间改善程度的差异无显著;在治疗8w末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在骨髓组分别为(45.6±12.3)IU/L、(28.1±13.5)μmol/L和(11.3±4.1)μg/L,在脐血组分别为(47.2±11.8)IU/L、(30.7±14.8)μmol/L和(9.8±3.5)μg/L,两组间与基础水平相比改善程度的差异也无显著。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均良好,但两种细胞治疗的改善水平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