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临床中,应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54例患者,比较心电图与cTnI(超敏肌钙蛋白I)、MYO(肌红蛋白)、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阳性率,从而分析临床使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心电图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MYO、CK-M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无创、简捷、快速、经济等特点,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基层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是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n=60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n=60例)。结果:观察组急救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急救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有效率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收缩压( SBP)、呼吸频率( R)及心率( HR)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aO2、 PaCO2、 SaO2、 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80例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发病时间分为三组, A组 40例发病 <2h, B组 30例发病 2~ 6h, C组 10例发病 6~ 8h。均随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且将心电图的 Q波和 ST段,以及其 T波进行记录,对阳性改变率做出有效分析。结果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中,利用 ST段和 T波变化,能够进行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有效预测,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比 Q波高。在 A组中,患者的阳性改变率显著比 B组 C组高。在 A组中,心梗患者的 ST段抬高型改变发生率显著比非 ST段抬高型的心梗患者要高( P<0.05)。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使用随时的心电图监测,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预测,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巨帮助,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 stag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up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onse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40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less than 2h, 30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2-6h, and 10 patients in group C were 6-8h. All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at any time, and the Q wave, ST segment and T wave of ECG were recorded, and the positive change rate was effec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T segment and T wave could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in hyperacute stage of AMI. Th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higher than Q wave. In group A, the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group C. In group A, the incidence of ST elev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ST elevation (P < 0.05). For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yperacute stage, using ECG monitoring at any time can diagnose and predic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hich provides great help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 promoting.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的诊查及治疗。方法 选取我科 2016年 5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0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及早诊查,明确诊断,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 2016年 10月 -2017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98.33%)、生存质量评分( 97.67±3.24)分和护理满意度( 100.0%)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88.33%)、( 75.34±2.41)分、( 90.0%),而并发症指标( 3.33%)低于对照组( 2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是因持续且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死亡率发病率再发病的前几小时最高,而每天上午的6-11时是冠心病患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危险时段,病人突然出现突然心绞痛加剧、不缓解、虚脱、出汗、脉快而弱,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特征,服用相关药物后症状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增高,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有濒死感。因此对心肌梗死紧急护理措施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的应急治疗,细致的病情观察,准确及时的治疗,心理强化护理将是决定能否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肌梗死,紧急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8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的诊查及治疗。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及早诊查,明确诊断,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查 治疗
  • 简介:论文摘要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凶。据WHO资料,心肌梗死患者40-60%在起病后1小时内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发病初期救治不当,使病情恶化。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住院心肌梗死病人68例,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42~81岁,平均63岁。梗死部位前壁28例,后壁16例,下壁8例,前间壁16例;其中初发56例,陈旧性12例,死亡8例,治愈率为88.2%。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受试人员的心肌标志物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的指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人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各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标志物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要高,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采用快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心肌梗死病症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检测 心肌标志物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