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在腹腔镜下根治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不同抽取出80例进行研究。将其依据住院时间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全程护理),各组病例数分别为40例,对比2组术后留置尿患者的二次置率、膀胱残余尿量、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留置尿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服务后,其二次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2次置率分别为20.00%(对照组)>5.00%(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留置尿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经处理P值<0.05。两组术后留置尿患者拔时间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较大,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术后留置导尿管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室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例室膜型PCNSL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结果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d-5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分别伴有脊神经根征(2例)、多组脑神经麻痹(1例)和偏瘫(1例);病程中有间断低热(3例)。其中2例于发病2和4个月时死于脑疝。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2例)、白细胞计数(4例)和蛋白定量(4例)升高,葡萄糖降低(3例)。4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或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大多数细胞呈现B细胞标记物阳性。头部MRI增强扫描第三和第四脑室、侧脑室壁异常强化,合并脑室周围强化病灶(2例)和鞍区病变(1例)。PET扫描和骨髓穿刺检查未发现颅外或脊髓受累证据。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诊断室膜型PCNSL的重要方法。室膜及脑室周围病变应考虑PCNSL的可能,尤其MRI增强扫描发现结节样强化者更应提高警惕。

  • 标签: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室管膜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手术根治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拔时间的影响。方法 总计50例入组对象,均为本院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患者。根据收集阶段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入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淋巴结清扫数目、拔时间和2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1年存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带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影响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根治率,临床价值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高龄 肺癌 全胸腔镜手术 根治率 淋巴结清扫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8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61例纵隔T-LBL/ALL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46例,女性15例,男女比约3∶1;年龄5~71岁,中位年龄24岁,平均年龄24.5岁;影像学表现为纵隔软组织肿块(58例)或纵隔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例),体积较大,直径4.9~18.3 cm,2例未获得影像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咳嗽、呼吸困难、颜面部或颈部水肿)、胸闷或胸痛症状,约1/3患者出现B症状。61例标本均为穿刺活检,其中2例并有手术切除标本。组织形态学见胸腺组织上皮网结构破坏或完全消失,大量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并可见脂肪组织浸润、星空现象、列兵样排列、间质胶原增生硬化及肿瘤细胞挤压等,少部分病例出现小灶肿瘤性坏死。肿瘤性淋巴细胞小至中等大小,圆形,细胞质少,核稍扭曲,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或有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肿瘤细胞表达CD7(100%,33/3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3.4%,57/61)、CD99(83.3%,25/30)、CD1a(4/7)、CD10(8/18)、CD34(13.2%,5/38),不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PAX5及粒单核细胞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Ki-67阳性指数通常大于50%。1例做了T细胞受体重排,结果阳性。临床治疗采用化疗方案,Hyper-CVAD(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和表柔比星)方案最多(60.4%,32/53),其次为BFM-90(50.9%,27/53),部分选取以上2种及其他治疗方案。61例患者中6例失访,55例获得随访结果,存活26例(47.3%),5年生存率为50.6%。统计学显示患者预后与国际预后指数、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纵隔T-LBL/ALL少见,临床送检以穿刺活检标本为主,组织学形态诊断困难,需紧密结合临床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综合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TDT、CD99、CD7、CD3、PAX5、CD34、CD10、Ki-67九种抗体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大多数病例的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LPL/WM 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MYD88 L265P突变结果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19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3岁;临床表现多以贫血相关的乏力、疲倦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侵犯骨髓,11例伴有淋巴结肿大,10例伴脾大。25例分泌单克隆IgM型蛋白,符合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诊断标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骨髓或淋巴结中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弥漫或灶状浸润,表达B细胞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不表达CD5,极少数表达CD23、CD10,Ki-67阳性指数通常较低。MYD88 L265P突变阳性率为73.9%(17/23)。初次治疗多采用利妥昔单抗与烷化剂、核苷类似物或免疫调节剂联用方案,少数复发或进展患者改用伊布替尼治疗。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168个月,9例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血小板减少、β2微球蛋白升高、高危组与疾病复发或进展相关(P<0.05)。高危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中危组(P<0.05)。结论LPL/WM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MYD88 L265P突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IgM蛋白水平、免疫表型等情况综合判断。LPL/WM总体预后好,但仍有少数高危患者进展迅速,因此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需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淋巴瘤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并发淋巴漏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后第3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357.62±116.27) ml比(459.05±161.95) ml,t=2.331,P<0.05],实验组术后第4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238.10±78.40) ml比(380.48±143.44) ml,t=3.991,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引流液量低于对照组[(100.95±68.91) ml比(309.05±124.54) ml,t=6.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5.76±0.54) d比(10.52±1.40) d,t=14.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7.67±0.73) d比(12.67±1.32) d,t=15.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a组淋巴结阳性能否作为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胰脾外科收治的165例胰头癌行PD并行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4例,年龄范围38~75岁,中位年龄57岁。165例患者中行标准淋巴结清扫纳入标准组(n=88),扩大淋巴结清扫纳入扩大组(n=77)。165例患者分为A组(n=61):8a组淋巴结阴性行标准淋巴结清扫;B组(n=47):8a组淋巴结阴性行扩大淋巴结清扫;C组(n=27):8a组淋巴结阳性行标准淋巴结清扫;D组(n=30):8a组淋巴结阳性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生存率、并发症等。结果标准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6.8±30.4)min、(264.28±101.14)ml,低于扩大组(507.1±45.7)min、(388.9±15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扩大组为31.2%(24/77),高于标准组的14.8%(1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积生存率A组与B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累积生存率C组低于D组,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扩大淋巴结清扫的PD可提高8a组淋巴结阳性胰头癌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此类患者应行扩大淋巴结清扫。若为阴性,建议行标准淋巴结清扫。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肿瘤 扩大淋巴结清扫 8a组淋巴结
  •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收治的1例AML合并LBL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11岁,以发热、血象异常、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行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AML。患儿同时符合两种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AML合并T-LBL。按AML方案进行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并无病生存。结论AML合并LBL在儿童中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骨髓MICM分型检查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极差,按AML方案化疗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诊断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罕见胃EB病毒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合并B淋巴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为男性75岁,胃底贲门见一溃疡型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以推挤性生长为主,侵及胃壁深肌层。肿瘤组织中淋巴上皮间质明显多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间质淋巴细胞背景中部分为B淋巴细胞构成,周围可见淋巴上皮病变。EB病毒原位杂交显示:癌细胞阳性。分子病理显示B细胞IgH-DH克隆性基因重排。最终诊断为:胃EB病毒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伴淋巴样间质内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P法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全身无力、体重减轻、发热;经胸腔镜肺活检结果显示,异形性大细胞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血管坏死和受累;免疫表型CD30+、CD45+、EBV+、CD20++、ALK、CD68+、CD56以及CD15等均一。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样肉芽肿是比较罕见的一种B细胞性淋巴瘤,其发病与感染EBV有关,临床诊断难度大,应该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病以及Wegener肉芽肿等相鉴别,并将临床表现、形态学、影像学以及免疫表型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肺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大B细胞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颈淋巴结核并皮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科室一例颈淋巴结核并皮病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皮病性淋巴结炎患者大多存在皮肤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少数可同时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来讲,一旦合并皮肤病病史,应该警惕皮病性淋巴结炎可能。

  • 标签: 皮病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抽吸减容和淋巴静脉吻合方法治疗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联合应用抽吸减容与淋巴静脉吻合治疗的111例乳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和患肢治疗前后丹毒发作情况。结果患者患肢与健肢各径线差平均值治疗后第7天为0.2 cm(-0.8,1.1)、复查时仍0.2 cm(-0.4,1.0),均较治疗前的5.0 cm(4.1,6.9)显著减小(P<0.05);患肢与健肢体积差值治疗后第7天为26 ml(-120,155)、复查时37 ml(-66,165),较治疗前786 ml(632,1 200)显著减小(P<0.05)。联合治疗后患肢丹毒的发生率、患肢松软程度及坠胀感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抽吸减容术与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乳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

  • 标签: 淋巴水肿 外科手术 抽吸减容 淋巴静脉吻合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常见,即使是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很高。转移淋巴结的数目、大小以及比例与PTC患者的术式选择、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分层相关,进一步可能影响到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随访策略的制定。上述转移淋巴结数据的准确性受淋巴清扫获得的淋巴结数量影响,因此,淋巴清扫时获得足够数量的淋巴结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淋巴清扫获得淋巴结数量(lymph node yield,LNY)的影响因素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研究加以综述,旨在加强对LNY的理论认识,规范PTC颈部淋巴清扫的临床操作。

  • 标签: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的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结分级对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结侵犯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的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对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结切除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