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以不同方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并发症泪小点及泪小管闭塞疗效。方法:此回顾性群组研究共纳入3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wk后并发泪小点闭塞。本研究采用了泪小点扩张术,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和Mini-Monoka硅胶管植入术对该35例泪小点闭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首先,单独采用泪小点扩张术对所有35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只有6例患者(17.14%)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次,采用穿孔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对上述采用泪小点扩张术无效患者进行治疗,有20例(57.14%)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最后,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都无效患者进行治疗,有9例(25.71%)患者病情取得了重大改善。另外,通过对上述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疾病严重程度与Mini-Monoka管使用和是否双眼同时患病或者和上、下泪小点同时闭塞并无关联。结论:运用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能够有效治疗由病毒性结膜炎引起泪小点闭塞。对分别经泪小点扩张术和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治疗无效患者,可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泪小点闭塞 泪小管闭塞 机械扩张 泪小点栓子 Mini-Monoka管 腺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泪液爱丽和倍然对成年近视眼角膜厚度影响。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Inc,SaltLakeCity,UT,USA,Version3.00E)对滴人工泪液爱丽或倍然0.5h后最薄角膜厚度(THN)变化进行测量,38例(76眼)被随机分成爱丽组和倍然组,分别于滴药前和滴药后0.5h进行3次THN测量。结果:两组THN在滴药前无差异(t=0.264),但滴药0.5h后两组THN均显著增加(爱丽组5.57±7.00μm,t=4.906,P〈0.01,倍然组7.89±7.64μm,t=6.369,P〈0.01),两组之间角膜厚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1.381,P〉0.05);爱丽组共有32眼(84%)角膜厚度增加,而倍然组33眼(87%)角膜厚度增加。结论:对生产工艺要求相对严格的人工泪液能短时间内显著增加近视眼角膜厚度,角膜厚度变化可作为评估人工泪液等眼药制剂舒适度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人工泪液 角膜厚度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在泪道阻塞疾病中疗效。方法选择不同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在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汽化、疏通,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口腔或鼻腔确认泪道通畅。后根据病情定期冲洗泪道。结果81人84只眼(鼻泪管阻塞52只眼,鼻泪管及泪总管阻塞15只眼,泪总管阻塞10只眼,泪小管阻塞7只眼),治愈60眼(71.43%),好转16眼(19.05%),无效8眼(9.52%),总有效率90.48%。结论BDK—BS脉冲Nd:YAG激光治疗机在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中有一定疗效。

  • 标签: 泪道阻塞 激光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43例82眼35岁及以上近视屈光不正患者行激光角膜手术,采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3a。观察术后1、2、3a时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变化、视觉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l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81眼(99%),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75眼(91%),等效球镜平均为-0.64±0.63D,总体满意率为91%;术后2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9眼(96%),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9眼(84%),等效球镜平均为-0.62土0.59D,总体满意率为86%;术后3a裸眼远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77眼(94%),裸眼近视力在0.66以上者62眼(76%),等效球镜平均为-0.55±0.56D,总体满意率为81%。所有人选病例均未出现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1眼等效球镜为-10.00D患者la后出现-1.75D回退,尊重患者意愿为患者进行二次补矫。结论: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近视伴老视患者远期疗效安全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视近能力逐渐减弱,术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 标签: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 近视伴老视 激光角膜手术 远期疗效
  • 简介: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通过对护理安全问题分析,认为造成护理安全问题和护患纠纷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方面的、管理方面及病人、社会方面的。只有依法行医、恪尽职守、加强自律和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改善社会对医院再认识,建立协调健康医护关系,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才能有效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 标签: 眼科 住院患者 护理安全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效果.方法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261例295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术中单用透明质酸钠,B组术中联合使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手术方法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第ld裸眼视力大于0.3者,A组78.79%(104/132),B组87.1%(142/163),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7d视力在0.3以上者,A组93.9%(124/132),B组94.5%(154/1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1天,A组17.42%(23/132),B组9.8%(16/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2.27%(3/132),B组2.45%(4/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比单用透明质酸钠更安全.

  • 标签: 软壳技术 甲基纤维素 透明质酸钠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48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术后2wk有44眼(92%)视力较术前提高;术中5眼(10%)计划外后囊破裂,6眼(13%)发生虹膜出血;术后第2d角膜水肿38眼(79%),前房渗出43眼(90%),5眼(10%)术后眼压增高,12眼(25%)瞳孔欠圆。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相对较复杂,并发症较多,但整体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乳化吸出 并发性白内障 葡萄膜炎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2009年8月20日因用力吹气球,当日出现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9月23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无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矫正不能提高。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无法窥见,右眼眼底无异常。

  • 标签: 左眼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病变 VALSALVA 首诊 右眼视力 2009年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下术中情况,总结与疾病发生相关鼻部解剖变异。结果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相关。结论解剖变异为鼻窦炎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鼻内镜检查
  • 简介: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临床验配和并发症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andBonnet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结果,不同类型镜片机制略有不同。

  • 标签: 角膜敏感性(角膜知觉 CTT) 接触镜(软镜 RGP镜片)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眼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晚期青光眼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晚期青光眼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晚期 手术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患者,观察前膜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关系。结果:ERM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
  • 简介: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固定液固定豚鼠眼球固定效果,筛选最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I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24h、域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Ⅲ~V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遇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固定效果最为理想,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液固定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液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固定液 眼球 PAS染色 Davidson固定液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外加压手术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体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正>经过大家努力,眼科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稿源丰富,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日本等,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寄来文稿,涉及领域广泛,内容有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性疾病、角膜病及角膜移植、青光跟、跟肌病和肿瘤病理等,有临床治疗经验、亦涉及一定深度基础研究,使我们深受感动并感谢广大作者对本刊支持。由于文章质量对于"杂志"、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是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尽量做到规范化,在此提出一些问题,请作者们注意

  • 标签: 注意事项 人工晶体植入术 基层医疗单位 角膜移植 玻璃体疾病 肿瘤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4年间在我院住院部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共选择了342眼行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及57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并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在视力、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视力恢复、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囊外摘除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术后2wk,芋级核和郁级核常规爆破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保护也更好。

  • 标签: 超声乳化摘出术 常规爆破模式 扭动爆破模式 扭动持续模式