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其故乡、德国北方古城吕贝克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有教养的德国市民家庭的几代兴衰史。与充满波西米亚艺术气息的南方城市慕尼黑相比,吕贝克象征着传统、静态、等级、勤奋、尊严与道德,文章由此展开对城市与市民性格关系的探讨。不过有教养的市民阶级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和身体的力量逐渐衰退,精神和对哲学与艺术的觉悟却不断增长,出身于该阶级的曼对此感同身受。成年后他定居慕尼黑,其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也多被安置于这座城市。在曼的作品中,吕贝克与慕尼黑、北方与南方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对立。

  • 标签: 布登勃洛克 吕贝克 慕尼黑 市民阶级
  • 简介:现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孔子学院和希腊文学系分布在人文学院七楼的东西两侧,这包含了人文学院院长苏珊娜·克罗斯塔博士的良苦用心。“希腊和中国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东西并重,值得传承,所以我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楼层,这样学生和老师互相之间都可以更好地交流,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 标签: 孔子学院 大学 麦克 加拿大 界分 人文学院
  • 简介:2010年11月26日,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到麦大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进行访问。代表团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赵曼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池兰英院长、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张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陈丽霞处长等组成。

  • 标签: 北京语言大学 孔子学院 代表团 2010年 副校长 副主任
  • 简介:8月5日,正值智利每年一度的儿童节,瓦尔帕莱索市维多利亚广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上午11点整,由瓦尔帕莱索市政府主办,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协办的儿童节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孔子学院表演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观看,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为智利儿童节庆祝活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标签: 庆祝活动 孔子学院 儿童节 托马斯 智利 大学
  • 简介:8月9日下午,由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汉语俱乐部系列活动在维尼德尔玛市图书馆拉开序幕。该系列活动旨在满足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为他们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更多途径。

  • 标签: 孔子学院 俱乐部 托马斯 序幕 汉语 大学
  • 简介:本文通过探索小说《修正》中的空间象征的含义,解读小说中人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人物本身的极端矛盾性以及其在空间意象上的体现,为解读伯恩哈德笔下的精神狂人提供思路。

  • 标签: 托马斯·伯恩哈德 空间象征 精神 矛盾性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10年12月1日和2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3年级汉语班(中国文化史)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成敏博士的带领下紧密围绕课堂学习内容,成功举行了两场精彩的辩论赛。

  • 标签: 孔子学院 辩论赛 加拿大 大学 麦克 2010年
  • 简介:即使在中国学者眼中,英美文学地图研究至今仍然属于尚未深耕细作的学术处女地,然而它已然凭借图形叙事和科学话语的双重优势成为西方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站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立场,借鉴西方现代地图认知模型,提出了比较文学地理学的阐释范式。这一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新学术增长点,不仅能成为继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之后的新研究角度,而且在文学地理学的新视野中观照经典的外国作家创作的作品,阐明国家地理位置会自然形成作家地理叙事和艺术话语的文学特征,而世界文学的交流会突破现实疆界的空间意识,焕发出别样的叙事空间图景。

  • 标签: 文学地图 文学地理学 梁启超 苏珊·桑塔格 托马斯·曼 比较文学认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