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妇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诊治的产妇纳入实验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管理、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比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产程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实验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软产道裂伤等不良分娩结局比例(7.14%)低于参照组(42.86%),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高。结论:产妇分娩期间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分娩时间与住院时间,其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比例相对较低。

  • 标签: 产妇 分娩 产房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病区的护理方法的探讨,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持续改进可以解决儿科护理的研究。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所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汲取56例儿科护理案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问题和责任心的问题导致的不安全的事件一共是27例,占比48.2%;而因为患儿和患儿家属的原因导致的出现不安全事件共有9例,占比16.1%;由于在护士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没有准确及时的回复所出现的问题是6例,占比10.7%;因为工作忙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时5例,占比8.9%;由于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给药缺陷问题是5例,占比8.9%;因为组织管理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出现不安全的事情发生是2例,占比3.6%;由于其他环境设施因素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是2例,占比3.6%。结论:儿科本身的护理安全管理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导致不安全的事件发生,所以,需要确保每一个患者的安全,就要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从源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护理的差错,将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创造一个高效安全的护理环境。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肾内科危重患者在临床上年龄分布较为两极化,在部分医疗机构以老年患者居多,有些却以儿童居多。相对其他科室患者人群来说,肾内科危重患者心理弹性差,患者配合度相对来说均较低,因而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对诊疗与预后意义重大,所以本文就目前肾内科危重患者现状,对肾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做一研究总结。

  • 标签: 肾内科 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开展风险管理前后的临床血液科相应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对比,以分析开展风险管理之后,对于血液内科的临床护理安全方面是否存在积极影响作用。方法 在本院血液科所有所收治的患者中,抽取不同阶段相似的患者共计60例,其中有一半病例数为开展风险管理之前阶段所收治,另外一部分则是开展风险管理之后所收治,在采取管理之前患者则设定为对照组,采取管理之后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受试者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具体包括了患者满意度、科室自查评分和护理部检查评分几项,以评分情况成效观察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方面有没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差异,观察相关管理应用之后的具体成效。结果 进行最终评分收集对比分析能够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观察组受试者患者满意度、科室自查评分和护理部检查评分几项评分都要比对照组更高一些(P<0.05),这说明开展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普遍性提升,可以更好对护理安全做出有效的实际性保障,价值相对较为明显。结论 临床血液科护理过程中开展具备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之后,能够普遍性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果,对于护理安全影响也相对较为积极一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具备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成效。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内科 临床护理 血液科护理 护理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血液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科 护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患者70例,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探究组35例血液净化安全管理护理方式,对比不同方案的价值。结果:护理后,探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前,血液透析中心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降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同时也能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中心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急诊科患者通常存在发病速度快、病症程度严重和病情恶化迅速的特点,且患者往往会因自身病症出现较大幅度的情绪波动,护理难度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引起各种安全问题,令患者的康复周期受到不利的影响,甚至诱发护患纠纷事件,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也产生较大的干扰。如何提升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现已成为改善该科室临床护理效果的一大方向,也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和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浅谈一下提升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举措。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安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急诊科不良事件的日益增多,使该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提升急诊科护理安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还可以显著改善该科室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为急诊科患者的及早康复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影响急诊科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浅谈一下提升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安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美容安全影响的因素分析与管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80例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将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未发生医疗安全事件)与观察组(30例;发生医疗安全事件),比较两组病人相关资料,分析医疗美容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管理策略。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健康教育比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比例、隐瞒自身相关病史比例、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比例、无菌管理不严格比例、用药错误比例均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医疗美容安全 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云南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护理工作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科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就手术室而言,其作为临床危重症以及相关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内部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由于手术室中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同时所设计的护理工作内容以及护理环节也相对较为复杂,同时抢救、麻醉以及手术的过程等等都很容易导致危险因素的出现,继而对临床的整体护理效果带来不好影响,部分情况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疗纠纷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在手术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保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安全管理如何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安全管理在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56例老年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78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在强化安全管理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后可见各种风险隐患问题,在实施安全管理后可起到有效预防及控制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老年科 护理工作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保证护理质量,还能使患者更加认可临床服务,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心脏介入 围手术期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急诊科中,危重患者的时间都非常紧急,并且由于患者需要检查、手术或者转科等原因,要对患者进行转运。而在将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危险因素,如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没有处理好安全风险,就会增加危重患者生命危险的几率。本文就具体综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以及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进展,对转运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升急诊的治疗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这也有利于提升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管理 急诊 护理
  • 简介:密切观察并掌握病情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生命体征的监测直接反映着病情变化,所以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与治疗,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结如下几点因护理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其测量不准确的因素。主要有:

  • 标签: 主观因素 脉搏测量 准确性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77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50.26%的医生、89.3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其中,66.67%的外科、妇产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30.00%的感染病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的科室是急诊科和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96.15%和93.33%。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5.54%的医生、34.84%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20.94%和42.70%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绘制外科手术人员规范化洗手图谱,探讨外科手术规范化洗手图谱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中对外科手术前洗手程序、接台手术洗手、术后脱去手套后洗手的要求制成规范化洗手流程图。将100名手术人员按单双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人员按照外科规范洗手图谱洗手,对照组人员凭经验或传统教学法进行术前洗手。对两组人员洗手知识、洗手程序、洗手次数、洗手技术考核和洗手后细菌学检测阳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人员洗手知识掌握正确率、洗手程序合格率、洗手率、洗手技术考核合格率等均高于对照组,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照外科手术人员规范化洗手图谱洗手,既达到术者手臂消毒的规范和效果,又促进手术室的现代化教学。

  • 标签: 洗手质量 手术者 外科手术人员规范化洗手 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