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74—2015年河北邯郸地区1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与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对年降水量和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2a来,河北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中雨日数呈轻微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及连续湿日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大1d降水量、最大5d降水量、极强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且分别于2004、1992、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幅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极值指数以邱县、曲周县减少最显著,绝对指数以峰峰矿区减少最显著,而相对指数则以曲周县减少最显著。除连续干旱日数呈微弱的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最低气温与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呈微弱正相关外,最高、最低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负相关,极端降水对最高气温的响应比最低气温更敏感。

  • 标签: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邯郸地区
  • 简介:采用Z指数和熵权理论,构建了干旱综合指数作为干旱强度评价标准,对祁连山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1961—2016年季节性干旱强度普遍减弱,其中春秋两季显著减弱,夏季明显减弱;尽管20世纪60—70年代、90年代为季节性干旱频发与重发时段,但从2000年以来夏旱与冬旱却比较频繁,不容忽视。干旱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冬季、夏季、春季和秋季,冬季干旱程度最强;在干旱波动性上秋季最强,冬季次之,春季最弱。春夏秋三季南侧比北侧干旱,冬季北侧比南侧干旱,其中冬季干旱范围最为广泛,尤以酒泉为中心的北侧区域最为显著。在研究时段内祁连山南北两侧干旱强度逐渐减弱,南侧明显减弱,枯草期干旱强度减弱程度尤为显著。本研究为祁连山区干旱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Z指数 熵权赋值 干旱综合指数 季节性干旱
  • 简介: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旱涝 时空特征 临沂市
  • 简介:在样带和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因子(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极其复杂,虽受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三个主导因子的影响和控制,但因时和因地而异,三者对植被指数影响和控制的主导地位也因时因地而不同;基于空间上的概念模型Iafv=F(x,y,z)只能定性地描述以上三个主导因子时空变化同植被指数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植被指数 覆盖 典型区 主导因子 地表植被 时空变化
  • 简介:从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动力机制、热力条件及物质基础入手,定性地分析了月平均风速、湿润度指数、月地面温差及下垫面沙化程度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鉴最新研究进展,建立适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频率气候影响指数模型,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

  • 标签: 沙尘暴 月平均风速 湿润度 地面温差 沙化 宁夏
  • 简介:基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已有研究,探讨清单定位、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清单范围4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垂直行政管理特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该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保持一致;同时,中国与国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要具有可比性;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建立涵盖城市、中心城区、镇3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等的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按照行政管辖区进行界定,既利于地方政府切实掌握辖区温室气体排放整体状况,又有助于对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清单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有利于突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并且实现国际城市之间可比.

  • 标签: 城市 温室气体清单 清单定位 清单框架 清单边界 清单范围
  • 简介:为加快推进我省“十二五”重点项目的建设.近日,省发改委下达我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气象规划编制前期费.主要用于对我省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等易发区1105个自动气象站站址勘选以及通迅传输普查.天气雷达站址、净空条件和前期电磁环境测试,与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等部门开展易发地区基本资料收集、调查。规划编制和论证、项目前期工作调研等。

  • 标签: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规划编制工作 自动气象站 项目前期工作 山洪地质灾害 水库除险加固
  • 简介:影响能见度的不仅仅是大气污染物,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用能见度反映空气质量,需要考虑水汽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构造空气污染指数(API)与能见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数学关系。依据全国10个代表城市2001—2012年逐日API资料和同期08:00(北京时)地面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公式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建立利用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估算API的统计方程。结果表明:(1)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8%时,能见度主要受空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6%时,能见度主要受空气湿度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介于78%~96%时,能见度受空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湿度共同影响;(2)除拉萨和兰州外,其余城市API与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α=0.00001的显著性水平,并且相关程度冬半年好于夏半年;(3)API与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拟合关系中的参数b0和b,除拉萨、乌鲁木齐和兰州以外,其余城市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小;(4)回代检验表明,除个别月份外,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相对较小,说明API与能见度和空气湿度的数学关系式可以拟合API。

  • 标签: 10个代表城市 API 能见度 相对湿度
  • 简介:利用200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北京市API的节气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在节气尺度上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北京市春季和冬季分别以清明和小雪节气API最高,空气质量最差;立秋节气API最低,空气质量最好。春分—霜降节气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SO2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在立冬—大寒和立春—惊蛰节气,小寒达到最大。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立春—谷雨节气空气质量主要受气压影响,立冬—大寒节气空气质量受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影响较大,立夏—霜降节气API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风速主要影响春秋节气的空气质量。

  • 标签: 空气污染指数 二十四节气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