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 标签: 企业迁移 三大学派 影响因素 迁移绩效 决策过程
  • 简介: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现状 评价 保护
  • 简介: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 标签: 甲烷氧化菌 PCR 稳定同位素示踪 SIP—PLFA
  • 简介:基于福建省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通过对2010年福建省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得出福建省2010年SO2和NOx大气环境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福建省各县级行政区SO2和NOx大气环境承载力总体较低,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承载力为高承载,但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对超载和严重超载的区域分析其超载的原因;从政府、工厂负责人、居民等角度提出提高大气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 标签: 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承载力 福建省
  • 简介:海岸阶地的形成是海平面变动、地壳变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之结果.研究海阶不仅可印证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平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全盘了解大地构造的意义,同时,小规模的海阶变动,常与地震活动伴生,研究海阶可作为判读地震周期的依据之一,所以,世界各地位于地壳活动带的国家对于海阶的形态与演育过程均作详细的调查及研究.位于台湾海峡北部两侧的台湾西北部以及马祖、金门等海岸地区,都有海阶的分布.透过阶地分布、地形特征与阶序对比,同时,利用世界海阶对比基图找出该地区的地壳隆升率与海阶可能形成的年代,并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前述地区的海阶大致上可分成高位与低位2群,高位海阶分布的高度在15~275m之间,上覆红壤层,为晚更新世时期产物;低位海阶分布的范围较小,高度较矮,大部分分布于海滩与高位阶地末端阶崖问,沿着海岸呈带状分布,阶面大多无红壤层覆盖,海拔在10m以下.组成的物质多以砾石及砂为主,属于全新世时期的产物,即近1万年以来全球高海水位时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所形成.利用海阶对比基图与已有的定年数据,辅以地形地貌及堆积物特征比较,获得各段阶地之平均隆升率,台湾西北部之观音山北部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3个地区,分别是2.1mm/a、2.2mm/a、2.15mm/a,数值相近,显示该区之地盘隆升率及海平面变动状况大致相同;仅新竹山子顶沿海地盘隆升率较小,为1.4mm/a.此表示,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马祖与金门地区的隆升率则分别为1.6mm/a、1.3mm/a,由于该区仅受新华夏断裂构造的控制,因此,其活动的幅度相对而言较�

  • 标签: 海阶 海平面变动 地壳变动 地盘隆升率
  • 简介:塘坂水库作为福州市区的第二水源地,每年4—10月份频繁暴发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为了控制藻类的大量生长,进一步提高库区水质,本研究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进行现场围隔试验.2012年4-5月,在塘坂水库设置围隔放养不同种类的鱼探索其控藻的效果.结果显示:放养鱼类40天后,放鱼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蓝藻所占比例下降,硅藻和绿藻逐渐增加;同时,放养鱼类促使水体叶绿素-a值升高,藻类小型化.

  • 标签: 养鱼 围隔 控藻 塘坂水库
  • 简介:指出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或实质是空间选择与分配问题,并根据国内生态补偿项目运行的独特环境,围绕补偿效益这一内在目标,分析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分配的重要性;论述与比较了国际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动向;结合一个生态公益林补偿配置的研究框架,指出了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空间优化配置的解决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空间配置 生态公益林
  • 简介:在USLE/RUSLE中,降雨侵蚀力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具有季节变化特征.本研究考虑到两者的时空耦合性,采用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计算-y法,得到了海坛岛不同月份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C。值(第i月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因子值)和不同地类的年植被覆盖度因子C值,为岛内土壤侵蚀预报和水保工作提供参考.对第i月的地表ND啊值与年C/Ci值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两组线性回归参数.年C值与11月份的地表NDVI拟合程度最好,NDVIi与C1值的拟合程度好于年C值与NDVLi最后得到海坛岛通用的Ci值估算模型G=1.007—1.119-ND%,该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8,可用于计算岛内各月份的Ci值.

  • 标签: 植被覆盖度因子 混合像元分解 NDVI 季节分异 海坛岛
  • 简介:以2003年5月29日福州市Lands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2种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算法——EM算法和HUTS算法进行实验、比较与分析,EM算法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比辐射率对低空间分辨率的亮度温度影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HUTS算法则是引入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照率d,通过在低空间分辨率拟合二者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尺度不变性,将该关系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上,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2种算法所得结果影像都能在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地表温度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达到了较好的降尺度效果;2)以RMSE为定量评价指标,HUTS算法要略优于EM算法,其中,EM算法的RMSE为1.2494,而HUTS算法仅为0.9869.

  • 标签: 地表温度 空间降尺度 EM算法 HUTS算法 比较
  • 简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图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主岛发展指引图为基础数据,对未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海坛岛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规划实施后,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大,将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区域景观类型趋向单一,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斑块数量减少,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降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变化等.

  • 标签: 海坛岛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RS GIS
  • 简介: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的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的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的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的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的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和中下游宽阔的河谷地带。

  • 标签: 面向对象方法 湿地信息提取 环境卫星影像 多尺度分割 南瓮河流域
  • 简介: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酽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 标签: 土壤增温 PID 土壤总呼吸速率
  • 简介:省际边界地区因其较少受人类活动干扰,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很难得到有效开发.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成为边界地区行政主体发展旅游业的难题.本研究以省际边界地区——湖南省新宁县为例,分析边界区位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其自身发展基础和旅游资源状况,提出时间和空间开发模式,进而从建立边界旅游联动开发机制、培育边界旅游中心城市、强化对外交通易达性等方面着手,带动湘桂边界地区的旅游发展,以期为同类旅游地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边界地区 开发模式 旅游中心城市 新宁县
  • 简介:建立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吸附剂填充微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试Cu^2+,Cd^2+,Pb^2+和Ni^2+离子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pH值、洗脱液浓度、样品流速、体积和外源干扰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8~10范围内待测离子可被TiO2定量吸附,2.0molL^-1HNO3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待测物完全洗脱,优化条件下本方法对溶液中Cu^2+,Cd^2+,Ph^2+和M^2+离子检出限分别为:0.02,0.01,0.01,0.02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富集系数50倍.对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0)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优点,可满足河口水体与沉积物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要求.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固相萃取 重金属
  • 简介:为了解不同红树植物光合作用的季节动态差异,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福建省漳江口秋茄(Kandelia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和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4种红树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4种红树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光能利用率除白骨壤从春到冬依次降低外,其他3种红树也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树种之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四季都为木榄最低。4种红树的水分利用效率都为夏季最低,除白骨壤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春季最高,其他3种红树的水分利用效率都为冬季最高;春季和冬季秋茄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夏季和秋季木榄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②在不同季节树种净光合速率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关系不同。春季,光强、胞间CO2含量为4种红树共同的主要影响因子,夏季为光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秋季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冬季为蒸腾速率。③各树种叶绿素季节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树种各自及种间不同季节叶绿素的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光合能力的差异。

  • 标签: 秋茄 白骨壤 桐花树 木榄 光合季节动态
  • 简介: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GIS 土地利用规划 指标 核查 福建省
  • 简介: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利用河流(清河、北小河、坝河和通惠河)及其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2000年和2008年3期LandsatTM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聚集度、景观斑块密度等指标,在流域和河岸带尺度上,分析1989~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轨迹。基于流域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与1989~2000年间相比,2000~2008年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率相对减小。基于河岸带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期间,因城市化发展导致沟渠、库塘等水域面积减小;耕地主要分布在100~5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500~8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2000年间的分散扩张转变为2000~2008年间的有序优化整合,扩张范围趋向远离河道的河岸缓冲带区域;2000~2008年间,新增林地密集分布在100~200m和700~800m河岸缓冲带区域。内河流域生态廊道功能主要体现在沿河道200m的河岸缓冲带范围内,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内河流域生态廊道效应在增强。

  • 标签: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聚集度 斑块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