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文学经历近二十年发展变迁,已经形成了当下商业化成熟模式。而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研究却非常滞后,理论非常匮乏。网络文学是一种怎样格局?网络文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都有哪些?学院派该如何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危机和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本文将逐一讨论,以求解答。

  • 标签: 网络文学 经验与想象共同体 二次元亚文化 影视改编
  • 简介:乔叶是河南省文学院专业青年女作家,作为近期崛起年轻作家,她((锈锄头》发表当年就在中国小说排行榜和莫言((生死疲劳》、铁凝《笨花》等一起进入十部优秀中篇小说榜单,她本人也被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为年度优秀作家。《锈锄头》以极佳结构形式,极富戏剧性故事情节,探讨了当下国民精神迷惘和失落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存状态深刻道德关注与终极关怀。

  • 标签: 中国小说 道德诉求 乔叶 生活 青年作家 女作家
  • 简介:游记文学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英国文化中曾享有唯我独尊特权地位,其流行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文体,并且与当时民族文学和民族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于表达事实和虚构位置感需要,多数浪漫主义游记文学都包含获得历史可靠性强烈愿望。在坚持游记文学真实性同时,浪漫主义作家从不掩饰对其他游记作品和史料借鉴、吸收和引用。本文以浪漫主义核心游记文学史观为切入点,以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章被控剽窃事实为依据,着重讨论浪漫主义关于“文学式借用”与“有罪式剽窃”观念形成,以及拜伦剽窃案文学影响和对后世创作意义。

  • 标签: 浪漫主义游记文学 拜伦 剽窃 影响
  • 简介:爱情诗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文章从英国爱情诗里总结出五种基本求爱策略:赞美、利诱、恐吓、乞怜和盟誓,并指出这些策略分别利用了人类天性中五种基本要素:骄傲、利禄心、恐惧、怜悯和占有欲。诗人们以不同于小说家和戏剧家手段在探索、认识人性方面达到了相当深度。英国诗歌以自己方式丰富了英国文学的人文内涵。

  • 标签: 爱情诗 英国诗歌 英国文学 小说家 诗人 人性
  • 简介:<正>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摆脱了作为作品附庸地位,获得了独立。在今天,人们在考察一部文学作品意义时再也不能置批评于不顾。在作品本体崇拜也同作者意图崇拜一样已经成为历史之后,作品意义已不再是自满自足了,而是处在一种开放不断建构过程之中。批评家们从不同角度不断发现新意义(有的、甚至更多并不一定为作家自己所认识到)已不再被视为对作者“僭越”。批评赋予作品以意义,这在今天已经明确地为大家

  • 标签: 尤金·奥尼尔 作品 二十世纪 心理分析 评论 旅程
  • 简介:在艾丽丝·门罗早期作品中,女主人公经历往往就是她自身体验投射:一个出身贫寒乡下少女,以偏远安大略西南部小镇为起点,怀揣梦想和抱负,一心勇往直前,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清楚目标是什么,所谓坚强在迷惘中幻化为焦虑和失落.创作于1977年中篇小说《乞女》(刊登于《译林》2011年第4期)正属于这一类早期作品.女主人公罗斯出身贫寒,通过发奋学习,获得奖学金,进人大学.在兼职图书管理员时,她遭遇到了一场不算严重性骚扰,并阴差阳错地认识了富家子帕特里克·布拉奇福德.

  • 标签: 丝门罗 女性身份 焦虑迷惘
  • 简介:一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这位来自南非、现居澳大利亚并已是该国公民著名作家已广为世人所知。他是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更是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耻》(Disgrace,1999)和《等待野蛮人》(WaitingfortheBarbarians,1980)等。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名声不如库切,但他是美国赫赫有名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 标签: 奥斯特 库切 书信集 《等待野蛮人》 友谊 大师
  • 简介:莱柯夫隐喻理论影响深远,他将隐喻界定为“想象理性”观点对理解诗歌尤其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内在困难亦十分明显。虽然他细致分析了诗歌隐喻种种手法及其概念结构,但他将基本隐喻置于初始前提立场亦使他始终无法真正解释诗歌中新隐喻创造机制。我们则试图结合博纳富瓦《杜弗动与静》一诗中听觉隐喻基本运作,揭示基本隐喻真正特征,并进而结合相关哲学背景来启示隐喻向哲学思索敞开空间丰富可能。

  • 标签: 莱柯夫 博纳富瓦 想象理性 隐喻 聆听 在场
  • 简介:安格斯·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名作家”。他创作视野宽广,角度多样,对社会观察深邃透彻,对处在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尤为关注。短篇故事《小同伴》以老姑娘阿克赖特小姐怪病为主线,写出了英国中产阶级“剩女”们被道德力量教化后压抑和悲哀,揭示了束缚人性道德实践对人戕害,剥除了掩盖在宁静英国乡村生活表面的虚伪假饰。威尔逊作品对战后英国文坛复苏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安格斯·威尔逊《小同伴》边缘人物 性压抑
  • 简介:在“伤痕文学”浪潮下,有人选择了不一样道路,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文革”中曾经犯下错误,他们挑起民族应有的责任,他们坚守自己良心。他们深刻解剖与自责、愧疚与忏悔,震撼人心。本文将通过对《小狗包弟》和《老王》解读,去认识巴金和杨绛作为中国知识分子良心,对民族深重历史担当。

  • 标签: 反思 忏悔 包弟 老王
  • 简介:《黑白李》可视作激进时代一个保守者哥哥替激进者弟弟去死故事,表达了伦理亲情伟大,属于老舍最好最精彩小说之一。老舍“功利主义”价值追求,是指照文学创作在适应时代同时,始终具有一种文化上伦理关怀,一种和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情感。《黑白李》之所以在老舍创作中很有“异样”感、“斗争性”,正是因其潜在“功利主义”价值判断:激进革命与传统不仅不是完全矛盾,甚至可以结合在一起;伦理之情不一定就是革命阻碍,反倒可能成就革命;常常有“牺牲”革命,却不期然地会对伦理或亲情带来伤害。

  • 标签: 《黑白李》保守者 激进 “功利主义”
  • 简介:主体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判定:一种新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时间性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主体生成所发生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
  • 简介: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审美观念与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充分地表现出超越既往与凡俗审美现代性品格,具有了现代性本质特征,具备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必备品质。

  • 标签: 审美品格的现代性 经典性
  • 简介:本文从《热铁皮上猫》中家庭角色关系分析主要角色在新旧文明冲突、信仰危机、父权社会传统道德观等统治下陷入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虚伪、欺骗、冷漠和堕落等成为了他们生存方式,从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出人类生存本质复杂性。

  • 标签: 生存困境 虚伪 欺骗 人性复杂性
  • 简介:1998年1月19日面世《生日贺信》首版印数2万册,第2版印数3万册。据1999年4月号《绅士》杂志一则消息透露,后来出版社又加印了10万册,这是一般诗集印数十倍。看来《生日贺信》流行程度已经可以和畅销小说相比了。可惜作者特德·休斯(1930-1998)本人却未能看到他最后一部诗集受读者热烈欢迎和引起英美报刊热烈反响盛况。

  • 标签: 英国 休斯 诗歌 < >
  • 简介: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创作得奖最多本土裔女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她不仅书写了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苦难历史和心理创伤,还细致描述了部分白人在这段历史记忆中复杂心理纠葛,引发人们对印第安人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更深入思考。本文立足于杰弗里·亚历山大文化创伤理论,试图解读作品中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经历集体创伤,分析其产生过程以及给不同族群带来影响,从而揭示出作者本土裔文学创作独特性。

  • 标签: 《鸽灾》 路易斯·厄德里克 文化创伤理论
  • 简介:<正>本报告主要思想依据是当代文学研究重要分类,即怎样接受并阐释外民族作家创作,并从而将它归入超出民族文学所限范围、规模更加广阔历史——文学进程中。仔细地通读作品,这里是通读中国著名作家古华长篇小说,原则上他属于由完全不同文学传统造成另一个民族文化区,除了导致直接美学接受之外,还会产生将它与“接受方”文学进

  • 标签: 长篇小说 民族文学 民族文化 文学传统 当代文学研究 作品
  • 简介:当代苏联文学一个黄金时段,也许并不像流行文学史教科书所叙述那样——或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降“解冻”岁月,或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始“改革”年代,而是在“解冻”与“改革”之间。准确地说,应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有不少文学作品被搬上话剧舞台,被改编成电影,被译成多种外文,走出苏联,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精品。这些作品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何以生成?这些力作之警醒人心伦理向度,这些精品之形塑性灵道德能量,应该是构成其生命力内核一个重要基因。

  • 标签: 苏联文学 “解冻”与“改革”之间 伦理向度
  • 简介:在关于种族表征政治中,权力与知识互相支持,黑人一猩猩这个种族主义比喻由最初的人类学假设变成了常识。美国种族片中形象生产继续巩固了对黑性刻板定见,等级是无条件,和谐是有条件,甚至有黑人形象被用来遮蔽历史,转移视线。贝尔·胡克斯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提出“对抗性凝视”策略是一种对压迫性意识形态机器抵抗行为。

  • 标签: 黑人-猩猩比喻 贝尔·胡克斯 定型 黑性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