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龄患者中分别采取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对比。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骨折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椎管内麻醉,对照组44例,接受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实验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55、11.296,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2,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X线诊断肺结核尘肺病的临床鉴别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医共体诊断的63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以同期收治的5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尘肺病组,总结两组患者的X线表现,探讨X线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结核组中共有2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1例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尘肺病组中16例为尘肺病伴空洞。56例尘肺病患者22例(39.29%)结节大小均匀、7例(12.50%)结节分布均匀、11例(19.64%)结节密度均匀,2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15例(68.18%)结节大小均匀、14例(63.64%)结节分布均匀、14例(63.64%)结节密度均匀,两组X线表现差异显著(P<0.05)。16例尘肺病伴空洞患者3例(18.75%)薄壁空洞、12例(75.00%)厚壁空洞、平均空洞(0.61±0.22)mm,41例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患者36例(87.80%)薄壁空洞、4例(9.76%)厚壁空洞、平均空洞(3.34±1.10)mm,两组X线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尘肺病和肺结核的X线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比,尘肺病X线结节大小、分布密度不均匀;继发型肺结核伴空洞相比,尘肺病伴空洞者厚壁空洞、空洞直径偏小;临床确诊肺结核尘肺病在X线基础上仍需综合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避免误诊发生。

  • 标签: []X线 肺结核 尘肺病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下简称,国考)和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以下简称,CHS-DRG)支付下,不同版本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代码库之间的配对映射关系问题,使得病案首页各项数据填写符合规范和上传的各项要求。 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和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版(以下简称,ICD-9-CM-3)的编码规则,应用分层迭代法构建不同版本的疾病诊断代码库和手术操作代码库的映射关系。 结果:构建不同版本的疾病诊断代码库和手术操作代码库的映射代码库,反映出不同版本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库之间的关联性。 结论:映射代码库规范了不同版本的疾病诊断代码库和手术操作代码库在同一平台下的应用,在不同接口标准上传数据时,可以杜绝数据混乱丢失等现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能真实地反映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水平和业务能力。

  • 标签: 绩效考核 DRG  疾病和手术 编码映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旨在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方法:通过对2019年至2023年间,1000名妇科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超声检查在妇科常见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疾病等)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数据。结果: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达到了95%,尤其在早期诊断方面表现突出。此外,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检查是妇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中一种有效、准确的方法。其不仅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妇科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超声技术的新应用,以提高妇科疾病管理的整体水平。

  • 标签: 超声检查 妇科疾病 诊断 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卫生领域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药品生产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为药品综合质量安全性提供了充分保障。在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工艺效果与药品质量,需要做好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并设计完善的风险分析系统框架,确保生产期间的风险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文将对固体制剂药品连续生产过程控制设计风险分析系统框架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制剂药品 连续生产 过程控制 风险分析 系统框架
  • 简介:摘要:为了紧跟学校“双高计划”建设,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课程组从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和网络资源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混合式教学 总体设计
  • 简介: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自行研制的单相块材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2D和3D晶粒组织演变过程MonteCarlo仿真算法和软件;继而扼要讨论了相关的理论发现及其在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建模设计中的应用.多种真实材料实验数据比较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成果比文献中已有理论模型和仿真方法更适合于研究和预报复相材料中第二相粒子对基体晶粒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 标签: 三维晶粒长大 显微组织稳定性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仿真设计
  • 简介:摘要:变电站土建结构运行状况直接相关,必须保证土建安全性和耐久性。分析了影响土建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保障合理设计的有效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确保土建工作合理开展,提高土建工作水准,完善电力管理基础建设。

  • 标签: 变电站 土建设计 结构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而且也可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科学化发展。但是,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如果系统缺少安全防护方案,会导致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问题若不能技术处理,都会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无法提高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当前医院发展中,为了提高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系统维护人员应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安全隐患的分析,设置安全性的管理及维护方案,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规范网络安全性,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信息 系统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评估多参数优化光电治疗对皮肤弹性、皱纹深度和色素沉着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0例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持续6个月,期间对志愿者进行多次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中(第3个月)和治疗后(第6个月)分别评估皮肤弹性、皱纹深度和色素沉着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皮肤弹性显著提升(P<0.01),皱纹深度明显减少(P<0.01),色素沉着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参数优化光电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皱纹深度和色素沉着,为皮肤抗衰老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多参数优化光电治疗 皮肤弹性 皱纹深度 色素沉着 皮肤抗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拉克索多巴丝肼联合应用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我院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给予普拉克索多巴丝肼联合应用治疗,观察患者UPDR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PDRS各评分低,治疗效果高,P<0.05。结论给予帕金森病患者普拉克索多巴丝肼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 帕金森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标准防护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中的应用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以我院在2020年3月1日-2020年5月31日实施传统防护模式进行疫情防控且对防控效果进行追踪和指导的结果为对照组;以2020年6月1日-9月30日实施医院标准防护模式进行疫情防控且对防控效果进行追踪和指导的结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医院标准防护模式前后100 名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消毒有效率、院内患者及家属感染率、医护消毒防护依从性、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探讨该标准防护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100名医护人员及院内患者和家属感染率均为0,实现了院内的零感染目标。观察组的消毒有效率、医护消毒防护依从性、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标准防护模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有效的降低或杜绝院内感染率,从各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有效防护率,为全国医疗机构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提供防控模式的参考,值得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医院标准防护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 消毒防护 培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多索茶碱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支气管患者展开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氨茶碱治疗;研究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应用疗效,包括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7d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科学家和医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器官发育过程以及组织构成的基础知识。在精准医学、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方面,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为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支持,并为治疗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篇文章就对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从而推动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的发展。

  • 标签: 人体解剖 组织胚胎学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科学家和医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器官发育过程以及组织构成的基础知识。在精准医学、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方面,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为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支持,并为治疗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篇文章就对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从而推动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的发展。

  • 标签: 人体解剖 组织胚胎学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产科分娩中循证护理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自然分娩产妇共146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例数均为73例。分娩中予以对照组单纯全程陪产护理,予以实验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分娩后焦虑评分、各产程用时、自然分娩率及不良分娩事件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模式护理后,实验组分娩后焦虑评分及各产程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分娩中不良分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成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中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情绪质量,减少产程用时,提升自然分娩率,并有效保障母婴安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 产科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且分析全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以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式接受食管手术病患实施的工作效果。方法统计并分析147例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近一年时间里入住本院的接受食管手术的病患,并将其随即分为A、B、C三组每组49人。其中,A、B组为观察组,C组为对照组。对A组病患实施全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对B组病患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工作;对C组病患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其次,对比A、B组病患C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结果A、B组病患于C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尽量对病患实施全面以及合理的护理工作,尽量根据病患的身体状况对病患实施全静脉高营养或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方式,从而实现病患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全静脉高营养 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食管手术 病患 不良反应 感染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 对比研究 循证护理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 随机选取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本院分娩产妇共 68 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 。将 17 年 10 月 ~18 年 12 月期间入院 34 例产妇设为对照组, 18 年 10 月 ~19 年 12 月期间入院 34 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产程时间、顺产率及产后 24h 内出血量差异。 结果: 研究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顺产率提高明显,产后 24h 内失血量明显减少, P<0.05。 结论 : 循证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相较于单纯 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用时,提升顺产率,降低产后大出血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 标签: 循证护理 单纯全程陪产护理 产科分娩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