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9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心理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情绪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75例,为进一步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效果,将75例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常规、健康护理+心理护理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该类患者的效果更好,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使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单纯使用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优势,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方式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具临床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从临床科室转岗到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认同感心理体验,旨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从临床科室转岗到消毒供应中心的1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了解其心理体验。结果 从1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心理体验可知,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危险因素、价值观改变以及个人发展等5个方面,使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后护士均不同程度存在负性心理体验,因此要求医院管理者应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保障身心健康。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 职业认同感 心理体验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间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和实验组(传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变化。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各组护理后上述评分较之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优化患者社会支持。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肿瘤 化疗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病例。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先入院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后入院30例)采取临终关怀护理。对比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临终关怀护理 心理状态 尊严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本院的40例患者,基于入院顺序先后分别将先入院的20例患者和后入院的20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依次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依从率、并发症率和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依从率更高、并发症率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相近的心理健康评分(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预见性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中采取品管圈活动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均为66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然后在进行心理时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测评中各评分显著较优(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肿瘤内科患者行疼痛护理管理对其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方法:从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中选取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行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75例,行疼痛护理管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肿瘤内科患者行疼痛护理管理不仅有效减轻了其对疼痛的感知度,还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内科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影响。方法 将2022年5月-2023年8月8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理念,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HAMA、HAMD评分更低,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肺功能和预后。

  • 标签: 循证护理理念 肺结核 心理状态 肺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调整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城区2013-2019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共报告病例8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18/10 万;3-8月为季节性高峰(占63.14 %),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占69.61 %,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占64.88 %,6-10岁发病数最高为285例。结论 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力度及防病工作管理将是我区疫情防控的重点。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探究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探究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增强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心理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两项心理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增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在实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 不良情绪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在 我院 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 6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分 别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 较两组患者评分差异。 结果 : 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 05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 05) 。 结论 : 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 减轻 其紧张、焦虑 等 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促进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脊椎骨折 脊髓损伤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运动造成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于 2017年 5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运动造成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抽取 84例作为观察样本,因选择的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 42例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 42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评比护理两组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的两组 SAS评分、 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并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上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显著改善运动造成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践。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心理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亚健康人群管理中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课题研究指标为笔者单位档案收集的亚健康人群,档案收集时间为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共 300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 150例纳为常规组,予以常规健康管理, 150例纳为联合组,予以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结果:联合组患者经由综合管理后,其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量化评估及健康管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校验表意义( P<0.05)。结论:于亚健康管理中开展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临床指导价值更高。

  • 标签: 中医“治未病”理论 心理护理 膳食护理 亚健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宫颈癌手术的96例患者为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的48例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乙组的48例患者实施的是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式,护理指导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护理前甲组和乙组的焦虑程度无明显的差异,护理后,乙组的焦虑评分低于甲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5.8%和72.9%,结论:针对宫颈癌手术的案例采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方式,缓解了患者的术后交流现象,提升了自我效能,值得实施和采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宫颈癌 术后焦虑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环境心理因素,以此总结对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选择中心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术外科术后患者70例,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疼痛感相关的影响因素;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感程度、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实施对照研究过程之前的疼痛感相近,无对比价值P>0.05;通过研究对象的调查表、身体检测表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干预护理之后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手足外科患者在术后治疗环境下的影响因素产生的疼痛缓解程度调查数据,观察组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患者感受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康复效果,值得参考与推广。

  • 标签: 手足外科 术后护理环境 心理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敷贴对冠心病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敷贴。邀请患者填写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SAS(45.2±4.3)和SDS评分(42.8±6.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SAS(56.3±5.5)和SDS评分(58.1±3.9),t=16.14,46.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2=5.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敷贴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敷贴在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穴位敷贴 冠心病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不同批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睡眠状态。方法 :对绵阳市 NCP疫情开始以来进入者隔离病房内工作的护理人员采用 9条目健康问卷 抑郁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状态。结果: (1)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其他批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睡眠总分高于其他批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第三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二批次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第四批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与第三批次和第二批比较,在抑郁、焦虑水平和睡眠评分方面均有明显降低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NCP疫情期间隔离病房内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通过积极进行干预后可得到改善。

  • 标签: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心理评估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心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消除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肺心病患者80例入组,以双色球法划分两组,一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一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健康、角色职能、情绪职能、认知功能、生理职能等生活中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肺心病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治疗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在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诊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100 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 、抑郁和自尊情绪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相似,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 P<0.05 。 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带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2 型糖尿病 心理障碍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