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四种静脉输液持手法在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各自不同的持手法行儿头皮静脉穿刺。结果柄直立持穿刺法在成功率、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穿刺法(P<0.05)。结论柄直立持穿刺法最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持符合力学原理,穿刺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针柄直立持针法 头皮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病科患者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52例行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3.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1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病科行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患者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感染病 静脉留置针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期采用自制补片缝合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均于疝修补术期采用医用胶固定补片。观察组44例患者均于术期应用自制补片缝合作补片固定,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补片固定方法治疗下,观察组44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4例患者;且各项术后康复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期采用自制补片缝合作补片固定治疗,可有效强化手术成效同时,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TAPP 自制补片缝合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评价克氏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跟骨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克氏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年,70例患者术后2~3个月完全愈合,(3.4±0.5)个月后完全负重,X线下单侧跟骨高度与健侧比值为(95.3±4.6)%,且2年后跟骨基本恢复至正常长宽高;AOFAS评分为(88.34±1.23)分,术前Bohler角为(16.3±2.6)度,术后为(24.8±10.5)度;70例患者中,43例恢复佳、20例恢复良好、4例恢复尚可、3例恢复差,优良率为90.0%(63/70)。结论克氏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有效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还能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克氏针固定 小儿跟骨骨折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造成压疮合并感染的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原因发现胶布缠绕固定留置柄,形成对局部皮肤持续性的点状压迫;小儿皮肤娇嫩,且对刺激缺乏表达能力;门诊留置留置存在观察盲区;门诊护士对留置形成压疮的处理知识不足等,是导致患儿发生留置压疮并发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门诊小儿留置观察和交接制度,改进小儿留置固定方法,制定输液门诊留置每日评估细则等系列措施。提高主动防范意识,是确保门诊小儿留置输液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留置针 压疮 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内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皮内结合心理疏导;选穴第一组阳白(双)、太阳(双)、合谷(双)、内关(双)、心俞(双)、脾俞(双);第二组阳白(双)、太阳(双)、合谷(双)、神门(双)、阳陵泉(双)、太冲(双)。结果该患儿通过三个疗程皮内及心理疏导治疗,达到临床满意效果。结论皮内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儿童抽动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皮内针 心理疏导 儿童抽动症 个案报道
  • 简介:摘要留置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它既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但静脉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具有高度的责任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穿刺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观察护理经验,重视留置静脉输液治疗时的预防性护理是可以降低静脉炎的。

  • 标签: 留置针静脉输液 护理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中使用浅静脉留置与普通头皮优点和缺点,为临床对于此内病人第一时间选择合适输液工具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的病人分为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留置浅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对于血小板低下及中重度贫血的患者第一时间使用浅静脉留置与普通头皮的比较,用浅静脉留置相对普通头皮具有明显的、多方面的优势。结论中重度盆血及血小板低下患者第一时间采用浅静脉留置值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 浅静脉置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刺络闪罐结合火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聚合性痤疮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米诺环素法治疗,观察组用面部刺络闪罐+火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变化情况、血清IL-1α水平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皮损积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清IL-1α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合性痤疮患者选择面部刺络闪罐+火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皮损状态,充分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面部刺络闪罐 火针 聚合性痤疮
  • 简介:摘要老年病人一般疾病较多,康复较慢,常需反复、长期静脉输液治疗1。由于老年患者手指灵活性下降,同时在按压时没有掌握好按压方法和按压时间,往往引起皮肤针眼出血、青紫、淤班,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给再次穿刺带来难度。因此通过对400例老年静脉输液病人拔后,采用临床推荐的两种大面积按压方法并进行比较,选择最好的方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输液 按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穿刺部位皮肤破损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活动前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皮肤破损的原因有无菌操作不严格、未按规范化操作、健康教育不到位、细节服务不到位、巡视不到位等。针对原因制定相关的对策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按标准规范化操作、细节服务到位、健康宣教到位、加强巡视。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小儿静脉留置穿刺部位皮肤破损率由7.79%降至0.97%。结论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小儿静脉留置穿刺部位皮肤破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皮肤破损率 小儿静脉针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棱点刺放血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方法将急慢性咽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三棱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用静滴青霉素和利巴韦林、口含含片等治疗,3天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三棱点刺放血治疗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简单实用,无副作用,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放血 急慢性咽炎
  • 简介:摘要介绍新生儿静脉留置置管中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无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置管中的必要性,提出无痛护理主要包括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改良置管方式、提高穿刺技巧等干预措施。

  • 标签: 无痛护理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使用静脉治疗工作坊对医护人员进行外周静脉留置进行培训并对其应用结果进行评价。方法建立静脉治疗工作坊,成立静脉治疗工作坊教学小组,对人员进行培训,并随机选取培训前、后患者各500例对培训成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培训后外周静脉留置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相较于培训前具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静脉治疗工作坊可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外周静脉留置操作水平。

  • 标签: 静脉治疗工作坊 外周静脉留置针 培训
  • 简介:摘要从静脉的选择、留置的选择、穿刺方法、冲管和封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护理多方面综述留置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髂翼外六法治疗髋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周围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髂翼外六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选穴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髂翼外六法治疗髋关节周围炎的效果优于传统选穴针刺治疗法。

  • 标签: 髋关节周围炎 髂翼外六针法 针刺拔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留置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2例乙型肝炎病患者随机分为正压留置组和普通留置组组,男182例,女100例,正压留置组142人,普通留置组140人,观察两组在两组留置时间、费用、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留置中堵管、局部红肿、药液外渗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探讨正压留置与普通流留置优劣和最佳安全留置时间。结果两组乙型肝炎患者在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乙型肝炎患者在留置时间、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红肿、药液外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回血、针刺伤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留置组延长了留置留置时间,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降低了职业暴露发生率,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 标签: 正压留置针 普通流留置针 乙型肝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头皮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内出血治疗的早产儿患者36例,对其中15例患儿实施头皮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另21例未实施连续腰穿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脑室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连续腰穿后有8例患者的脑室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的脑室略大但其形态保持稳定,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发生率为6.67%;经1个月~6个月随访后,有7例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脑室轻度扩张,脑室形态保持基本稳定,治疗有效率为25.87%;其余患者均呈中度、重度脑室进行性扩张;随访1个月~6个月后,有4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19.05%。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脑积水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皮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出现脑积水症状,提高患儿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头皮针 连续腰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的留置时间、封管液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随机将178例住院患者平分为肝素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观察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做浅静脉留置封管液取代肝素钠液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临床的比较研究浅静脉留置留置72h总有效率96%。结论浅静脉留置在心血管内科应用广泛,可对患者输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胺碘酮、硝普钠、多巴胺、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等血管刺激性药物。应用浅静脉留置,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但可以保护血管,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而且可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浅静脉 留置针 心血管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