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保留灌肠操作按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组按改良方法进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实验组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增强疗效。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保留灌肠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蒙药蓝刺头-5味喷雾剂的质量建立博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对蓝刺头-5味喷雾剂中红花、苏木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各味药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蓝刺头-5味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蓝刺头-五味喷雾 红花对照药材 苏木对照药材 TCL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意外事件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患者中有效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专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后)风险管理实施期间我院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与2014年7月—2015年7月(实施前)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冠心病专科病房护理质量作以比较。结果实施后一般护理差错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78,χ2=6.013,χ2=11.741,P<0.05)。结论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临床护理差错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手段。

  • 标签: 风险管理 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静脉治疗患者提供常规安全护理和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安全护理,观察两组筋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0)、查对失误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16.67%)、查对失误发生率(13.89%),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8.33%),两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预防预案用于患者的安全护理,能够有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 防范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风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市急救中心我院分站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急救的372例车祸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6例和对照组186。分析其转运入院时存在的风险和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和因素分析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观察组采取转运前风险评估措施,对照组则选取常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转运入院362人,入院率为97.3%,转运中死亡2(0.5%)人,转运前死亡8(2.1%)人。其中因病情危重死亡9(2.4%)人,转院途中意外死亡1(0.2%)人。入院和死亡人数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入院184人,死亡2人,入院率为97.3%,对照组患者入院178人,死亡8人,入院率为95.6%.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车祸伤患者因其病情多样性,在转运途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及时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能帮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成功完成转运急救过程。

  • 标签: 车祸伤 转运入院 防范对策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与有效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环境设备、社会和管理因素、医护人员自身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均属于血透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应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以此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风险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不断发展,在门诊护理阶段需要做好器械管理、药品分析等工作。护理管理阶段干预性因素比较多,器械管理和药品风险类型比较多,要从实际入手,按照管理要点进行。本次研究中以口腔门诊护理器械和药品风险类型为基础,对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 标签: 口腔门诊 护理管理 器械药品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建立血管外科手术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方式。方法选择2012.01-2015.1我院血管外科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手术风险管理流程后,并发症/死亡率情况。结果手术风险级别越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就越大,和低风险组比,高风险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更为严重,组间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和2012年度相比,2013和2014年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小,P<0.05.两个年度患者死亡率虽说与2012年无显著差异,但也较低。结论手术风险管理流程在应用之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实际工作中依旧需要不断完善,结合实际情况的调整手术管理方案,真正的令该管理模式成为院内医生遵守规范行为的准则,提升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 血管外科 风险管理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4月—2015年11月在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100例/组,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模式予以护理措施,两组进行对比。结果结合风险模式予以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护理表现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100%,观察组患者为8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护理措施比较,将风险模式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可以对妇产科存在的风险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妇产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自杀按照其行为过程可分为自杀意念(有关自杀行为的重要想法)、自杀计划(构思一个可行的方案实施自杀)、自杀企图(亦称为"自杀未遂",即抱着求死的目的实施自残行为)和自杀身亡等4种状态。引发自杀行为的动因极为复杂,心理学、社会、神经生物和人口因素相互交织。

  • 标签: 自杀问题 社会心理风险 防护 军人 自杀行为 人口学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对小儿输液风险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患儿,以计算机表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干预组(n=65)。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则为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对比各组护理总不良事件率、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总不良事件率为7.69%,但对照组为23.08%,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为92.31%,但干预组为100.00%,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期间,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渗出分级护理 小儿输液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不同时段的患者100例,并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一组为观察组(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风险管理标准下实施急诊护理。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损害医务人员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0.00%),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损害医务人员发生情况均比对照组少,2组数据相比,P值小于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价值。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0例口腔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风险管理,可大大减少口腔疾病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其护理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口腔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实施方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护理人员21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护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取同期接收护理的患者8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前对照组(n=42)与干预后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内科护理质量,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事故发生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后,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的跌倒数据库资料,总结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主要为疾病因素、药物副反应、年龄因素、肥胖因素、跌倒病史、合并躯体疾病、护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从而减少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跌倒 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